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和朋友,与他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留下了快乐的记忆。而使我最难忘的朋友却是那使我终身受益的文学!
儿时,我与你初次见面,对你充满好奇心和渴望。轻轻翻开一本书,你的字里行间使我陶醉,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对未来的美好相处充满了无限向往。
文学,是你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埋下了知识的种子,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小学时,我与你再次相见,一句京剧拉开了你那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我对你更加了解,一句句戏词使我陶醉,一首首散文使我沉迷,一句句名言使我感到语言的伟大。让我的小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文学,你在我的小学记忆中生根发芽,留下了一个个美妙的回忆,使我对你无限痴迷和崇敬。
现在,我与你重逢,像重逢的故人一般,那熟悉的样子使我感到无比温暖。现在,我终于对你有了一点点了解和感知。
那一着首唐诗、宋词、元曲使我沉醉其中,那“众人皆醉我独醒”,表现出了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和豪情;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辛弃疾的寂寞和苦闷;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出了陆游那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
这一首首诗词,表达出了诗人们的各种情怀,使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怒哀乐。
文学,你在我现在的记忆中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你使我沉醉,在今后的生活中为我带来终身受益的知识,成为我终身的朋友!
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篇二:曲声依然】
“茶中有禅禅有茶,茶如人生人如茶,甘苦浮沉乐天涯,品尝苦涩须从容。”姐姐好像尤爱哼唱这段戏词,她对曲艺是融了感情的,仿佛自打你记事起,在她身边的每一刻总能听到她低吟浅唱,眼角漾着笑意,那样的笑是可以拭去一切的,与她四目相对,沉醉在轻缓绵长的曲调中,周围的一切都静了……
都说岁月静好,时间的沉淀将姐姐变得落落大方,愈发美丽,她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那时的我,心中有些失落,或许是我太自私,竟一直排斥疏远姐夫,我知道,只要那个人出现,姐姐就会离开,那便很难重拾往日的温馨。
直到姐姐出嫁的前夜,我仍无法释怀,噙着泪,木讷地站在一旁看着姐姐整理箱子,我感受到了姐姐的目光,我终于迈开了步,没说一句话,上前帮忙打理。姐姐早已明白我的心思,她同往常般劝我,当姐姐说, “我会常回家看你的”,我压抑多时的情绪便一并迸发了出来,泪如线如珠。
出嫁的日子,姐姐穿上了焕然一新的嫁衣,端庄的容貌宛如一位仙子,手中握着捧花,静坐着。鞭炮声不断响起,姐姐要出家门了,我为她盖上头纱,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笑了,透过薄纱,看见姐姐也是笑盈盈的,我们姐妹俩彼此互通心意,这纱真能隔断什么吗?
酒宴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四面八方的祝福声让人觉得满是喜气。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拖着一副疲乏的骨架回家,我习惯性地叫了一声“妞儿”,再喊一声,却迟迟没有回音,这才意识到,从此家中已经没有姐姐的身影了,我只能对着冰冷的墙壁空喊,心中落寞之极,这种离别失去的感觉前所未有,我只能默默忍受。
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姐姐,可愈是如此,这种情感反倒愈发浓烈,常常在不经意间便走到姐姐的房前,看见一切陈设如旧,连靠椅都是平日与姐姐谈笑时转向的角度,阳光斑驳在书卷扉页上,那是我与姐姐共同摘录的戏曲词谱,微风拂过,翻页声也似在奏着不知名的思念曲调。
人嫁了,心还在,曲便不散……
【篇三:霸王别姬观后感】
戏,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中的精华,是国粹。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人所喜闻乐见。但是,一个人可以看戏,唱戏,也可以入戏,却千万不可迷失在戏中,否则,一切灰飞烟灭。
我国戏曲在唐宋时期基本形成,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为“梨园祖师”。在元朝开始繁荣,清朝发展到顶峰。到清末,全国戏曲有数百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有昆曲、京剧、川剧、豫剧以及黄梅戏等几种。
