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班的“小胖哥”】
他,一张椭圆形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眼睛,鼻梁上架着蔚蓝色的眼镜,身体胖胖的,个子高高的,所以我们叫他“小胖哥”。他就是我的好朋友——王浩仁。
搞笑王
你别看“小胖哥”胖,他可是十分灵活的。他幽默风趣,可以把全班逗笑得人仰马翻。看,他又开始搞笑了。他和另一个胖子在打架,他左躲右闪,活像一位武士,我们都纷纷拍手叫好。我们一停下拍手,他就突然摔在地上,说腰被打骨折了。那个小胖子果然上当了,去帮忙揉。王浩仁快活死了,不知不觉就翘起了二郎腿。胖子才明白上当了,举起拳头准备砸向王浩仁,可是发现人跑得已经没影了。他气坏了,站起来就去追。我们看得捧腹大笑。大家都封王浩仁为“搞笑王”。
编诗王
我们班的“小胖哥”编诗可是一流的,可是他编的诗都是骂女生的,所以经常把女生惹得火冒三丈,他就躲进男厕所里。今天他来找我说,他又编了一首诗,诗名是《赶考》,诗句是这样的:春眠不觉晓,处处去赶考。女生考得差,男生考得好。男女回到家,女生吃拳头,男生吃大肉。我听完笑得肚子都疼了。这首诗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全班女生知道了,她们都准备打他,他躲进男厕所,整整10分钟的下课时间都没敢出来。
【篇二:书,知识的宝库】
书籍就是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名人是怎么获得成就的呢?难道不是通过刻苦学习才得到的吗?
书籍造就了无数的人才,苏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从小就很爱读书,长大以后就比一般的人都要厉害,对兵法也很了解。于是,他就想进京赶考,谋个一官半职。可是他们都嫌苏秦不厉害,考试失败了,之后,苏秦就更刻苦学习。
据说,苏秦读书比所有人都刻苦。一天到晚都在“啃”书,把书中的知识都吸收,到了夜晚,别人家都是黑蒙蒙的一片了,可是,只有苏秦家是亮的。别人都已经睡得很熟了,可他却相反,仍旧是拼命地读书。他为了让自己在夜晚也能读书,想到了一个非常残忍的办法——每当自己想睡觉时就用针扎自己的腿。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锥刺股”。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再次去进京赶考,考到了十分理想的官。但是他读书的信念还是丝毫没有动摇,读书的劲头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强了。结果他成为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人,完成了一个从未有人完成过的事——当上楚、燕、齐、韩、赵、魏六国的丞相。他的地位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书籍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只有多读书,苦读书,把书籍里面的优秀知识全部都给“咀嚼”,然后再把它们给吸收,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成功!
【篇三:游子吟改写】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是的,母亲的爱就像就如涓涓细流,流进每一个人的胸膛。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世界都睡了,但一个茅屋里却亮着灯,孟郊在读书,而母亲就坐在窗边,披着打满补丁的衣裳给将要去赶考的孟郊缝补衣服。
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熄了灯,就只剩下这一间破茅屋下的孟郊还在点灯学习。母亲看着一脸疲惫疲倦的儿子,心疼地说:“儿啊,你明天就要赶考了,快点休息吧,娘一会儿就睡。”孟郊听了这话,便放心了地睡觉去了。
几个时辰过去了,蜡烛也烧了一根又一根,母亲却还在织补着孟郊的衣服。月光下,母亲布满青筋的双手仍在来回穿梭着,补完现在要穿的外衣,又想起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便活动活动身子,又坐在窗边,继续给孟郊缝补棉衣。
窗外一阵大风吹了过来,躺在床上的孟郊听见了微微的咳嗽声,便想起身去给母亲盖好被子。走出屋外,孟郊便看见了有人在月光下织补衣服。忙揉揉眼睛,不错,是母亲!孟郊赶忙奔过去,心疼地拉起母亲的手,说:“娘,这么晚了,你还不休息,别累坏了身子呀!”“娘没事儿,你看,你一去,便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娘把你的棉衣补完,就不怕你着凉了。”孟郊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他自己的眼,也蒙上了一层薄雾。
