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到相关作文

【篇一:凉凉】

黯然走在街上,望见飘落的树叶,听见汽车发出刺耳的噪声,我的心凉到了底……

那是一次月考,我本以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无奈,却让现实给无情打击:语文只考了91分,数学也只考了可怜的113分。

回想前一个月,我怀着憧憬之情来到了我多少个日夜奋斗而考进的航空实验班。可是现在,沉重的打击让在小学年级第一的我感到无地自容:我只排到了班里的第33名。全班一共50个人,我都快要成倒数了。

在小学时,我是个优秀的女孩儿,是老师的骄傲,是同学的榜样,是全年级老师认为的可塑之才。一张张满分的试卷堆积如山,一张张奖状,我小心收藏,我是老师最宠的孩子,是同学们最拥护的班长。慢慢的,我的骄傲日益膨胀:“没有什么可以击垮我了!”那时的我幼稚地想。

每天早晨,我走进学校的大门,都会嗅到一股诱人的花香。那花香是多么温暖而又甜蜜呀。在春天,嗅到了金黄点缀花坛的迎春花香;在夏天嗅到了,带着粉色花蕊正开的烂漫的月季花香;在秋天,我嗅到的菊花香气,带着古代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流入了我的心底;在冬天,走过老师办公室,老师就会招呼我喝杯茉莉花茶。当甜甜的花香流进我的喉咙,让我的心里萦绕了一丝甜蜜。看着花儿对我笑,看着草儿对我点头,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三个月前,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离开了朝夕相处给予我温暖怀抱的母校。来到新的初中,看着我们班从安阳各个学校来的尖子生一个一个地把我超越,我的心焦急而又浮躁。

心,是凉的;梦,是凉的;就连着不争气的泪珠,从脸颊上滑下来的感觉,也是冰凉的。

同学们的轻视,是凉的;老师的责问,是凉的;家长的训斥,是凉的,一切都是凉的,一切一切……

秋天的落叶,把一年生长的成果捐给了土壤,秋天的雨,把积攒多天的雨水捐给了大地……而我呢?我努力学习,拼命的学习,换来的却是几张分数不高的试卷。

小鸟练习飞翔,不幸摔倒,被鸟妈妈拥在怀里,轻轻打。小树受到暴风的摧残,被大树紧紧簇拥,细细叮嘱。我呢?谁来抚慰我,谁来抚慰我受到巨大挫折的心灵呢?

没有人,没有人可以体谅我,只让我孤独地走在这条街上吧!

隔过餐厅窗户,看见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吃饭,我想到了孤零零的自己。这条繁华的街道,何时变得衰老而又悲凉?大街上急匆匆行走的行人,为何一个个紧锁眉头?十字路口的交警,为何不耐烦地指挥着交通?

一步,一步……

想起小学的我,想起那个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我,想起那个没有为成绩担心过,每天充满活力的我。刺中了我的心,刺中了我凉透了的心呐!

我想,我就是那小花。在春天盛开时被人称赞,在冬天凋零时被人唾弃,我想,我就是那小草,在春天朝气蓬勃的生长时被世人写进诗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冬天变成枯黄,令人厌恶的枯黄的一堆杂草时,人们踩踏我,蔑视我。

我跟小草,小花,实在是太像了,太像了。我们辉煌的过去又怎么样拿来充裕我现在因为弱小,而无能为力的生活呢?

那一丝丝凉风,似乎如冰霜一样扑面而来,打在脸上,生疼。这种因成绩不好的失落的滋味,我是头一次尝到。凉透的心呐!

秋风习习,心底凉凉……

【篇二:嗅到诗词的芳香】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古诗词是影响了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文化,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嗅到她的芳香。

她的芳香,在于那氤氲着的隽永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鲜明色彩,绘成了一幅唯美。“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特写回望,塑造了一个雕像。“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描摹声音,奏响了一曲春声。意境里不仅有画,有歌,更有对话、有故事。崔颢的《长干曲》这样写道:“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虽简单,但一个热情的年轻女子跃然纸上,一段邂逅的故事引人遐想。有人说:“念诗,即使不懂说的是啥,就是觉得好有味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她的芳香,在于意境的味道,这味道给我们美美的想象。

她的芳香,还在于那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不挠的意志。从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开阔的胸襟。、高远的志向。悲伤孤独时,苏东坡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安慰我们;虚度光阴时,岳武穆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教导我们……这些古诗词中所含有的思想精华,有着无可估计的教育潜能。所以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之说,让人学习《诗三百》所蕴涵的“温柔敦厚”。“诗教”,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育,以诗启蒙,把一种珍贵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植到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里。

她的芳香,还在于那着脉脉的应景浸染。在幼儿园午饭前,孩子们齐声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喜庆的年三十,我们会吟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清明祭祖时,我们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八月十五之夜,望着皎洁的月亮,我们禁不住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在外地过节,思念亲人,我们会忍不住脱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宗白华说:“在生命中并不一定人人都要做诗人,但人人心中的诗意却是不可少的。”因为心里有了诗意,必将对生活心存热爱。生活里有了诗意,必将给心灵以慰藉、以温暖、以养分、以力量。

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说:“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大地。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仍然能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之中,嗅到它们散发出来的芳香。”

年青的朋友,你嗅到诗词的芳香吗,其实她就在炎黄子孙血液里;传承她吧,这样你就能嗅到你血液里芳香,这样你就能嗅到你生命里的芳香。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