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笑对苦难】
“患难及困苦,是磨练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
苦难,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所以你的生存亦或是死亡,取决于你自己,我们应该要笑对苦难。
华罗庚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他因为学费问题而没有能继续学习。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1929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去。后来,他被清华大学看中,于是被清华大学邀请。接下来,他又自学了多种语言,最终他在昆明的郊外创造出了轰动全世界的《堆垒素数论》。他在苦难面前,没有放弃,而是笑对苦难。
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他没有少受到他人的歧视。那时没有印刷术、造纸术,自己想要保留著作,必须刻在竹子上。《易经》便是他亲手刻出来的。由于翻阅次数太多,牛皮绳都断了几次。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孔子笑对苦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至圣”。
但是,如果不去笑对苦难,那么,有可能会被苦难屈服。
张尚武是河北籍运动员,曾经是体操队的一颗希望之星,1995年他就进入了国家队,不过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未能入选雅典奥运会阵容之后,因为跟腱断裂,最后张尚武被迫退役。他退役之后,因为偷窃而判刑。后来在石家庄摆摊卖艺,又去北京的街头卖艺。再到陈光标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辞了职。几近辗转,他又回到了街头卖艺。他没有笑对苦难,在苦难面前,他低下了头。
让我们笑对苦难吧,因为苦难,它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苦难,它是一片漆黑中的导航灯;苦难,它是为你指点迷津的哲人;苦难,它是你奄奄一息时的灵丹妙药。
【篇二:低姿态人生】
果实累累的枝头总是最低的;深不见底的水流得最慢;学富五车的人总那么温和。低姿态的人,不是没有勇气仰天高歌;只是,他们更注重脚下的路,注重走好每一步,他们不会在空无天空里让目光作无意义的追与盘旋。
有人惊艳于雪花的晶莹、透亮与美丽,但那是不长久的。只有深深植根于黝黑的泥土中的枝子才有绽放长久的花朵的能力。
孔子师苌弘、师襄、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孔子却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虚心的请教。正因如此,儒学才能包罗万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宗。
常有人感叹前途渺茫,前途无望,于是便开始消极甚至放弃。生活的智者——那些低姿态的人会说:年轻人看看脚下吧!把头低下来,脚下总会有路的。
低姿态进入,低姿态人生;把头低一点,把心放在一个低一点的更稳的平台上。
这就好比做房子,做学问都要重视基础一样。如果没有铺好第一层基石,不在基层下功夫,而只愿仰望高空,想像楼起之后的高大与壮丽,恐怕只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做学问也一样;如果只想得高分,做难题,而忽视课本与基础知识,恐怕只会如水中浮萍,永无实处。
低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光芒太大了,心气太高了,为人过于锋芒毕露,或许最后却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正如舌头与牙齿一样。牙齿是那么的坚硬,轻微一下就能让舌头粉碎;可最后呢?柔软的舌头依旧在那,坚硬的牙齿却已不知所踪,是它自己的坚硬伤了自己吗?
可能是吧!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宽广!可我更喜欢另一句话!当你离目标太远时,就在那搭个梯子吧!那个梯子,便是低一点的目标,小一点的目标。一旦小目标、低目标达成了,梯子有了,成功便真的指日可待。
真正有力的,不是明晃晃的刀刃,刀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纯;真正有力的,是那纤细的蒲苇,坚韧如丝。
拥有一副低姿态,才会像地下的钟乳石,越积越高,而不会像飞蛾那样,让炽热的火苗将自己灼伤;低姿态进入,才不会像心高气傲者那样,要么磕了头,要么踩空,使自己受伤。
低姿态的人不是没有远大的目标,不是自卑与软弱,只是他们更懂得一个道理:把心放低点,找到出口,出口以外才是明朗,亮丽的世界!出口以外才有通往彼岸的渡船!
【篇三:主动的优势】
世上没有先知,只有对局势做出准确估算并懂得如何把握机会的人。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尝试和探索,机会就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世界纷繁复杂,总有为我们所未知的领域和未曾了解的事物,要想发现,则需行动。人类历史中有着大量优秀杰出的人物,有些甚至被人们尊为“圣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往往能对很多事物的发展作出精确的估算或给出正确的答案。他们的非凡能力是如何得来的呢?其实也就是主动地学习和积累而已。孔夫子是我们公认的“圣人”,他是一位大学问家,也是我国第一位职业教育家。他成长的条件,远没有我们现在这般优越,至少,他不能像我们一样,有机会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来给我们传授知识。他必须自己去寻找老师,小心而恭谨地向他们请教。孔子请教过的老师很多,“三人行,必有我师”足以佐证。其中有名有姓的大致有四个:老聃、郯子、苌弘、师襄,孔子曾向他们问礼,问政,学乐,学琴,以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以至于后来办学,他一个人就能开“礼、乐、御、射、书、数”共六门课程。所以说,没有主动的学习和积累,只有被动的灌输和接受,就造就不了“天才”,更成就不了“圣人”。
有些人习惯于放纵自己的惰性,消极懈怠,回避复杂麻烦的事物,将自己置于被动的态势;有些人则勤勉进取,满怀热忱,敢于行动,接受挑战。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具有向前发展的优势,因为主动者比被动者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要想获得更多的优势,还得主动出击,永远保持对一切未知领域的热情和兴趣,不管它们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沉痛的教训,抑或根本与我们毫无关联。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彩和充实。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就是一个对世界的了解逐渐丰富的过程,“成人”不仅仅指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更是指知识与思想的完善。我们很多人存在的问题是不是缺少学习,而是缺少主动的学习。知识是老师“给”的,而不是自己去“拿”的,这样得来的知识往往不被珍视,不易贮藏,因而也就不够牢靠和长久。这就是为什么“记忆”常常败给“遗忘”的真正原因。
争取主动,把握主动,你的人生之路定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