第二天早上,孟郊在进京赶考的途中,发现一株小草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不由得有感而发,写下了《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四:观察蜗牛】
中国从古到今,有很多刻苦学习的人,闻鸡起舞就是其中的一个。
晋代时期,有一个叫祖狄的人,他胸怀宽广,武艺高强,可是,他小时不时候不爱读书,长大后,他开始努力学习了,24岁的时候,有人说:“祖狄,你这么有学问,不如进京去赶考吧?”可祖狄却说:“不了,我还想继续学习呢。”
后来,祖狄找到了小时候的好朋友刘琨,一起租了一个房子,一起学习。
一天晚上,祖狄还在睡觉,却听见鸡在叫,这时,他对刘琨说:“我们不如每天鸡叫的时候就起来舞剑?”刘琨同意了,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地练习。后来,祖狄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我也要像祖狄和刘琨一样刻苦学习。
【篇五:赶考与送花】
有时候,行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你会不经意间感受到一种孤独,像毒瘾一般缠上心头,挥之不去。你感觉从来没有人关注你,这个世界是没有感情的冷漠。感动,这个词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仿佛只有从电影或煽情的文章中方可弥补内心对这种感情的空乏。
感动,却从来不是什么伟大的词汇。“世界上并不缺少感动,只是缺少发现感动的眼睛。”
于是乎,在狭小的车间,我收获了感动。是一次赶考,由于种种缘由,我必须用剩下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赶到考场。时间是多么紧迫!我站在路边,双腿却因紧张而抖动不止;眉头紧锁着,冷汗不止地向下流。双眼睁得老大,我像恶狼寻找猎物一般寻找一辆出租车。好容易来了一辆车,凑近一看,除了司机以外还坐着一个青年和一位老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车!“师傅,去不去华新路啊?”“小娃,那得等他们到了再去华新路啊。”“哦……”眉头锁得更紧了。坐在后排的老人似乎察觉了我的不便,和蔼地问我:“小姑娘,你赶时间啊?”“嗯……再过5、6分钟就要开考了,可能会来不及……”我无奈地看了看老人,但没指望他能帮我什么。可是,那老人把头转向司机:“师傅,先给这小娃开到华新路吧,我们不赶时间的。”司机听罢,立刻调转了方向。“啊。爸,在3、4分就到了!”倒是前座的青年急了。“人家是要考试去的,我们不急!怎么就分不清轻重呢?”……后来发生了什么早已忘却,只记得那天正好准时到考场,一切顺顺利利。一切都要感谢那个老人呀!虽已时隔三年,但老人和蔼的面容及暖心的话语,都化作经典,珍藏在我心中,永远的。
再有,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花店,我传递了感动。记得当天是妇女节,我心血来潮去花店买花。瞧见那几朵鲜丽的康乃馨,立即买下了两朵。为我扎花的是一个年近四十的妇女,可能是康乃馨带给我的勇气吧,我把一朵花递给了这位花店老板,并祝她节日快乐。起初她没反应过来,接着便感动涕零:“从来没有顾客送花给我呢!”她起身又送我一束玫瑰,作感谢。回到家,我把花递给了妈妈,可惜妈妈数落了我一通,“浪费钱”。不过那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话罢了,她欣慰地笑了,并把花插进了花瓶里——好久没用的花瓶。
难道不是吗?感动是朴实的、平凡的;它是纯粹的善良、纯粹的爱。身边的感动,从来不遥远。行动吧,收获感动,传递感动,如此简单。
【篇六: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一生……”每当我听起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暑假看的《励志故事》,这本书令我最深刻的就是《赶考的秀才与蚂蚁》,这个故事一直让我铭记在心,就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一个庙,刚好天黑了,他就进去休息。
这时,另一个秀才也经过这里,也进去休息。他看见有一个人正在看书,他凑前去只看见一只蚂蚁在那个看书的秀才的书上爬动。他就问:“你为什么不把蚂蚁捏死”。那看书的秀才回答说:“一只小蚂蚁也是有生命的,何必要伤害这只小生命呢?”
