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印象徽庄】
烟雨朦朦胧胧,给大山穿上了薄薄的轻纱,我们一行近四十人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印象徽庄”,参观了徽州的建筑,不看不知道,看了才可以领略徽州建筑的魅力。
我们先参观了童学馆,在那里,我们看了徽州的介绍视频,岳博士栩栩如生的讲解,加上美丽的画面,我们仿佛回到了私塾课堂,更是感觉自己神游在魅力的徽州。
在童学馆,我们还学到了行拱手礼。我们拱手礼拜时需要两手打在一起,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面对圣人孔子的画像,我们一起虔诚的作揖行礼。出门是,我们还知道了过门槛时不能踩在上面,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还有,男生出门的是时候应该先跨左脚,女生应该先跨右脚。
从童学馆出来,我们就直奔大戏台,那里是人们的人看戏的地方。我们也上了台,体验了一把演戏的乐趣。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戏台历史悠久,从残缺的木雕上可以感觉到大戏台看天地,度日月的痕迹。老师还告诉我们,徽州最著名的戏是“黄梅戏”我们听了,立刻有人唱出了《女驸马》《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片段,悠扬又动听,嘿,同学们又收获了新知识。
告别大戏台,我们又来到宴会大厅,徽州婚房,然后去了藏今阁,它的上面还有四个大字,“必有余庆”,老师讲,积德行善之家一定会有福报的。走进大厅,哦,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忽然,一股让人无法形容的香味涌进我们的鼻腔,这到底是什么香味呢?有人不接的问,导游不慌不忙的开口了,朋友们,你们闻到的就是百年沉木的香味。大家细细品味吧。说完,导游有深深的洗了几口气,我们边笑,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啊,闻到了桃花源的清香啊!”
就在我们刚要走出打听的时候,阿吴老师喊了一声,啊,同学们,你们看,这不是三英战吕布吗,我们不约而同的回头一看。果然,顺着阿吴的手指的方向看去,木头上果然雕刻了四个小人,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结拜兄弟,他们正在挥舞着自己的武器,大战三国第一的武将吕布,此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阿吴的眼里很好,我们还见到了空城计,三顾茅庐等精美木雕。我们陶醉在三国的忠勇世界了。
离开藏今阁,我们来到了一座山水小亭子,小亭飞檐翘角,站在亭子里,视野顿觉开阔。举目向北远眺,之间一座山,仿佛一尊休息的卧佛,那大大的肚子,圆圆的鼻子,仿佛山峰的大耳朵,栩栩如生,而那蝙蝠山寓意着福在眼前,使人们悦目更加赏心。
山水徽州,印象徽庄,美丽的景使我终身难忘,我期待有机会还来徽庄,再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篇二:戏曲之最——国粹】
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大作用。
不论在故宫畅音阁的大戏台,抑或是江南水乡的“草台”上,还是在如今个歌剧院里,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都有着戏曲的音调,有着浓厚的名族风味。
在古代,京剧表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新文化后,京剧推出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优秀曲目,也就是所说的现代戏。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迅速演变,戏曲又创编了新的唱腔,新的音乐,使戏曲艺术有了新突破。
京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又有四大派别。最有名的就属梅派,梅兰芳的戏曲艺术的喜爱,老一辈就会多一点,也许是他们从小听着一种民族的热爱之心吧!就说我的姥姥吧,她有一个收音机,走哪儿带儿,她总听不腻还跟着唱。我总会调皮的给她关上,总少不了挨骂。也许是我听惯了满满的,我也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一有空闲时间我们两就对唱,虽然我不是太会,但姥姥都不在意,她却很会唱,进而我对这门艺术有了喜爱之情,这也就是那爱屋及乌吧,即使京剧的装扮有点夸张,但这恰恰更能突出京剧的独特性。
京剧,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无限的魅力,一些老外不也喜欢吗?他们专门来中国拜师学艺,虽然他们不懂戏剧含义,但他们认为这是一门能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依然学得很好。
是的,在北京,京剧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在电视上也能看到,是北京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丢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大都流行席卷全国,特别是近一代年轻人对京剧有极大爱好的非常少,对这种传统文化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去领悟。京剧的追求与众不同,每个动作,每句词要高雅、完美,都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达到京剧的最高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高雅艺术。
所以,我们要对文化精髓不离不弃,要对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让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国有一种艺术之最,让世界都知道中国国粹——京剧,它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