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肖申克监狱里的任何人都是无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误判被指为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进了当时最黑暗的监狱—肖申克。遇到了一群无罪却被律师陷害的人以及残暴的警官,贪婪的监狱长。
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人每天都过着相似的生活:吃饭、工作、睡觉,没有兴趣爱好的他们只能从挖苦别人身上寻找短暂的乐趣。而安迪却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即使狱友不断提醒:不要对现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与希望,那将是一件徒劳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却用行动证明着:冒着生命危险买来了钳子,每天雕刻着象棋与其他玩物;每天坚持读《圣经》,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开始渐渐麻痹自我时,只有安迪仍保持着激情与信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个老友—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后的一个老人出狱了。老人出狱后,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只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离开了监狱的他就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变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许是他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忱,失去了失望与信仰。而没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独自慨叹,抑郁而亡了。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动渐渐感染着监狱中的每一个人。从向政府投递几百封信,只为获得捐赠书目以及修建图书馆开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学习、识字、阅读,这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不至于在出狱后茫然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与人。
看完影片,真正让我感慨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不公,我敬佩着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寻找幸福的安迪。试想,我们是否也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温不火,失去创造力,每天所拥有的仅是一个不剩任何东西的躯壳。
当然,安迪着一类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们遭受苦难时,仍保存着自己的尊严,心存信念,充满希望,并积极采取行动,即使躯体受了禁锢,灵魂却从未被套上枷锁。
我想,实际空间上的大小并非所谓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们心中,只有拥有希望,才不会迷失真正的自己。
【篇二:聊天】
【篇一:聊天】
秦一帆
外婆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头发有些稀疏却十分乌黑,眉眼间透露出慈祥。微胖的身材,加上背着个红包,是外婆的标准搭配。
外婆在老家生活。我平时学习很忙,很少给外婆打电话聊天。但外婆却总想找我说几句。外婆虽然年龄大了,却极善于接受新事物。早早地换了智能手机,用上了微信,说是盼着有一天能和我在微信上聊聊。
这个周末,终于有时间和外婆好好聊聊了,我拿过来妈妈的手机。“外婆,吃了饭没?”我关切的问道。外婆很快就有了回复:“吃了,外婆好累啊!”我心里犯嘀咕:“外婆有我累吗?我们孩子天天忙上忙下的学习,作业那么多。老人怎么会累呢?”于是回了外婆一句:“有吗?没我们累吧!”“外婆回老家还要照顾你杨阿姨的宝宝呢!那宝宝可难伺候呢!”
外婆发了张宝宝的照片,望见那宝宝哇哇大哭的样子,也不禁佩服起外婆来。“天天不喂奶就哭啊!”外婆似乎要表一下自己的功劳。“但那宝宝可逗了!拿个奶瓶摇摇晃晃地走,老可爱了!一看到宝宝,就感觉自己的辛苦并不白费呢!你小时候还不是外婆这样带大的!”
我仿佛能看到外婆有些疲惫又有些兴奋的表情。我懂得了外婆的心思:“我可累了,但我开心!宝宝真的很可爱!”
头像闪烁,外婆又发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外婆抱着刚满周岁的我。那时候我傻傻的样子,真的蛮可爱的呢。那时的外婆可真年轻啊。于是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但岁月长河中,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如影随形,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想到这里,我给外婆发了一个笑脸。这个笑脸,囊括了我此时此刻所有的情感——怀念,珍惜,感恩,等等。
虽然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聊天,我却深深地体会到,外婆的爱如冬日暖阳,让我温暖而感动。每一个和亲人相处的瞬间,从照片上年轻的外婆抱着刚满一周岁的我,到十三岁的我陪着年事已高的外婆微信聊天,都值得珍藏,值得铭记。
【篇二:聊天】
梁柏楠
古训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就会没有伙伴。果真如此吗?我随着绵长的思绪,来到江水边。
望着那一江清水,青绿中泛着天的蓝,水底的石头直视无碍。回旋的清波上浮着白沫,好似湛蓝的天空上荡着几缕白云。一切显得那么美,美得空灵,美得无法捉摸。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倒影,仿佛一切都静止了,只剩下这流水和我,在进行着一场灵魂的对话。
听着那哗哗水声,我问道:“这水如此之清,为何水中仍有无数潜游的鱼?水至清则无鱼,清水里本不该有鱼啊?”