第二天,他们一起去考试,考完后,昨天那个看书的秀才感叹:“今年无望了,把玉字的一点写少了,出榜时肯定名落孙山。”
谁又料想得到,出榜那天竟然高中状元。原来被放走的那只蚂蚁为了感恩伏在那个少了一点的玉字上面。连蚂蚁都知道感恩,人为什么不去感恩呢!
“鸦有哺乳之义,羊有跪乳之思”父母那么辛苦地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我们能不去感恩他们吗?老师那么辛苦地教育我们读书做人,经常加班到深夜,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感恩吗?
“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感谢鼓励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更上一层楼;感谢帮助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得到了温暖;感谢伤害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提高了防人之心;感谢放弃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人必须要自立;感谢批评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了有错必改;感谢比你更强的人,是他们让你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感谢……实在是有太多的人值得去感恩!
“感恩之水,自从人心流出”亲情,友情,让帮助过我们的人得到我们的感恩,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去感恩!让全世界都感恩起来吧!
只要世界每一个人都知道感恩,那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篇七:因诚信而美丽】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每一个人都有美丽的一面,但有很多人失去了诚信这美丽的一面,失去诚信的人,是不配被别人尊重的。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一个书生拿着七个袋子进京赶考,七个袋子上分别写着荣誉,金钱,地位,善良,进步,诚信,名誉。因为迟了,所以他没有赶上进京的船。正好有一位船主经过,书生见了,就对船主说了事情的经过。善良的船主听了,决定渡他过河,但刚上船,船就直往下沉,船主对书生说:“你带的东西太多了,丟掉一些吧!”书生想都没有想就把诚信丟掉了。船主将书生赶下船,生气的说:“以为你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但你想都没有想就把诚信丟掉了,一个连诚信都不讲的人,怎么配被别人去相信他。”
是呀,一个连诚信都不讲的人怎么配被别人尊重呢?在我的眼中诚信是金,甚至比金子更可贵。
诚信也许对某些人来说不重要,但是拥有诚信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朴实无华的人。
【篇八:西厢记读后感2000字】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凝是玉人来。”,每当读到这句诗时,脑中总会浮现出关于崔莺莺的朦胧想象,那大概是一个身姿纤弱的大家小姐,斜倚在木质的门廊上,满目柔情的望着一轮圆月,等待着自己的情郎到来,这样的意像,充满了关于诗情画意的美好和一丝花前月下的浪漫,是属于中国古代独有的含蓄古典之美,让人忍不住心神荡漾,思绪在字里行间沉浮,被带向一个未知的远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说道西厢记,我总认为这就是一个关于情情爱爱的无聊故事,当年读红楼梦时,见贾母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只觉得深感赞同,但是当我我真正拿起这本书时,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不由自主的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
王实莆细腻优美的笔触下所描绘的崔张两人的爱情故事,乍一看有些老套,家境贫寒的张生上京赶考时路经河中府,去古刹普救寺拜访时遇到了暂住在寺中的崔相国家小姐崔莺莺,崔小姐气质娴雅容貌秀美,惹得张生“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飞儿在半天”,为了接近佳人,张生在寺庙中住下,诗书应和之下两人逐渐暗生情愫,无奈崔府老太太百般阻拦,两人的爱情历经种种磨难,好在上天不负有情人,两人最终修成正果拜堂成亲。
其实比起这一版的故事,元慎的《莺莺传》似乎更贴合实际,在元的故事中,张生上京赶考后将莺莺抛之脑后,徒留莺莺苦等一生。王的大团圆结局或许是为了迎合观众,毕竟杂剧是要演出的,比起悲剧观众显然更容易接受喜剧,其实在我看来,我们每一位读者,也都希望王的版本才是真实的,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这也是我们对美好爱情的一种想象和期许。
西厢记中不乏精彩词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还属“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让我想起了87版红楼中,宝黛共读西厢时彼此那懵懂而爱恋的眼神,我想这样含蓄而深厚的爱情已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离我们远去,快节奏的生活逼着我们不断地前进,爱情变得越来越简单,却也越来越浅薄。那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观,大概也只有在阅读这些经典书目时才能再领会一番,只是掩卷之际,还是会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分为卷中佳人,一分为孑然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