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芦苇赋】
有人赞美娇媚的鲜花,有人歌颂坚韧的小草,有人感叹奉献的春泥,却少有人为它们而思索。
春天,它如雨后春笋般一声惊雷后涌现,开始了鹅黄嫩绿的童年时期。它们生长在河边,为春天的绿意增添了一份色彩。
此时,一只柳笛吹响了我的童年记忆,相约伙伴来到河岸边,芦苇叶可以用来过家家,芦苇芯可以举办一场音乐会,芦苇根可以做几架风车……
夏天,它进入了成年阶段。它迎着烈日,淋洒暴雨,英雄般毫无惧色。即使不能如大树般为人们遮风挡雨,可那一根根挺拔的身躯竖立田边保卫着万物。这是它一生最鼎盛的时期。它不是“一枝独秀”,一排排的芦苇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浩浩荡荡的架势令人们震撼。成熟的芦苇,可以做中药,为人类所用。
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糯米粒充分地被包裹在散发着浓浓芦苇香的叶子里,令人充满食欲。心灵手巧的人们将芦苇的生命缔造了更深的意义,以一种新的生命点亮世界。
直到秋天,进入老年时期的它感到自己的使命已尽,便自动退下位来,飘然落到地上。它不是懦弱,即使生命之钟宣告了它的结束,可它仍然昂首挺胸地等待人们去发现,去利用。柳絮纷飞,它将自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里,让新的生命获得自由。芦苇,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这时,人们拿着镰刀,砍下芦苇。它或许化身为竹竿为晾衣,又或许成为孩子们嬉戏的玩伴……
冬天,它早已与泥土融入一体。冬天即将消逝,那芦苇的春天还会远吗?
【篇二:奶奶的手】
奶奶的手不大却很温暖,看上去有点粗糙,而且还有许多皱纹。虽然这双手非常普通,可对我的成长却有很大的意义。
奶奶的手可勤劳了!每天早上,她总是在天刚蒙蒙亮时就去菜市场买菜,当他手提一袋子菜回到家时,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做家务、洗地板、晾衣、做饭……这些活儿,全是她那双勤劳的手做好的。总之,奶奶的手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奶奶的手很慈祥。每次我犯了错误,她都会语重心长地批评教育我一顿,当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时,奶奶那双手就会抚摸着我,然后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啊!”在那双手深情、温暖的抚摸下,看着奶奶慈祥的脸,我常常为自己做错的事情而愧疚。
奶奶的手还很灵巧。每次我的衣物坏了,她三下五除二就能帮我补好。别看奶奶的手有许多褶皱,可做起那些穿针引线的活儿,还是那么娴熟。在厨房中,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出我最喜欢的菜。每次她总是先盛出一大碗,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端到我面前。我让奶奶先吃,可她每次总是说:“你先吃,我没关系。”从这短短的一句话语里,我却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
奶奶那双不大的手给我带来了温暖,创造了幸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要永远记住这双手!
【篇三:小事不小】
虽说我是一个活泼可爱又会想象、讲话幽默的女孩儿,但我也有扶危济困的时候哦!
那是个休息日,我和妈妈去好朋友家做客,直到晚上,我才和妈妈归来。
走着走着,眼前闪过一个黑影儿,我马上停了下来。开始我以为是一些草的影子,但我还是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睁大眼睛,走上前去,仔细看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吓了一跳。我看到了什么?我竟然看到一只在地上被冻得哆哆嗦嗦的小燕子!因为是在晚上,风很大,虽然是夏天,但也很冷。我的怜悯之心上来了,我向旁边水果店老板求助。老板给我一只足以装下小燕子的盒子,我把它放了进去。
借助昏暗的灯光,我看清了它的模样,它的眼睛是乌黑发亮的,它的嘴巴黑色带黄,鼻子在嘴巴上面,只是两个小孔,羽毛乌黑乌黑的,尾巴还没长成小剪刀形。它不会吃饭,也不会飞。
第二天,我的一位阿姨向小燕子伸出援手,她把它的小嘴,小心翼翼地掰开。用她那涂了指甲油的长指甲,把泡软的小米粒一粒一粒地送到小燕子的嘴里,又把水一点一点往它嘴里灌。我们小心翼翼的,生怕伤到它。
我知道燕子喜欢站立在电线上当音符,所以我特地把我的纯木晾衣架给它玩儿了。上面还有股淡淡的清香呢,它站到上面神气十足,简直就是一幅活的画儿。这一刻,我明白,它会活,而且会好好地活。
“好奇害死猫。”人人都这样说,可我不这么认为,好奇使我乐于助人,好奇使我见识广阔,好奇使我扶危济困。
我把燕子送回燕窝,因为他已经会飞,也会吃食了,也该让他回家了。
这样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在我的手里得救啦。我感觉自己可真伟大!
【篇四:温馨的周末】
星期六的早晨,天空中艳阳高照,白云像被太阳晒化了。风一吹来,白云就跑,它们好像在捉迷藏。
小明一家都聚在院子里,爸爸和爷爷正在全神贯注地下棋。爸爸手上拿着一个“车”,他在想要把棋子下在哪里,爷爷却已经用两个“车”包围了爸爸的老将。
姐姐手里抓着一把小米,不时地撒在地上,原来她在喂小鸡呢!只有拳头大小的小鸡们“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谢谢小姐姐。”
小明在桌上搭积木,他搭了一座美丽的城堡。看着自己的成果,小明笑得可开心了。
妈妈端了一盆水,在院子里洗衣服。她先把脏衣服放在水盆里泡了一会儿,然后再用力地搓洗。洗好衣服,妈妈把湿衣服晾在晾衣绳上。
小明一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周末。
【篇五:在感恩中邂逅青春】
从出生算起,我现在已经13岁了。我几乎每年都要吃一次生日蛋糕,好好地过一次生日。
可是,我从未见到我的爸爸妈妈吃过一次生日蛋糕,过一次生日。而且,我还不知道他们的生日,现在只要别人问起我:“你的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多少号啊?”“你是怎么给你的爸爸妈妈生日祝福的啊?”之类的话语,我一概不知,要问什么祝福,还是没有。因为每当我他们生日的时候,他们总是这样:“哎呀,我们大人过什么生日啊,没必要。”现在,我只觉羞愧万分。
当我们在为自己的生日庆祝的时候,是否还想到我们曾让妈妈痛不欲生?是否真诚地向妈妈献上祝福呢?中国讲究孝,古代圣人孔子还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当我们生下来的一瞬间,父母就多了一项神圣,繁重的工作,就是照顾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生病时的陪伴,学习的辅导,甚至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让父母牵肠挂肚。
尽管照顾我们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毫无怨言地扛起了这份责任,认真地抚养我们长大。之所以小时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因为我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泼洒的汗水。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成为青少年,是轮到我们报答、感恩父母的时候了。
虽然我们暂时得让父母抚养,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起到帮助父母的作用。比如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买菜,煮饭,洗衣,晾衣。我们还可以努力学习,将来才有能力用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安全隐患,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我们应该用自己一切来报答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