突然,水面上出现了一个小漩涡,仿佛大江张开了嘴,吐出一条鱼。这条鱼一跃而起,鳞片上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旋转,翻滚,最后笔直地落入水中,并没有在水上留下一丝痕迹。
一团团水草经过水的打磨,绿得透明,绿得发亮,像一块块绿宝石组成的手杖一般,它们在漩涡里招摇着,勾勒出一个若愚的智者形象,仿佛在向我,也向这清澈见底的水,倾诉着什么。
望向水底,一块块鹅卵石经过水的雕琢,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它们出身寒微,但在水的昼夜打磨加工下,体现出另一种美。这种美,见证了时间和过程,这是一种黄金珠宝无法相比的美。这种美,叫清。
在这微风细浪中,我已听见水的回答:“清未必不容物,未必不同于世俗,而是洗涤世俗,祛除污垢,让一切显露本真的面目。强者选择自救,让自己脱离困境;圣者选择渡人,将周围一切救赎,还世界一片本真的清。水至清,依旧有鱼。”
面对一江清水,我若有所悟:“我懂了,水至清,仍有鱼。那么,若水之人,谓之上善。至察之人,谓之圣者。”
【篇三:完善自我学会生活】
生命如素净纤薄的宣纸,执笔的是芸芸众生,画下的是生命轨迹,或淡雅或浓墨,或缤纷,或苍白。经历是笔杆,学习便是研出的墨汁,学习的内容决定了画卷的色彩。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总想让生命变得饱满而不外溢,总想让理想变得简单而不平凡,总想在画卷之上,飞出苍劲有力令人赞叹的一笔;学习便是让生命充实的阳光,便是理想的指航,便是手腕的转腾。
做人、自律、学习、思考、乐群、审美、创造、健身、生活、劳动。也许我们无法一一将之践行,但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将收获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由修身到齐家,完善自我是第一步。
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属于你。”而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择手段的追求成功,通过各种炒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骂声越多者,越扬扬自得。这是一个靠猎奇和恶搞博得眼球的时代,鲜有人去重温幼时的启蒙教育;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善于思考,严于律己;这些在成长中渐渐气化,被我们抛之脑后。《弟子规》《三字经》也渐渐从孩子的口中淡出,这些本是做人之根本,处事之基础。沉淀在千年文明中的是,简单却深刻的人生箴言。
圣者之所以为圣者,千年摇橹于文化的长河之中,并非他们拥有至上的权势,和丰富的财富,而是他们恪守着内心的准则和纯真的性情。孔子并无惊天动地之举却流传百世于《论语》,其言行如一,亦只是遵守了一个人的内心。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有希望、有事做、有人爱、简单而纯真的生命才是人生的真谛。
在自律中学会做人,在思考中学会学习,在分享中学会乐群,在欣赏中学会真善美,在生命的画卷中绘出绚丽的色彩。
【篇四:《青铜葵花》读后感】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万物都是潮湿的……”拿起这本书,你还会干什么?是直接放下?是读作者简介?还是……?
