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味尽在春联中】
每年过年,我们家都会回农村过年,而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是习俗,也是习惯。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走在乡间小道上,我敢保证,只要有人家,就会有春联。吃完饭,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春联,品味品味,绝对也是一种享受。如今的农村,乡亲们的文化品位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甚至还有自家撰写的颇有个性的春联,市场上买回来的也都十分新颖,几十户人家没有一户的春联是重复的。有几首至今难以忘怀: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这些春联洋溢着清新、典雅、古朴、率真的韵味。春联似画,春联似诗,分明显示着家乡人的气质和文化底蕴!
春联是对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祝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除夕夜,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少不了的是祝福,团年饭,大家坐在一块儿,举杯欢庆,少不了的也是这份祝福;大家一起在家门前贴上春联,这也是对家人的一种祝福;春联离不开祝福,祝福离不开春节,春联与春节本就是一对。
春节贴春联,过年送祝福,团团圆圆,幸幸福福,一副小小的春联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就是我的年味,我的年味尽在春联中:银蛇劲舞狂欢日金榜题名会有时横批:学业有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事事顺心。
同时,我也在渴盼着在明年春节的假日里,再次享受品味春联的乐趣!
【篇二:过新年】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梦境中惊醒,但这一阵阵鞭炮声,意味着春节来了。
过新年家里就是热闹,有的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有的人在打牌或者打麻将;有的人和老人们聊聊家常;有的人说说新年的愿望与计划。个个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我也手舞足蹈地换上新衣服,脱下了旧衣服。
为了庆祝节日的热闹,我们几个胆子大点的小朋友,自己玩起“响炮”,胆子小的孩子听到了吓得哇哇大哭,还有调皮的孩子,悄悄走在大人的背后,把有点胆小地大人也吓得大叫一声,把我们小朋友们笑的前腹后仰。那调皮的孩子,也被大人们那惊吓后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
当然,也改变不了,我们过新年要贴春联地习俗。今年地春联,爷爷让我们也参加,爷爷把笔、墨、红色的纸拿过来,先从姐姐开始,姐姐写了这对对联: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第二个是哥哥写,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歩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最后一个那当然是我啦!内容是: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亊如意。大人们看了都夸我们长大一岁是不一样,个个有进歩,不错、不错……夸得我们小脸庞都红了。
到了晚上,我们吃团圆饭了,菜肴比起平时可是多了一倍还多,我们小朋友们端上饮料,敬长辈们,说一些吉利话,把长辈们逗的哈哈哈大笑,长辈们也敬我们,我们听了也非常开心喽!
这一环节,可能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发“压岁钱”我们的长辈们个个都发一些压岁钱,可长辈们说“如果有人不听话,那压岁钱都要交给大人保管”。我数了数钱小声说“我这有一千元,如果都没有了,那我可不就赔了吗,所以我要听话”。妈妈听见了,说我真是一个小财迷。
在踏上新年脚步的时候,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让我细心观察过年的习俗,才我明白过年的意义。也要祝福我的家人,新年一切顺利、平安。也愿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这里我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鸡年吉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