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和书本的约定】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看似只是一本本不起眼的小册子,但当你翻开它细细去品味它时,它会带走你一天的疲劳;当你翻开它去认真体会它时,它就像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指引你回家的路。
我爱书,书和我可是“青梅竹马”啊!记得幼儿园的我,还不认识几个字。每次看着爸爸手里捧着书看,我总是蹭过去,用胖乎乎的手把爸爸的书夺走,再往地上一坐,嘿呀!一个小知识分子横空出世。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手里的书还是倒着的。
小学时代到了,我身边多了样东西——书包。每天回家,我总是小心翼翼的打开书包,仔仔细细的翻阅书籍,把那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全都装进脑子里。有时候在外面活动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拿出书来看,若一时急忘带书,便会把自己与主人公联想起来。在那时,我便发现书是我的好朋友,我根本离不开它。
时间飞逝,一晃眼就飞到了初中,功课多了,自然书本也多了。许多人到了初中就觉得书本如同干枯的稻草,再没有那份清香了。而我却不那么觉得,我们要学习的,不正是正文的道理吗?书以它独有的笔墨之美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沉醉其中。一有空闲,我就坐下来看书,这让我有一种如鱼得水般的轻松自在。
书是一杯茶,拥有淡淡的清甜,却又带来了淡淡的苦涩。书,把我带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里,让善良的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和我相聚一堂;书,和我一块儿游览世界的名川大河,使我快活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书把我从一个小小的天地带到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它将永远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书啊书,你怎么那么让我痴迷。拉拉勾,让我们许下约定,让我们俩永远不离不弃!
【篇二:黄昏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传至今的名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闲说小谈。写太阳的文章有很多,好比那宏伟的日出,酷热的正日,但又有谁能静静地欣赏黄昏的太阳究竟是多么令人陶醉呢!我也最不能忘记那天的黄昏。
小道旁,静静躺着一轮红日,放射出柔和的光芒,斜斜地照在大地上,给大地蒙上一层薄纱。滚圆的太阳依靠在小道边,周围的云朵都被染得深红色,一点一点地渲染出去,覆盖着整个天空。
你制作的彩霞是那样的牵动人心,给人带来了饭后午茶!你的样貌被镶到人们的照片和画上,显得那么楚楚动人;但,你永远只是当配角。人们的主题不会是你,你的出现只不过是为了更加衬托别人的主题。可是,人们又不能没有你,因为有你,他们才有颜色,才有暖意……你的默默无闻,比起那盛名累累的名川大海,你却更加不可取代,你的光芒深深地驻进人们的心坎。
就如同我们的母亲。母爱是最无私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七色的色彩;母爱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母爱是无限的天空,人儿女自由翱翔……
因为有你,我明白了责任的含义;因为有你,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你是我生命中的动力,当我遇到挫折时,是你把我从深渊拉起,使我重新扬帆起航。我深深体会到你的爱,母亲。
物理成绩一下来,我的心就被揪着。我害怕了爸妈那温柔的眼光,讨厌了这种感觉。看着别人为成绩而高兴,我成了孤独的一个,静静地坐在那儿,静静地……
回到家,细心的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进来我房间,先沉默不语,后轻声说道:“没事的,再努力便是。”我哭了,好久好久。对于一个整天乱花钱,成绩又不理想的女儿,妈妈给的永远是鼓励;内心的不忍,故意轻松,就是为了安抚女儿的心。
我深信,今后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悲伤,我都一定坚持着,挺过来,因为,我有一个家,太阳般地,幸福的家,一个让我得到动力的家。
窗外,隐约透出柔和的光芒,黄昏的太阳,它静静地伫在半山腰上,俯视着整个大地……
【篇三:与书为友】
蜜蜂的伙伴是花朵,羊儿的伙伴是草原,鱼儿的伙伴是小河,我的好伙伴是书。书,把我带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和善良的白雪公主成为朋友;书,带我一起游览世界的名川大河,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知识。
小时候,我淘气得很,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即使安静下来,也是坐着电视机前面看电视,不会主动看书。后来,我上了幼儿园,那时候老师不让到处乱跑,有空闲时间就让我们看书。我就拿起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本书——《小红帽》,在这里面我认识了可爱的小红帽,慈祥的外婆,可恶的大灰狼,我越看越入迷,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从此以后,一到看书时间,我总是第一个跑去拿书看,书,让我快乐!是我的好朋友!
进入小学,我认识许许多多的字,转眼间我到了四年级。现在,我不再看《小红帽》和《灰姑娘》,那些书我能背得滚瓜烂熟了。我现在看得是《恐龙世界大发现》和《西游记》之类的书籍了。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笑猫日记》,我一看就像被吸铁石吸住一样,再也放不下书了。于是,我休息时看,上厕所也看,甚至晚上还看。那几天,妈妈怕我眼睛视力下降,晚上不让我看书。不过这难不倒我,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书放在床上,假装睡觉了,等外面没有声音后,又拿出我准备好的电筒,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接连几天,我都这样做,结果早上去上课,没有精神,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唉!以后再喜欢的书,也要合理安排时间来看了。
读书不仅让我获得知识,还让我感到快乐,我爱看书!
