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昆虫相关作文

【篇一:迷人的春天】

春天,百花齐放,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真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小蜜蜂、小蝴蝶也聚集到一起,飞到五彩缤纷的花园里聚会,真是热闹非凡!

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中。人们去郊外踏青,有的捉昆虫,有的采野花,还有的爬山。许多植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迎接春的来临,成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远远望去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喇叭花们依次吹着她们蓝的、紫的、黄的喇叭“哒哒”真好听呀!碧绿的柳树抽出了新的嫩芽,四周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这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朱熹所作的《春日》中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美丽的春天,连春雨都有赞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美丽动人的春天,真令人陶醉!

【篇二:我的乐园作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的乐园,我也不例外,我的乐园就在小区里的草地上。

春天,小草都急火火地从土里探出了头来,仿佛晚几分钟就赶不上迎春大会了。草地旁,白玉兰也开花了,一阵风吹过,花朵轻轻摆动,好像一位位小仙女在迎风舞蹈。你只要走近看,就会发现草地上有几只昆虫在跳来跳去,看起来有趣极了。

到了秋天,我们喜欢在草地上尽情玩耍,而我最喜欢玩的就是捉昆虫和摘橙子了。我常常会拿着瓶子到草地上去捉昆虫。一到草地上,我便弓下身,打开盖子,拿着瓶子捉昆虫。突然一只大虫子拍着翅膀想飞走,我赶忙拿着瓶子去捉它。“啪”,这只虫子被我捉了起来,它全身土黄,像披了一件土黄色大衣。我开心地大叫:“我捉到了虫子!我捉到了虫子!……”终于,我叫累了,便跑到旁边的橙子树下,想吃橙子,可摘不到。于是,我灵机一动,找了根树枝把橙子打了下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草地给我留下了无数美好时光,你们也来玩吧!

【篇三:捉昆虫】

【篇一:捉蚂蚁很有趣】

周子涵

首先我们先选在哪里捉,好朋友说:“刚才我看见了一个蚂蚁洞,我们就在那儿捉吧!”

我答应了,跑到那儿一看,却一只蚂蚁都没看见,就说:“你不是说这里有蚂蚁的吗?”

朋友对我说:“我说的是有蚂蚁洞,不是有蚂蚁!”

我说:“好啦,好啦,你别跟我咬字眼了,我们先找些吃的来把蚂蚁引出来吧。”

我这看看那看看,连一丁点儿面包屑都没看见。我叹了口气说:“咱俩这样找下去是找不到了,我还是回家拿吧。”

说完,我便以飞的速度跑回了家,拿了一块面包,又以飞一般的速度跑了回来。

我把面包一点一点的弄碎,撒在蚂蚁洞旁边。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就跑了出来。我拿起塑料瓶,再在地上捡一根木棍,把蚂蚁弄进塑料瓶里。好不容易捉了一只蚂蚁,却发现塑料瓶上有一个洞,我只好拿一张纸堵住洞……

这次做蚂蚁可真好玩,大自然可真有趣呀!

【篇二:捉蝴蝶】

施文婧

有一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去捉蝴蝶。我们带着网、瓶子来捉蝴蝶。

到了站,我们拿着网开始做蝴蝶了。首先我拿着网往前迅速地跑。我跑了几秒就捉到蝴蝶。他们看到了都学了起来。

蝴蝶是有一个长长的身体,还是跟我们人的皮肤一样的颜色。旁边有两个五颜六色的翅膀,飞起来的时候像小鸟一样飞来飞去。

好了,我不和你说了,我要赶紧去捉蝴蝶了,因为我现在要输了。最后我只捉了五只,他们捉了八九只蝴蝶。

收拾的时候我在我包里发现了一个东西,那就是鱼竿,我们就去钓鱼了。

到了湖边,看到湖里面有好多鱼。我们先打鱼圈再钓鱼。我拿着一个板凳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就钓了一大盆鱼。我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这是不是很有趣!

【篇四:秋天来了】

秋姑娘乘着风,缓缓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秋姑娘来到树林,用彩笔给枫叶涂上深红色,把银杏叶变成了金黄色。看,秋姑娘轻轻一点,桂花一朵朵的开放了,散发出了迷人的香味。秋姑娘画的树林多漂亮啊!

秋姑娘来到了田野,风一吹,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摆,像是在跳舞,农民们看到这个情景,更有力气干活了。

看,那边草地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捉昆虫呢,有的捉活蹦乱跳的蚂蚱,有的捉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的捉正在唱歌的蟋蟀……真是热闹非凡啊!

秋姑娘进入了梦乡,此刻的人们也睡着了。秋姑娘已经计划好了,明天去果园,让果子们小心,别感冒了……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喜欢你,秋姑娘。

【篇五:捉昆虫】

自从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便开始对昆虫有了迷恋之情。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和别的伙伴去捉纺织娘、蝴蝶、蝈蝈、螳螂……

上周五,体育课练习完,老师就给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发现吴查亮和几位同学在花丛中干着什么。我走过去,问:“吴查亮,你们在花丛里干什么呀?干吗不去踢足球呢?”吴查亮说:“成土豪,我在捉虫子呀!你要不要一起捉虫呀?”我一听,来了兴趣,高兴地说:“好呀!好呀!”

