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爱的奉献——读《心灵鸡汤》有感】
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旁,我仔细的翻着我需要的书籍。忽然,有本书映入我的眼帘,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发现,书中一个一个鲜明的小标题就像一把把木刀刻在我的心里,于是,我决定买下来。
这本书的名字是《心灵鸡汤大全集》,在题目旁边,有一段字体极小的文字:充满温情的文字,感动你我的心灵!她能给许多充满爱的心灵倾注更多爱的勇气和力量……,这段温馨的话语颇令我震撼!
我不求甚解的读着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个励志小故事,打动着你的心灵,本书的主题是: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你缺少爱的心灵,使你活得更有智慧。
每篇文章就像一阵和风细雨,滋润你干枯的心田,在你心灵最无助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带给你温暖的力量;痛苦和无望之际,它会给你慰藉。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人生的真谛》,它是犹太人辛德勒写的,生活就能像一杯水,你不懂得珍惜,就会白白的流失,把握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不要忙忙碌碌,忽视生活的可敬可想之处,真诚的对待每一个黎明吧!
生活有酸甜苦辣,有这几个生活情态,生活才会变得充实快乐,才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体验到生活的情趣,生命才不会变老。
此外,我还感受到另一个人生道理:执著的对待生活,紧紧的把握生活,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是你我承受了快乐的趣味!
《心灵鸡汤大全集》是一部总结性的巨著,美文佳句有很多,我没有一一去阅读而是抽选了几篇文章进行阅读,仔细的品味,如高士其的《人生七期》,讲述了人的一生有七个阶段变化,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生活永远无休止地走着,人生在世,更应去珍惜爱护。再如李大钊的《自然与人生》,我们不应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思想,学习决会退步,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世界上没有人十全十美,没有人举世无双,我们不论是在顺境·逆境,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呵护成长,呵护爱,让心中的梦想翱翔于天空的云霄之上!
【篇二:读冰心少年文学有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小学时光一闪而过,《冰心少年文学》也伴随我走过了四个年头了,从“童年的春节”到“与梦捉迷藏”,从“我有潮妈”到“快乐的孩子王”我都能如数家珍,又怎能忘得了呢?
《冰心少年文学》的主旨是“播撒爱心的种子,培养读书气质,积累文学底蕴,提高写作能力”,书中也的的确确如此,书中有纯美如溪的清新小诗,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童真趣味,那些文体多样、风格各异的文章更是表现了作家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大开眼界。特别是每一期的“幽默微话题”,里面有许多文字笑话,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甚至每一篇文章后面的小编精辟短评,让读者更容易读懂文章的内涵,从中让小读者们学会了阅读文章领会要领,更加热爱阅读。
读《冰心少年文学》给我最大的收获便宜是好文章不可缺少真情实感。书中,这类文章随处可见---“爱的踪迹”、“恬静,也是种美”、“静待六月芙蓉花开”……写作文,只有在文字里倾注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正如“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一样,出于对《冰心少年文学》的热爱,我希望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开设专题书刊,这能使读者在享受多样文体时,又可以在某一方面的文章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有爱就有一切”,感谢《冰心少年文学》陪伴我度过的美好时光,伴我成长!
【篇三:自由——读散文集《火炉上的湖泊》有感】
“散文就是自由文。”每一篇文章都似乎毫无章法,而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富的内蕴,这便是散文的魅力所在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人生之道,《乡关处处》里余秋雨的思念,张清华的坚定的“巴黎梦”……读完这本书,我揽阅颇多,闻听颇多,体味颇多,也更加感受到自由的含义了。
当晚风吹落火烧云的臂翼,羊群被牧人赶回家去,自由便在这其间穿梭纵横,来去匆匆;当朝霞盖过云雀的翅羽,自由随阳光洒落大地,被林草松竹吸吮,被鱼羊猪狗挽留,被微风散了做霓衣。“自由是风仪,也是骨骼,没有自由的骨骼,亦不成自由的文字。”存在于散文中的自由,既是文章的精气所在,也为他打开了束缚已久的枷锁,变得独具一格,极具韵味。
自由盘旋在史铁生的地坛上空。这里只是座废弃的古园,只有愈发苍幽的柏树和四处的荒藤。在作者的记忆中残破的琉璃衬着黯淡的朱红色门壁,便是它本来的模样。地坛是作者寻求自由与祥和的归属,在这里,母子之情、四时之声、故旧之人,还有心底里,那份沉郁深厚的生命的意象,都如同一碗浓粥,酝酿已久,发人深省。作者用一种稳重、坦诚的笔调叙往事、述思考、觅自由。深沉的氛围在一瞬间把我包围,把我捆绑,把我拥抱。我想,是这份自由让作者领悟:“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自由游走在余秋雨的乡关处处。在作者讲述家乡的这篇散文里,无奈、激越、感伤汇聚交集,自由也尽藏在这字里行间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无尽的怅惘,在崔颢的诗中尽显--故乡,多么模糊的记忆。“重新捡回家乡是在上大学后。”作者说,“但检回来的全是碎片。”读到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河流里踏水捉虾、嬉戏玩耍的影子,可那时的伙伴却如同掉进湍流里,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来了。但是作者与我都为故乡而骄傲,我想这不只因为故乡中的一代伟人,而是因为故乡养育了我们,庇佑了我们,给与了我们生命与自由。我感叹道:“我终还没有丢失故乡。”而作者却说:“由此,我觉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自由徘徊于张清华梦中巴黎的街道。巷子里理发店的牌匾是梦巴黎,灯红酒绿的夜晚是梦巴黎,塞纳河畔的波光荡漾成它的涟漪,也是梦巴黎。自由包裹了梦巴黎,而梦巴黎也“囚禁”了自由。在作者笔下,它是“一个梦、一种迷狂,一个神话。”一开始,我还不懂作者的用意,当我通读文章数遍,借助文章的评语,才恍然大悟:被自由驱使着自由的巴黎梦,就是一个颠倒的中国梦啊!“一个不可想象的存在,一个尤物。”作者道。
翻开书,寻找自由;合上书,领悟自由。散文集读来也许有些枯燥,但只要你真正进入了它的世界,你就会被朴实无华的语言所吸引,所打动。《七里茶坊》汪曾祺与农民的聊天是自由,贾平凹《弈人》的生活是自由,张炜《融入野地》后是自由,《听听那冷雨》余光中隔窗听雨悟人生享自由……这些自由的汉字拼凑成自由的散文,但丝毫不失逆境中的坚强、绝壁处的刚毅,那“自由的骨骼”,在风中瑟瑟发响。合上书时,我仿佛想到了什么,我发现了每一篇散文都有无穷尽的内蕴,它们或坚定有力,雄壮浑厚,有吞吐天地之势;或棉柔如水,似有似无,在冥冥中留下一丝遗韵;还有的平实、沉稳,脚踏实地,仿佛是乡间小路旁的野草,那么小心又狂妄的生长,那么具有生命的活力。
我想,这便是散文的独特所在,他们看起来似乎毫无章法可言,却被自由所支配,所操纵,闭眼冥思,自由就在那里,而那里又不止是自由。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
散文不是自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