【篇四:迷人的小河】
外公的家乡是坐落在德清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虽然我已经离开那里两三年了,可我仍思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更思念那迷人的小河。
小河真美啊。它清澈、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地绕着小山村;近看它清得可见河底的鱼虾。夜晚,弯婉的月牙儿倒映在清澈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的迷人。
春姑娘那沙沙的脚步声近了。田野上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更加妖娆。岸边的小草不只什么时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春风的吹拂下轻盈舞动。草地在阳光照耀下像一块碧绿的绒毯,我们在上面坐着,躺着,打滚。成群的牛羊在河边吃草、饮水、小羊在河边叫唤着母亲。河岸边,一排排垂柳长出嫩绿的枝芽。枝条伸进清凉的小河,好似在跟小河亲切地握手。布谷鸟、喜鹊在枝头蹦跳,唱出清脆、婉转、优美的歌。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不时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一阵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一阵涟漪。映在水里的青山绿水,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
夏天,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下午放学了,小朋友们边脱边跑,到了河边,就一头扎进去。有的打“狗刨”,有的“大肠漂扬”,有的像泥鳅一样在河里穿梭来往,河里溅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小伙伴的欢声笑语和击水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曲每当这时我快乐极了。迷人的小河,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多少欢乐。
到了凉爽的秋天,河里的鱼虾肥了,我们总是到河里筑坝捉鱼。每次回来,我们的篮子都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虾。这时,我们心里有多高兴。远处金黄的稻子也好像被着喜悦声所陶醉,在频频地点头招手。
冬天的小河,随着雨量大小,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深,时而浅。河水仍不息地流向远方。
小河,我知道你明白自己很渺小,比不了首都那些名川大河雄伟壮观,你也明白自己对人类的贡献比不上长江、黄河那样大。可你不自卑,总是默默地流向远方。你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敬佩。从你身上,我获得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啊,我爱你——迷人的小河。
【篇五:我渴望当一只小鸟】
我多么渴望当一只小鸟,无忧无虑地飞翔在蓝天之际,游遍祖国的名川大山。
我渴望当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成群结队,永远不会感到孤单,不会有落单的感觉,不用体验孤独无助时无人帮助的感觉。在我渴望当一只小鸟的同时,我也向往小鸟的生活,可以随处安家,也可以呼吸到原始森林的气息,还可以随意的、随心所欲地游玩,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当然,我渴望当一只小鸟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是它可以不用感受人们之间的利益争斗,不会感到公司、企业失败时的痛楚,也不会有更多的悲伤,哭泣,一生都飞翔在蓝天之际。
我渴望当一只自食其力的小鸟,一生飞在天上。我喜欢翱翔在天空俯瞰地面的感觉,当然我是不可能轻易做到的,但是小鸟就很容易,它可以做到。它可以到处觅食,喂养它们的后代,而人不能。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它也及时发现。我渴望当一只小鸟,渴望有同它们一样的能力,渴望同它们一起在天空中飞翔。
我渴望当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不用为学业而奔波而费尽心机,不用防备别人在你受到伤害时来欺负你,因为在你身边有无数的伙伴陪伴着你,不会让你再受到伤害。更不用为了每一天的温饱发愁,因为每一种害虫都是你的食物,每一棵树里都有你最喜欢的、最美味的、你最爱的食物。也不用为朋友之间“复杂的友谊”而上火,犯愁。
我多么渴望像一只小鸟那样地飞翔,无忧无虑地飞翔,飞翔在蓝天之上,大海之上,高山之上。
【篇六: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圣云:知行合一。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以及其背后高耸参云的文明之峰,思想之海,我们既不能只用眼观其巍峨,亦不可只用心感其宏阔,而是要背起行囊,做一个行者。
知在行中始。行,行走,字面意思看,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将自己囿于象牙塔中,而是应该走出自己的世界,走一走前人的路,重访过去的岁月。登泰山,于九曲十八弯处仰望南天门,登顶后于玉皇顶放眼四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遥想当年郦道元穷天下名川临万里河山,终成就《水经注》的通古绝今。李时珍踏遍神州大地,躬行效法神农尝百草,终著《本草纲目》万古流长。很难想象,他们若没有“行”,笔下如何挥舞生风的文字,自身又怎能流芳百世?
知行合一不是附庸风雅的旅行,而是带着问题上路,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为心灵解答疑难。出发前全然不知或一知半解,这是再正常不过。鲁迅东渡日本前,想的是治病救人,而几年后归来,怀揣的是治国人心病的壮志,在“行”中,他清楚地明白到,身上的毒疮,可以害死一个人,而国人心灵的毒疮将置整个民族于万劫不复。他以笔做刀枪,冲进革命的洪流中,向万万青年学子开启了“知”的大门。我们不是生命的编程者,亦不是人生的解码器,知道的总比不知道的少得多。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有限的时间里,惟有把握住思想片刻的星羽,怀瑾握瑜,在冷酷的现实中摸索属于自己的窄道,然后一步一步坚实地走过,才能渡过“知”的海洋,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守仁格竹,穷格七日也未得果,却在被贬谪到穷山恶水的途中参透心学至理。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达西天修成正果。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当达到“绝知”的境界时,回头望,生命是饱满的生命,人生是无憾的人生。知颠扑不破的真理,晓阴晴圆缺的禅机,行自己的道,栉风沐雨,走自己的路,披荆斩棘。于浮世中,心灵的尘埃拂去,留下一片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