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你的美照亮我的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不止说说而已,但是中国比文化更加博大精深的的莫过于中国美食莫属了。作为一个中国“吃货”,中国美食的魅力。比文化更潜移默化,也更有魅力。
记得小时候总是和父母亲戚一起去喝早茶。聊的什么早已忘记,但是那些十分美味的茶点,却是映在了我的心里。烧麦中虾仁和鲜肉的爽滑,皆包裹在一张黄色的面皮里,再加上几颗鲜红的蟹子,竟是如此诱人。更有外表精致,其中更是有腈纶的叉烧,香甜的包皮配上偏甜的广式叉烧,又是一道美食,还有虾饺,晶莹剔透的皮里面更是内有乾坤,其中若隐若现的虾子更是令人食欲大开……而这样的美食茶点,更是有数百种,更惶提八大菜系,无数分支了。中国美食,好哉、美哉,而这些,不就在潜移默化的培养着我们的名族自尊心吗?
不仅是中国人,外国人对中国美食,也是渐渐形成了依赖。世界各国都有唐人街,其中除了庞大的住宿区之外,更多的是数量庞大的中餐馆,而其中不乏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的身影。而且许多都是回头客,而且提起中国美食,人人都会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而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无不显示出一个大国的雍容气度和包容万象,我的心升腾起一种自豪和骄傲。
我曾走在美国最为繁忙的曼哈顿大街上,重在惊叹于其现代化之余,夜游中国文化的痕迹,中国元素的喜庆红和许多中国元素的街头漫画是证明。而且世界的许多产品都印着中国制造,这可能就是其影响力所在吧。中国美食,中国文化,竟是那样美丽,直映在我的心里。
天道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无论人亦或国家的发展,都是需要一代代人的风雨与共,一代代的拼搏努力,我们作为当代中国人,更要挑起先人的担子,砥砺前行,才能不负祖国的养育,不负无数先贤给我们营造的良好环境啊!我们有和平安定的今天,又何尝不是先人努力的结果,美食文化,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一种安定感,有这些,就是家了。
中国美食、中国文化,你的美照亮我的心。
【篇二:外婆臂弯里岁月的曲儿】
后来我终于了悟,那些遗落在白云苍狗中的琐碎平庸,原是外婆臂弯里岁月的曲儿。——题记
岁月大刀阔斧,雕刻出外婆额上的沟壑,早年间与外公走南闯北,练就一身雍容气度,眼里倒映的是故事的佳酿。
冬日的阳光总是努力的穿透厚厚的云层,然后在古朴的庭院里,洒落一地的金色尘埃,断了的尘缘不肯逝去,还好有最后的剪影,记得住曾经有过的痕迹。
在孩子飞长的年纪里,年年都买到合身漂亮的衣服是不容易的事情。幸而,有外婆。缤纷的料子在她指间翻转,花边,刺绣,是最时兴的样式。亮丽的色彩和宽大的裙摆,那是我童年记忆里褪不了色的欢喜。那时并不懂得是否辛苦的含义,懵懂听母亲说那是为人父母的乐趣,以后我自会领得。在好久好久以后,我的脑海里都有这样一幅画面,针线密密匝下,蝴蝶牌缝纫机悠悠地发出吱呀声响,像是世纪老人历经沧桑的叹息,融进清晨萌动的阳光里。光束里的尘埃闲散地飞,一点点边角料落到我的膝上,逆光的剪影中,勾勒出外婆暖暖的轮廓,像是窗外熹微的光。
总角之年每个繁星照耀银河的夜里,外婆手中古老的扇儿赶呀赶,赶走了仲夜温闷的风和慵懒的鸣,“漫山漫野的都是今天”。我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她余音里总是几分水乡女子的韵味。外婆受不了我软软的央求,信手拈来的故事中,有游历的趣闻,韶华的故事,更多的是红色岁月里,一把青春的情意……
时隔多年,我又躺在外婆身边,惊觉那声音如此熟悉,带着安抚我心的力量。我伸手与外婆交握,摩挲着茧。原来这么远的岁月都没有变,这条路上兜兜转转,还是从前……那段时间外婆睡时总有鼾声,幼时觉得不堪入睡,便故意翻身将她惊醒,后来约莫外婆察觉到了,并不说什么,只是睡时嘴闭的紧紧的,像是生怕有洪水猛兽从其里逃窜而出。至今想来,简直愧疚得泪流满面……
鼾声细细,泪光朦胧中一双大手牵着小手。小小的身影尚未及腰,眼前的后背那么稳,好似只要在外婆身后,就不惧炎炎骄阳,不畏凛凛寒风。我们一路走来,走过春花谢了秋红,眼前的身影渐渐蹒跚佝偻,暮色之鞘里我的影子笼在外婆身上,竟能撑起一片天空。让我担忧她会不会突然松开手,不是说好,陪我走完这个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