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推荐一本好书】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有人说:“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说法。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天,妈妈给我买回一本《岳飞传》。当时我并不太在意,因为我知道岳飞是一员武将,而那些领兵打仗、报仇雪恨之类打打杀杀的故事情节我都不怎么喜欢,反正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还要为那些古代英雄悲叹。我才懒得操那份闲心呢,可妈妈神秘地微微一笑,说:“这本书中可有常人所学不到的知识哦!”“真的吗?”我兴奋地大叫道。妈妈挑起她那两条好看的眉,答非所问的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难道我骗你不成?”于是,我踏进了这本“黄金屋”。
这本书主要讲了岳飞降世第3天就因洪水丧父,与母亲坐在缸中逃得性命。被王、张、杨三位员外资助,才得以生存。幼年丧父的岳飞,从小便异常懂事,知道母亲养家不易,习字时以河沙为纸,柳枝为笔。后来,岳飞拜陕西名师、文武双全的周侗为师,学了一身武艺后被人推荐当官,直到拿到帅印。可惜最终因国君听信小人之言,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
就是这位智勇双全的主人公岳飞,他不仅武艺超群,还文才出众,不像王贵等人有勇无谋。投军前母亲刺字“精忠报国”,投军后为国效力,驱除番邦。堪称百官之楷模,国家之栋梁,最终却落得含冤而死,实在让人叹息不已。
抚今追昔,我们即便不能像岳飞那样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材,至少可以竭尽所能,做好自己份内之事。所以,在我看来,岳飞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南宋,但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仍有着警示意义。《岳飞传》,确实是本好书。
【篇二:读《童年》有感】
《童年》这本书讲述了高尔基小时候的生活,他出生贫苦,幼年丧父,被妈妈送到姥爷、姥姥家生活。他的童年时贫困的,别人有新衣服,他没有;别人能跟自己的父母开开心心地玩,而他只能孤独一人,没人爱,没人疼。
那时,高尔基是十分痛苦,他却能坚强地生活下去。我们现在却过着十分优越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要啥,父母都给。难道还有理由不去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吗?
记得在一个寒假里的某一天,我做了一点儿寒假作业,便想去玩电脑了,就对在做饭的妈妈说:“妈妈,我的寒假作业做了一些了,可以去玩电脑了吗?”妈妈却说:“婷婷,过来跟妈妈学煎鸡蛋,学会了再去看也不迟呀!”我只好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学煎鸡蛋。由于心里老想着玩电脑,结果只学成了“半杯水”。
有一天,因为爸爸、妈妈有事外出,我一人留在家中。到了中午,妈妈打电话说,他们不能回来吃饭,叫我吃面条和煎鸡蛋。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做。因为前面没学好煎鸡蛋,所以煎出来的蛋又黑又淡,太难吃了。哎!中午只能吃几根面条饱肚子了。
妈妈回来后,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给妈妈。她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孩子,第一次没做好是正常的。像妈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都不会教我的,都是靠观察。不像你们现在这么好呀!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啊!”
听了妈妈的话,我后悔不已。后来意外读到了《童年》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篇三:无言也是一种爱】
夕阳下,爷爷的背影,让我想起了勇士的弓,是我把爷爷变成了弓。旬那弦上的箭,箭要射得更远,弓就要拉得更弯。
——题记
幼年丧父的我被爷爷扶养了。当时我还小,不懂事,并没有沉溺于幼年丧父的悲伤之中,而爷爷却承受不了晚年丧子之痛,使得本就不多说话的爷爷更加沉默寡言。身体日益憔悴,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爷爷”这是个神圣而又伟大的名字,他坚强不息地奋斗,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在漫漫旅途中,不再有孤独、寂寞。
从我记事起,爷爷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大忙人。不论风吹日晒,还是阴雨连绵,他从来没有停止劳作。每天起早贪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记得上小学时,由于家庭贫困,年过五旬的爷爷被迫外出打工,那时我什么也不懂,以为爷爷在外只顾自己快活。因为爷爷在嘴上从来没有说过关心我的话,不像奶奶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呵护我,所以我心里便开始抱怨爷爷。
随着岁月的流逝,懂得的事也越来越多。我开始对爷爷的做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读小学五年级时,爷爷已不外出打工,由于他已人到老年,根本力不从心,只有在家务农,慢慢地我发现:由于半夜我踢被子的事再没发生过了,和爷爷两人抬担子我发现越走越轻,特别是在上坡时更加明显,而爷爷喘息声却越来越大,直到放下担子时我发现担子上的东西全都滑到爷爷的那一边。看着此情景,我的眼睛不禁一酸,也猛然醒悟,爷爷是爱我的,只是不用语言表达而已。不善言语的爷爷总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照顾我。
在一个傍晚,我凝望爷爷,耀眼的灯光照得他满头大汗的白发更醒目。眉宇间刻满了早生的皱纹,无情的岁月抽样打磨出他那黝黑的面庞,那佝偻的背,粗糙的手,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现在,爷爷依然不停地劳累着,在夕阳下,他的躯体更加弯曲。我成长的历程倾注了爷爷太多的心血,我的根深植爷爷爱的沃土。我在爱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爱是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艰难人生中温暖的力量,是真情的流露,是默默的付出。正如冰心所言:“直面人生,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