读完了这本《青铜葵花》,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书中各种各样的情谊澎湃了我的心灵。虽然这本书中从来没有看见过:“父母情、兄弟情、友情”这几个字。但每一章都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父母情、兄弟情、友情。
当我读到作者后记时,每一遍的感悟都是刻在心底的,我很想记下来,但永远不知道怎么写,就像半个身体已经逃到了笼子外面,可下半身怎么也出不来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太多了,几乎每一篇都有一个道理。更让我把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变成座右铭:“我们应该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展开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兼爱快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葵花坐在老槐树到回到城市的情景,我读懂了:人间亲情的美好,乐观向上需要我们自己创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篇五:我为书痴迷】
书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圣者,给予我们思想的启迪,指引我们成长的方向;书是我们忠实的好伙伴!伴随我们成长,滋养我们的心灵,为我们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迷恋上了书。课堂上,因为常窃读,有时情不自禁哈哈大笑起来,有时忍不住轻声啜泣,干扰了课堂纪律,书被老师没收,也写过反思;在家里,因为窃读,常忘了时间,忘了完成家庭作业,妈妈禁止我看课外书。可是,我怎么能“一日无书”呢?
我为书痴迷的故事多着呢!
记得一个星期六,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暖暖的太阳照进屋内,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爸爸和妈妈回奶奶家,我和妹妹就窝在家里。哦耶!我可以光明正大地看书了。于是,我拿了杨红樱写的《淘气包马小跳》,躺在床上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姐姐,姐姐,我想喝水。可是插不到插头,你来帮我烧一下,好吗?”我看见妹妹那无助的眼神,无奈地起来帮她烧了水,又跑回了床上继续津津有味地看书。
“哈哈!哈哈哈哈哈!”整个房间充满着我的笑声,原来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马小跳又惹出了一个笑话。我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心情也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变化着。“怎么办?怎么办?”看到主人公被冤枉我的心也提了起来,真想告诉对方真正的事情经过。
“姐姐,姐姐,开水响啦!”妹妹那稚嫩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嗯。”我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继续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哈哈!马小跳居然帮学校抬饮水机了!哈哈!真是不可思议呀!”读着读着我又笑了起来,等等,水?哎呀!糟了!我还烧着开水呢!
我迅速地跳下了床,来到了厨房,眼前的景象让我皱起了眉头:厨房的地上满是水,电水壶的盖不知奔到了哪里去,壶身还冒着一缕缕烟!哎呀,都是读书太入迷惹的祸呀!
我因书痴迷,我为书疯狂。我要永远与书相伴,让人生这张白纸,变得色彩缤纷。
【篇六:梦无痕】
很喜欢这三个字“梦无痕”!是一种期望吧,也是一种奢侈的祈求,谁人能够梦无痕?
娑婆界,苦乐参半,即使所谓的快乐也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快乐。世间无有永恒之乐!吾人难免生老病死,世事难免沧桑变化,亲人、好友难免离别曲折…在你一生中,无法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何事,无法料到下一秒会碰到何人。也许你将遇到生命另一半,却只能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相识相知不能相守…也许擦身而过的陌人,竟是与你有三世盟约之人。所谓的爱情、友情、亲情在死神之前无能为力,不堪一击!苟能无情,便能月朗风清,便不生此娑婆,然已在此俗世,难免为情所缚、所累。
如梦幻泡影地了此一生,在圣者眼里,我们是自导自演自得其乐的小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在时光的洪流里,捞不到痕迹…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现实中的诸多不圆满,会寄寓于梦境。希望能得到一个无痕的甘美的不愿醒的梦。然而就连这也是奢望的,梦中依然有伤、有恸、有泪流过…
梦无痕,无痕梦;
一朝醒来梦无痕,
但愿同得无痕梦。
【篇七:那一瞬间】
夏日的午后,一个男孩子漫无目的地走在公园的小路上。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他感到异常闷热。
