【篇一:我是五水共治小标兵】
6月的一个周末,我跟着爸爸所在的杭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党总支前往衢州开展五水共治活动。
我们驱车来到衢州市万田乡河塘村社区后,爸爸带领党员们在一个小树林植了树,并举行了宣誓仪式。随后我们坐车到达庙源溪边,这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近处郁郁葱葱的树木、五彩缤纷的花朵、清澈见底的小溪,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瓦蓝瓦蓝的天空、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纷纷映入我的眼帘。据说以前这里的河水很不干净,上面时常会有死猪等异物漂浮,臭气熏天,周边村民苦不堪言。经过五水共治,景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想到了朱熹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这里的水质,来到采集水源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采水器来到溪边。同行的阿姨告诉我,应该先把采水器里面的水排出,然后把采水器放入水中,我把水提了上来,倒入玻璃罐中,反复几次后水样采集完成。回到社区,阿姨带领着我拿出玻璃罐,取出试纸,放入水中。15秒钟后,试纸显示PH值是6。9,表明这些水偏酸性,但可以直接饮用,说明这里的水质不错,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检测结束后,我们休息了一下,接着去给村民进行医疗服务。在阿姨的指导下,我学会了量血压,我熟练地给村民们测量着血压,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五水共治活动,我学会了检测水质,了解了庙源溪治水前后的巨大变化,我想把它作为五水共治的样本介绍给全省各地的小朋友。同时我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争当五水共治的小标兵!
【篇二:窗外阳光灿烂】
站在阳台,极目远眺,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楼因有坚实的根基而巍然屹立,湛蓝的天空偶尔飘过一朵朵棉花般的白云,带着惬意安闲般的感觉,它们是否会停下脚步俯览这繁花似锦的大都市,还是匆匆的一闪而过。
面对外面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会充满好奇,想了解一下外来的风采,而又想起电视上一幕幕可怕,无奈的场景,好奇心一点一点在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淡化了,此时的我双手托着腮无奈的看着天空,就这样沉默着,沉默着……心中绳头的思绪此时也消失了,脑子里空白的就只剩下一张白纸。
然而这时闭上双眼的我隐隐约约的听到楼下胡同里有索索屑屑的杂乱声,我睁开双眼,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在垃圾堆旁拣来拣去的,仿佛可以发现什么之前的东西,他的专注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他一直不断地重复着他已熟悉的动作,我则投来无奈和同情的眼神,旁边的过路人没有人停下来给老爷爷送上一个面包,乃至是一句同情的话,我的希望犹如一个个鲜艳五彩的肥皂泡即刻间幻化为乌有,难道世界上就没有同情怜悯之说,我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心里不停地在揣摩,这就是我们安居乐业富足的社会吗?这就是人人关心体贴的社会风尚吗?天哪,谁晓得?可惜我的祷告上帝听不见,上帝已患耳疾呢,无奈的我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咯吱”铁栅栏的门响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手捧一杯水提了一袋面包蹦蹦跳跳的向老爷爷飞去,她满脸的欢喜使老爷爷伸出颤抖的双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之后小女孩清脆的说了声:“老爷爷再见。”老爷爷挥了挥黝黑的松树皮似的大手,我顿时心里一热,大人们不懂得爱和帮助,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女孩让我重新认识了一切。
窗外阳光依然灿烂——因为有爱。爱是圣洁的东西,可以隔膜坚冰,人心向善,可以温暖人心,使生活美好。阳光的灿烂与否,在于爱的奉献。
【篇三:泡脚】
我的太爷爷今年83岁,他个子很高,因为头上没有头发,所以每天都戴着一顶帽子,生怕人家说他没头发。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上的闽南语频道。没退休之前他可是戏班里的主角,唱戏的日子是他过去最光辉的经历,现在他经常跟我们聊他在戏里的故事……
去年冬天,因为天气特别冷,太爷爷的哮喘又开始发作,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上气接不了下气,最后只能在床上躺着。我和妈妈一起去看望他时,真不知怎么办才好,连太奶奶都说没办法了,太爷爷可能没办法过完这个年了。那一刻,我伤心极了。
之后几天,家里人商量着把太爷爷送去厦门的医院。但到了医院,医生也说不乐观,只是开了一些维持治疗的药物。
就在照顾太爷爷的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泡脚。冬天的夜里冷风飕飕,太爷爷的脚冰得像根铁锤。我把准备好的水提进太爷爷的房间,放在太爷爷床边,然后我用手摸了摸他的脚,跟他说:“太爷爷,我们泡脚后会很舒服哦!”太爷爷表情不太配合,可能是因为身子难受,他连动都不想动。妈妈慢慢把他从床上扶坐在床边,我两手抓着他两只冰冻的脚往桶里放。水太烫了,他又马上缩了回去。这样反反复复地伸缩后,直到他的脚可以接受水的温度。我用一块专门用来搓脚的石头,在泡得红红的脚跟后搓来搓去,可能是有点痒,这时我看到太爷爷的笑脸。
让人惊讶的是,经过半个月的疗养,太爷爷的病情竟然有了极大的好转。这让我们全家人欢欣不已。而这次照顾太爷爷的经历,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也让我读懂了老师教给我们的《弟子规》。今后,我一定会把“孝”字牢记心中,永不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