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蟹壳黄】
杭州藕粉让人食而不厌、唇齿生香,北京烤鸭皮脆肉嫩让人垂涎三尺,天津狗不理包子皮薄肉厚、香味扑鼻……说起美食,我可是行家!不过你知道吗?在我的家乡平湖也有一样绝顶美食——蟹壳黄。
雨后,伴随着蝉的歌唱声,我和妈妈来到了平湖古朴的老街——南河头。一踏上青石板,一股香甜的糕饼味道直扑我的鼻子。香味牵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去,只见烈日下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龙。前面的人刚走,后面的人急忙像潮水般迫不及待地拥上去。已买到手的人总会向熟人骄傲地挥挥手中的蟹壳黄,说:“看!我买到了华氏蟹壳黄!”我抬头一看招牌——蟹壳黄!这蟹壳黄是什么呢?
妈妈像是读懂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因为这是众人皆知的蟹壳黄呀,小时候我总吃!”妈妈的双眸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像是盛着两颗明亮的星星。
“蟹壳黄好吃吗?为什么叫蟹壳黄呢?”我恍然大悟,“那妈妈能为我讲讲蟹壳黄的历史吗?”
妈妈莞尔一笑:“从一九八二年起,蟹壳黄就一直是平湖人当早点和点心的最佳食品。那时在平湖最有名的蟹壳黄,就是华氏蟹壳黄了。每到午后,华氏蟹壳黄的香味在空中弥漫,真的是‘饼香不怕巷子深’啊!蟹壳黄的制作是先用精白面粉和土猪油搅拌成面粉皮再和面,半晌,面料就出来了,远远望去,倒像是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呢。接着,让精豆沙在锅‘跳舞’后放入面料里,再用猪油浇一层,就有了‘千层’的感觉。面饼光秃秃的,给它穿件衣服才好呀!于是,又将土鸡蛋黄浇上去,撒上芝麻,出炉后就像一只只小螃蟹。这就是蟹壳黄的来源!”
原来蟹壳黄的名字是取自它的形状呀!听着妈妈的介绍,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们也赶紧排队,买了两个刚出炉的烫手的蟹壳黄。
我和妈妈一边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莫氏庄园,一边品尝美味的蟹壳黄,那真是极大的享受。我瞬间觉得古宅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富有生机,左手是历史,右手是美食,这种奇特的感受让我流连忘返。
蟹壳黄,温暖了从前的时代,也给现在的光阴添彩。人们被这熟悉的香味钩住了回忆,怀旧起来。在岁月的长河里,蟹壳黄见证了几代平湖人的美好生活。
【篇二:成长路上,马蹄莲香】
它是我心上的一簇马蹄莲。每每靠近它,我心上的那簇马蹄莲就开了,徐徐地,慢慢地,吐着暗香。
第一次遇见它,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那时还很小,“欣赏”“体味”这样的词语,对我而言仍是抽象的存在。而它,却似误闯入山林的小鹿那灵动的眸,清澈而纯净,就这样闯入我的心田。猝不及防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浮上心头,就这样用它的曲调温暖了年幼的我。
稍稍长大,便从热爱音乐的父亲口中得知了它的名字——民谣。多么契合的名字!读起来唇齿生香,似是淡雅的江南女子,温柔而缱绻。我开始痴迷于民谣,眷恋它的安静和淡淡的忧郁。
年纪一点点增长,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开始喜欢上电子乐,喜欢上那些快节奏和热烈华丽的歌,而忽略了最初那份纯真。我全身心地感受尘世里喧嚣的快乐,却少了内心的宁静。在这样浮躁的生活下,学习的状态和成绩也在无意中下滑。
终于,在一次期中考过后,成绩单上鲜红的分数让我忍不住痛哭失声。我固执的认为那是考砸,与个人问题无关,而把那惨不忍睹的成绩单扔进角落,不愿再看到。塞上耳机,扑到床上,似乎全世界就只剩我一个人。
出乎意料地,耳机里传出的声音并不是熟悉的电音,而是一首民谣!吉他的简单伴奏似远似近,干净而又有些清冷的女声慵懒的低吟浅唱。是《安河桥》!那是我听的第一首民谣,也记录着我纯净的初心啊!它仍是初遇时未变的模样,纯净的曲调让我的心蹀躞,逐渐被净化。我燥热的心一点一点安静下来,头脑也渐渐清晰。我翻回成绩单,在静美的曲调中认真地开始分析错题。马蹄莲又开花了,开的那么淡雅素净,那么纯美高洁。我笑,只觉得有民谣还在,真好。
我嗅那马蹄莲的香气,不浓不淡,却让我很温暖。那簇马蹄莲,将陪我走完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