忽然,他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卖雪糕的小贩向他走来:“小朋友,要不要来根冰棍啊?不贵不贵,就三块钱。”他迫不及待地掏出钱包,可里面只有两块钱。没办法,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小贩越走越远。
“就差一元钱了!就差一元!回家拿吧,又太远。唉!要是天上掉下来一元钱就好了。他正念叨着,一个穿的破破烂烂,戴着大墨镜的老爷爷映入他的眼帘。难道乞丐也爱装酷,所以带上了太阳镜?他心里想着。与此同时,他发现那老人面前正蹲着一个小孩儿,那小孩从口袋里拿出两枚一元的硬币,用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放在老人旁边的破碗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老人听见了,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小孩儿就像受到了极大的表扬,笑着一溜烟儿跑了。
这时,男孩儿好似明白了什么,走向老人。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只破旧不堪的碗,他清楚地看见碗中闪闪发光的硬币,像妖怪一样诱惑着他:“拿去吧,没有人看到的。你不想吃雪糕了吗?“在男孩的心中,一个邪恶的念头萌生了。他转过头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在这附近,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
紧接着,他的头转了过来,手缓慢伸向碗中。就那一块钱,没事的!他在心中安慰着自己。快了!他的手碰到硬币了!冰凉凉的,闪着银色的光。也许是心虚了,害怕了,他的手在不停地颤动,以至于手指不断触碰到碗底,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
“谢谢!”老人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他一怔,手触电般的缩了回去。面前的老人无疑是位盲人,那一瞬间,他眼中穿着破布打满补丁的衣裳的老人,一头脏乱的白发的老人,甚至都没有鞋穿的老人,样子是那样破败的老人,脸上却还洋溢着美好的微笑。那个微笑就像爷爷对着他笑一般,让他感到亲切,熟悉。是不是他的幻觉,老人身后光芒万丈,似乎一切的光源就是从老人的内心直射出来的。老人就像一位慈祥的圣者,神色柔和,让男孩儿不由自主的心情平静下来。他深深的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羞愧,内疚。他从口袋中迅速拿出准备买雪糕的两元钱,放入老人那只破碎的碗中,头也不回地跑了。
那一瞬间,他感到无比的轻松与自在。
【篇八: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我最近读了一些书,而巧的是,这些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与一个字——忍。
忍有三字诀:忍物欲,忍人欲,忍己欲。读完这些书让我对这三字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忍物之所欲,此谓之忍者,乃人中人。能忍人之所欲,此谓之贤者,乃人上人。能忍己之所欲,此谓之圣者,乃人之尊。在这些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话,莫过于这段了:“心灵走进了故事,故事变成了生活,悲欢离合就已经在心灵的家园栽种;今天邂逅,明天意投,心灵和生灵的无限交融。今天解误,明天背弃,还是那心灵和心灵却形同陌路;当心灵和心灵不再能对话,生活的花朵不是凋榭就是形同虚设。
当心灵和心灵还在对话,生活的花朵就有滋润就会绽放;当心灵和心灵永远对话,生活中的每一刻就会被爱、被善簇拥。这时侯心灵里涌动的是涓涓清泉,照见的是澈澈蓝天,依靠的'是巍巍山峰;就像大自然里大地离不开水、离不开空气和土地;就像人和人,心灵和心灵离不开对话一样。我会让自己多一点对话多一点理解;让生活给自己也给别人多一点快乐。”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易懂却难做啊!生活上处处有阳光,但是,总会有照不到的地方。当在这“阴凉的地方”的时候,你能把这句话做得惟妙惟肖,那才真正的懂了这句话呀!因此,这句话的另一半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生活中,我们有一些事都是错误的,错误的决定、错误的选择……而这些“错误”有一些竟都是无意识的没有必要发生的。倘若,在迷茫的时候,能给自己10秒钟的思考时间,这些“错误”还会有吗?记得有很多次,我和同学意见不一,便起了争执。事后,我好后悔,后悔没有给自己那10秒钟的思考时间。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要回到那缺10秒钟的世界,我要把那10秒钟的思考补回来!书已读完,但留给我的很多很多,最铭记于心就是做任何事的时候,请给自己10秒钟的思考时间,不要在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用“退一步”的思维方式来面对事情上的盲点,从而改变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便会让你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每个人而又都是公平的。让我们用这公平的条件去看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吧!这样我们的人生就绝对不会再有任何遗憾!我们将会怀揣坚定的信念,迈着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