我、吴查亮和陈映菡就在花丛中寻找着。突然,我发现了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便激动地叫了起来:“吴查亮,这儿有一只纺织娘。”吴查亮说:“嘘,不要喊。不然它们会被你的大嗓门吓跑的。”只见,吴查亮轻手轻脚地走过来,两手一罩,可还是让这个“机灵鬼”逃跑了。与此同时,陈映菡却有很大的收获。她激动万分地对我们说:“看我用好长时间才捉到的蝴蝶。你们看多么漂亮呀!”在她手心里趴着一只翅膀上有排列整齐、图案精致的斑纹蝴蝶。过了一会儿,吴查亮那边也有所收获,他捉到了一只蟋蟀。陈映菡见我两手空空,就不解地问:“你为啥不去捉虫呀?”“因为我不敢。”说这句话前,我想起了小时候,捉螳螂时被它的爪子抓伤。

过了一会儿,我看看他们一个个灿烂的笑脸,我终于忍不住了,伸出手去捉虫子。我在花丛中仔仔细细地搜索着,我惊喜地发现花丛中有一只很大很大的纺织娘,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手一罩,它就进入了我的“十指阵”里面。我高高心心地张开手给他们看,他们连连称赞。可我一个不留神,它张开那美丽的翅膀飞出了“飞机场”。我跑过去,把它捉了回来。最后,我把它放了。

这周二我们又一次去捉虫子。这次没见几只纺织娘。我们就换了一片草地。突然,一束从草丛射出的光泽照进了我的眼睛。我定睛一看,是一只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的小甲虫。我刚伸出手,它就跳跑了。我拨开草,有了意外收获:蓝色小甲虫和一只大小与它差不多,但是金色的小甲虫在一起。可我只有两只手,只能捉一只,我选择捉蓝色的。我两手一扑,它就被我捉住了。我高兴地给同学们观赏我的收获。姜蕾说:“你现在可以改名为法布成了。”

捉虫子真开心,可昆虫是大自然的子孙后代,我以后一定要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篇六:成长的味道】

厨房里充满着各种味道,酸甜苦辣,样样齐全。而生活就好比一个大厨房,而从婴儿到现在,我已尝遍这其中的滋味,有高兴有酸楚,有痛苦有泼辣。

记得在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上寄宿学校,天天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那里的晚上是我现在最思念的,那时的晚上我与伙伴在操场上游戏,天黑不敢上厕所,就拉帮结伙,一起去,在宿舍里,同学更是闹成一团。想想那时的高兴,便就是甜的味道吧!

小时候的我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她叫静,小时候的我们如胶似漆,每天都在一起玩耍,记得我们时常去田间的草丛中捉昆虫,我们一起在草丛里追逐,直到现在我好象还能听到那时我们的笑声。但是,现在的我们,渐渐疏远,形同陌生人。想到儿时的我们,泪水就不由自主的涌出来,是酸的味道。

前年,在学校的我突然接到了家中传来的噩耗,爷爷去世了。小时候爷爷虽不怎么疼爱我,但他毕竟是我爷爷,那一次,我尝到了失去亲人的滋味,是苦的。

以前我们胡同里有个辣椒婶,她脾气不怎么好,嘴巴快,性子急,争强好胜,却有一幅好心眼。由于心直口辣,整个胡同没一个人敢惹她,都害怕被“辣”着。

成长的味道,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事。每一件都那么精彩,每一件都那么难忘。

【篇七:我渴望几分感性】

如果把人的思维比作一个鸡蛋,那么感性就是蛋清,理性就是蛋黄。蛋清包裹着蛋黄,理性为中心,让人保持客观冷静,感性在外接触世界,让人发现和接受大自然的讯息。

渐渐长大,我发现自己思维的这个“鸡蛋”产生了变化,它的蛋黄在扩大,而蛋清在逐渐缩小。没错,我变得越来越理性,理性地对待父母、老师和同学,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理性地对待学习与成绩。我的态度越来越客观,而感性在心中,却缺少了应有的地位。

蛋黄太多,鸡蛋要出问题,理性太多,我的生活就出了问题。平时同学们偶尔开个玩笑,别人都笑得很灿烂,我却开心不起来,好像它让我感觉不到一丁点儿快乐似的。我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因为我过于冷静。成长磨练我,使我很理性,却也淡化了我对身边快乐和愉悦的感知。

表弟在家里上蹿下跳,时而做一些搞怪的鬼脸,时而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又叫我陪他一起玩玩具,我却认为他很无聊,我想,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才不能那么“疯”呢。我站在一旁冷眼看着他自己玩得其乐无穷,心里不禁有些羡慕。有时候表弟去公园喂鸽子,捉昆虫,还津津有味地抱着树木摇动,一个人玩得十分惬意,我却不觉得那有什么乐趣。我也有像他那么小的时候,那些快乐都曾经亲身体验过,可是现在,怎么就感觉不到了呢?难道,这是成长的必然?

母亲也经常对我说,理性固然重要,可如果什么事情都只用理性去衡量,还有什么乐趣呢?人类的探索和创新大多数都归功于我们具有的感性,感性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接触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妙和快乐,感性是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

我恍然回忆起童年的那些片段,在操场和同学们追逐打闹;联欢会上扮演小丑时的投入和滑稽;在日记本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在走廊上无所顾忌地嘶吼“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这些感性的真实体验难道不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吗?我为什么要抛弃呢?

是的,我完全明白了,我应该让自己感性一点,感知身边的点点滴滴,无论它是什么,是喜悦,是悲伤,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想更好地体验生活,我渴望多几分感性。感性,本来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无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