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思服相关作文

【篇一:扩写渡荆门送别】

面向山外的世界,年轻的李白不禁心驰神往:那山后的世界,应该会不同于我脚下的土地吧。于是,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迎着周围人的异议,不顾路途的艰辛,李白独自扬帆起航。

李白一人驾着一叶扁舟,沿着长江水顺流而下,驶出荆门,离开儿时欢愉的地方,去那令自己令自己夜里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楚地一睹异地风光。两岸的风景不断变化着,高耸的山被好似被李白的愁绪一点点磨平,直至消失,化为一望无际的原野;奔腾的江水似乎也被李白感染了,再注入平原之后,陷入了沉思,没有了原来的豪迈。

李白孑然一人,无所依靠,独自欣赏着:夜色中那江水里皎洁的月光,变化成一轮明镜,映着月,和同样孤独的李白;夕阳下那天边最美的云彩,千变万化,如海市蜃楼般令人浮想联翩。只是无处倾诉这美丽,只得一人吟诗对着那水天一色的世界。

万物之中,最令李白放心不下的,还是此时船下那故乡的水。出行万里,不曾中断,一直带着李白那好奇的心,流向未知的楚地。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思乡之情,但终究无法回头,一次又一次地“低头望江水,抬头思故乡”。

【篇二:有一种美叫诗经】

初次接触《诗经》是在小学,一首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据说就是来自《诗经》——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然而翻看文字,又似乎很难理解。如今重读《诗经》时,窗外飘着清凉的小雨,那关关雎鸠、蒹葭苍苍就在这湿润的秋意中徐徐飘来,无华的句子如淡雅的水墨画中最美的注脚。

《诗经》之美,美在丰富深沉,美在单纯真实。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雎鸠在水边浅唱,一位佳人在河边采摘荇菜,多么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啊,少年男子不由得对“采荇女孩”产生无限情思,“寤寐求之”以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在《关雎》中我们看到的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少年心事,看到的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追求真爱的勇敢。

《诗经》之美,美在婉约缠绵,美在音韵缭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墨画悠然呈现在我们眼前,相比之下,《蒹葭》字里行间比《关雎》多了几分凄迷,“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我们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执着、焦急、怅惘和迷茫,可望而不可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蒹葭》中忽隐忽现的凄婉令人遐想。

其实,当我们追寻美好事物的时候,主人公们那般的急切与焦躁,我们何尝未曾体会过?翻看那些泛黄的诗篇,穿越千年依然至美,它曾真切地属于一个人,又博大地属于我们每个人。最美不过《诗经》,一个美字,足矣。

【篇三:仿写灯笼】

泥巴——仿写《灯笼》

虽不像女娲娘娘,爱她的泥巴孩子而献身,小孩子喜欢泥,喜欢玩土,却仿佛是天性,独个儿的宝儿,有了泥巴就不闹了。

乡间河边,孩子成群结队在水边嬉戏是少有例外的事,扑通通,溅起银白色水花,不知何时,浪花镶上了金边,孩子们也累了,跪坐在岸边玩泥巴,嚷嚷声渐渐地和在了泥巴巴中。

如果我是一颗青葱的树,我会选择清晨迷雾下晶莹的露水,也会选择淅淅沥沥小雨后与彩虹相间的阳光,不过,我最终还是会选择湿漉漉的,散发着松香气味的泥巴。真的,泥巴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年年灯节,虽是宝马香车,欢声笑语,满路盈盈笑语,我却停不下脚步,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人头攒动,眼花缭乱。蓦然回首,惊喜地发现它就在身后--泥人人儿。带着蓝铃铛的喜羊羊,牵着红手绢的小姑娘,一身黑色鬃毛的马儿,又或是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一双怪眼似明星的齐天大圣。像是有磁力似的,我对泥人着了迷。望着一双大手,种植过玉米小麦的,布满褶子的农民的手,只是几下眨眼的功夫,一个活生生的泥人就出世了。你永远猜不得下一个泥人,但在泥人师傅手下都是栩栩如生的了。

树上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远离了家乡,就像没娘的孩子,日日夜夜念着老家的小河,树林,泥巴地,以及那掺杂着几粒泥土碎石的锅巴饭。这是系着泥土甘甜味道的情愫,使我寤寐思服的地方。

泥巴黄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五千年前的轩辕氏,不就是在中华大地这片土地上立下深根的吗?涿鹿之战打下这片土地,嫘祖缫丝,伏羲造八卦,华夏生生不息,文明在土地上繁衍生息……

手抓泥巴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双眼沾湿,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泥巴爱得深沉。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