新中国成立前,一个人不会写字,不会有人看不起。可要是不会哼上几句戏词,可就要被人嘲笑了。《霸王别姬》中的情节就充分体现了京剧在当时的影响力。
一个人喜欢看戏,能入戏,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要是钻进里面不出来可就完了。程蝶衣自小和师哥段小楼在戏班里学戏,为了成为一个“角儿”辛苦训练。他和师兄终于在成年之后凭借一出《霸王别姬》成为名角。可是,程蝶衣为了成为角儿付出了太多。他沉迷于戏中角色,不愿从中出来。他爱上了师哥。这在那个时代甚至是当代都是被社会所鄙视的。他犯了大忌,他不该入戏太深,不该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他的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谁也帮不了他。
程蝶衣自从爱上段小楼以后,就反对段小楼去见任何女人。不仅不能容忍段小楼去嫖妓,更不能容忍他和妓女结婚。程蝶衣的一生因为爱而颠沛流离,十分悲惨却又让人很无奈。
我们是现实社会的人,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就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去“演戏”。我们可以也有必要演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但是,我们绝不可以沉溺其中而忘记自我。一个人要能把握住自己,有自己的分寸。既要把戏演得真,又能轻松找回自我。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个人的一生正如一出戏的演绎。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和事,会需要逢场作戏来渡过难关。我们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千差万别,我们必须尽全力演好这些角色。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征,要有自我,不可入戏太深而在戏中迷失自我。
戏,包罗万象,深邃无比。你有自我,是你在演戏,你在玩戏;你没自我,就是戏在演你,戏在玩你。在人生这座大戏台上,希望你可以进退自如。
【篇四:戏韵的陪伴】
蝴蝶穿花,惊起一帘暗香浮动;烟雨半场,打湿几几缕记忆微凉。
你一袭素衣飘落人间,似那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浑身沾满了飘香的花粉,不知在哪个安谧的夜,飞进了我的梦里。
你华丽的舞姿将我引诱进这茶蘼的花开。你戏服上的燕儿呢喃,冠饰中的翡翠点睛,一颦一笑间,彰显灵动的神韵。
无法忘却你的陪伴,让我魂牵梦萦。
儿时,住在祖父家,在暖阳中浅笑安然。爷爷是个票友,从小我就受到戏曲的熏陶。惬意的午后,黄鹂婉转,知了鸣声,青蛙高唱,汇成一曲自然交响乐。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老式收音机咿呀起来,悠扬的戏曲声飘忽而来,在明亮的阳光中流动,欢笑。爷爷躺在长椅上休憩,手指随着旋律在打着节拍,偶尔情到深处,头脑还会轻晃。
暖风和煦,阳光轻巧,唱腔似鸟声婉转悦耳,似春雨如梦如幻,似清泉欢畅流淌。此时此刻,我总爱搬张小板凳,坐到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前,用白嫩的手肘撑着发困的脑袋,坚持把戏曲听下去。
童年时光,短暂而宝贵,戏韵陪我度过每个午后时光。与戏韵的初次邂逅,青涩朦胧。
年岁渐长,曾在书中读到戏曲之经典,兴味犹浓;有时,竟一个下午都泡在戏词的浓厚文风中。戏曲有诸多类别。但无论是哪种戏剧,戏词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是七言,有的是五言,还有的是九字。戏词精炼而不繁杂,意尽就止,绝不多言。暖阳倾洒,被疏离的花影筛下的光斑,落到我的书桌上,光辉映着光辉。
午后炎热,我总喜欢窝在家里,细细品味戏词中饱含的独特韵味,远忆那含蓄而又好似一触即发的情感。
青春期的我难免有诸多烦恼,哭、闹后听戏,仿佛那绵延的戏音可以治愈人心,抚平心灵的创伤。因有戏韵相伴,我的性情变得温和,不再乱发脾气。戏音如梦,带我走进一个芬芳四溢的世界,在那儿萌生所有的美好。
与戏韵的相知相通,心向往之。
后来,我有幸去观赏一场大戏《白蛇传·情》。灯光聚散,泡沫幻灭。只见演员端步出场,摇扇、挑眉、拂袖;一开口,便惊艳了岁月。花腔细嗓,兰指轻点,那步伐轻盈如燕尾掠过湖面,倚靠之间如垂柳般惹人爱怜。
眼神闪烁光芒,微托面,一闻声,诧变。场景不断变换着,人物的情感也逐渐高昂,台下的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人儿。戏音绵长,似竞相绽放的百花呈现出一派亮丽的风景线。清茶怡人,我沉醉其中……
童年,在牵动心灵的戏音中成长;渐长,在蓬勃简洁的戏词中发展;少年,在动人心弦的戏剧中展现。戏韵,伴我成长,给我无穷的启发。两袖清风的官老爷,满面春风的小书生,满腹诗书的温婉佳人,每个经典人物的塑造,都是戏曲文化的结晶,都浸润着文化的滋养。
时光清浅,记忆微凉;戏韵留香,相伴我心。
江边,淅沥的小雨渲染着岭南的墨色;绿波荡漾,垂柳低枝,古老的戏曲声忽远忽近陪伴在我身边。那青衣,花旦,似又浮现眼前,正拨开云烟,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