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山西博物院游记】
星期天,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来到山西省博物院参观。
刚下车,一座倒梯形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走进一看,建筑物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个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围种着许多树,置身于这些树丛中,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博物院大约藏有珍贵文物四十余万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个展厅内向游客展出。
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其中四个重要展厅: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
如果让我百里挑一,从几十万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会挑出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鸟尊,得名于它的外形,前半身为鸟,后半身为象,鸟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鸟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为鸟的尾巴,将二者合一。在鸟背上立着一只小鸟,而这只小鸟是鸟尊的盖子,打开盖子,是鸟尊的口,通过这个口可以倒入液体。
鸟尊区别于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于只有倒酒的入口,没有出口,这是因为鸟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鸟尊的设计之精妙,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次博物院之旅,使我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所知道的微不足道。我以后要继续学习历史。
【篇二:位置】
到山西,必看博物馆,看博物馆,必看镇馆之宝。
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静静地立在二楼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如织的游人,竞相把鼻子贴在玻璃上压得扁扁的,隔着玻璃罩,热切的指指点点,聚光灯下的镇馆之宝,是一个有面盆那么大、似鸟又似象的宝贝。
我拼命挤进人群,踮起脚,远远喵了一眼它:什么镇馆之宝,这么丑!一只黑不拉唧的怪鸟嘛!颜值一般,有什么好看的?后面的人潮一波波涌来,快把我压成"肉夹膜",挤得我兴致全无,干脆直接调头,快快逃离。镇馆之宝的"平庸",让我兴味索然。
囫囵吞枣地绕场一周后,不经意,又回到摆放鸟尊的那个位置。一个美女讲解员清脆的声音,传入我的耳畔——讲的是鸟尊呢!
现在人少了,闲逛的我决定去听听。从周成王的"桐叶封弟",到晋侯燮父改唐为晋,山西大地厚重的历史,在悦耳的讲解声中,显得饶有趣味。
这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鸟尊,刚才黑不溜秋的青铜器,现在在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显得熠熠生辉。
你看:凤鸟回眸,鸟头高昂,桀骜不驯;一只小鸟依在凤背,实为鸟尊器盖的提手;象头做尾,雄壮魁梧,闪闪发光;象鼻做脚,直勾狂扫,与凤鸟双腿形成坚固的三点支撑——好一只神兽!
我纳闷了,刚才站的位置,怎么显得鸟尊如此平庸?
我四下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刚才我站在暗黄的灯光里,前面层层叠叠的游人,遮住了视线和光芒,以至鸟尊黑乎乎的。
哈!站错地方了!
再一看,这个鸟尊好似下凡的神兽,身上散发出冷冷的威严,震慑四方;象鼻沉稳抓着地面,仿佛扎根于神州大地。这是侧面。
再绕到鸟尊正前方。它高傲地盯着我,眼神像雄鹰一样尖锐冰冷,又不乏痴迷与深邃,它那锋利的鸟喙,冷血又无情,上下两喙无意间露出一丝缝隙,带着轻蔑、带着嘲讽。
从后方看它,简直壮如麒麟,象首威严,勾勒细腻的纹饰纵横交错,这个西周宗庙祭祀礼器,真是一个力量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宝物,历史,沉淀于此。
镇馆之宝!鸟尊,当之无愧!
原来,刚才的鸟尊的"平庸",是我的位置不对,第一印象,自然也就不全面了。
历史亦是如此,它狂傲,它神秘,它沉稳。当我们直勾勾地看着她,也许只有"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她、欣赏她,“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来!
历史,因多位置的欣赏而美丽!你的位置站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