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怀念】
三年时光转眼即逝,这三年,我待在理想园中。
从原来的沉默寡闻,到阳光开朗,都是因为有我的知心朋友们,与那些热心的老师们。
“集体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句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旁,放在这里则更合适不过了。我的八年级社会老师—老林,在她的课上,我总能积极发言,偶然也调侃调侃几句,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快乐。
还有波哥,老叶,阿丁…不同的老师构成了不同风格的课程,我喜欢波哥那“我打包票”,“99%不会考”,也喜欢老叶的猜题能力和幽默。我还喜欢浩哥的率真,爱珍老师的苦口婆心。在这里,有许多值得我纪念的东西。
“人,总是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我至今仍记得,九年级,爱珍老师找我谈话不下二十多次。平均算下来,一个月就有1。7次。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固执,直到在中考中失去了应得的一些分数,才明白了老师的一番苦心。
依稀记得两次游学,在西安,我与丁哥,迎来了许许多多的趣事。可能最后我与丁哥,与那些朋友们,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就像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相交后必会相离。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庆幸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知己。
散了散了,咱们江湖再见!
【篇二:我是一个谦虚的孩子】
我有一双大大圆圆的眼睛,一张大大的嘴巴,一双大大的耳朵,一张圆圆的脸蛋。我是一个谦虚的孩子。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了满分,全年级只有我一个满分。
当我拿到试卷时,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但我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只要是满分,就欢天喜地地到处去炫耀。我其实非常开心,但我没有想着自己考了满分,就让别人知道我是多么好的孩子,因为我觉得,如果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别人正在努力学习、认真看书,那我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所以,当别人夸奖我的时候,我不向对方展示自己,只是微微一笑而过,并告诉别人要认真,鼓舞别人,让别人和我并肩作战!
还有一次,我语文考试考了98分,全班第一名,我也没有向别人炫耀自己,只是自己躲在角落,背着大家,自己一人沾沾自喜一小会儿,然后就想,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定有很多人只是比我全面,只是这一次没有考到,我这次能考第一,下一次可不能打包票,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是一个谦虚的孩子!我希望我今后能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好学!
【篇三:二十年之后的我】
20年后我已经33岁了,我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模样了,都说女大十八变,我就变了许多:长长的头发,两颗水灵灵的大眼睛,脸蛋中间镶嵌着一张樱桃小嘴,又高又瘦的。
我已经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了。我是一位白衣天使。
那天,我刚走进医院,就来了一位得怪病的人,别的医院都不肯收留他,我们医院也一样,他那一份苦衷没有人理解,他正要失望走的时候被我叫住了。我说:“我是这里的主任,我可以和院长谈谈让你住进我们的医院。”他听了之后,立马给我鞠了一下躬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说完我立刻去找院长。院长说:“既然你想收留他,那你就组他的主治大夫吧!但是你必须把他治好,否则会影响医院的名誉。”我打下包票:“一定会的。”我回去之后,先是隔离了那个得怪病的病号,然后开始搞科研,研究新药治这种病,经过一周日夜的奋战,我终于研究出来了。马上投入生产线,我把药给那病人吃了三天之后,效果很明显,没过半个月他就恢复了健康,这真是个奇迹啊!
出院那天,他找到我,泪如泉涌,说:“谢谢你,善良的天使!”并送了一面锦旗。我依然还是那句话:“职责所在,应该的!”
看,这就是20年之后的我!
【篇四:路过心上的人】
每一个该去上学的日子,只要没有下雨,经过我的母校门口的人都能看见一个皮肤黝黑,头发半黑半白,身着一件已经变成灰色的白衬衫,同时坐在地上,脚边还放着一只铁碗的老乞丐。
这个乞丐已经在校门口待了好几年,上学时总是不经意地看见他那只总是空空如也的碗,我在学校待的时间不比他晚,自然也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这个老人比起其他缺胳膊少腿的乞丐可怜之处少了许多,他也并非生活不能自理,曾经有来学校比较早的老师还看到他从地上站起来,在垃圾桶里翻找塑料瓶,我想这也是出于迫不得已吧。毕竟,他每天乞讨所得的钱一般都不过20元,想要养活自己是很困难的。我几年来从未给过他一分钱,对此我倒有一些惭愧,如果全校师生的脑回路都和我一样的话,那我绝对可以拍着胸脯打包票——至少有一千五百人会为他感到惭愧。可惜的是,每天从乞丐面前走过的人,似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注意到他,而关心他的人,那就更少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之前没有帮助过他呢?”我的心上仍然记着这个可怜人,袖手旁观是不行的,要学会帮助身边的人才行。
【篇五:花谢香犹在】
我偶然在房里觅得一本旧日记,翻开扉页,一只白中泛紫的豆荚花映入眼帘。它早已萎谢,干瘪的似一只孤独的蝴蝶,成为了本子的一部分,只有那一缕残余的香气昭示着它曾是一朵花。
闭眼小憩,思绪飞回了那个花儿一般的年华,我学习骑单车,金玲是早已经会的。她拍着胸脯打包票说,放心,有我在,你一定会骑的。于是春日的乡间小道,便多了两个活泼的身影。我坐在车上,脚不停地蹬着车,一心向前。她笑嘻嘻地跟在后面说要为我保驾护航。
跌倒了也是她安慰我说,“丰子恺也说过,‘跌倒了且坐坐’。”于是我们双臂枕在背后,两人似不系之舟荡荡悠悠,感受着自然的美好。在小孩子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极其巨大的,《浮生六记》中有云以土丘为山,小沟为壑。看着身边的豆荚杆子压倒在身上的且不论,只瞧着那一颗颗豆荚微垂下下颔仿佛瞪大眼睛注视着两个淘气的孩子,仰头向上看去,天又高又远。
阳春三月,豆荚花似一只只蝴蝶缀于绿叶中,幼时的嗅觉和视觉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我与金铃都嗅到了丝丝香气伴随着和风,沁着泥土气息。
我趁势摘了一朵戴在她的头上,互相嬉笑着说着彼此白雪公主。
最终到底是谁带上了豆荚花我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那天的阳光照在两个孩子脸上,暖洋洋的,美丽极了。那朵朵豆荚花,定格在了属于我们的童年,那天烂漫的豆荚花的香气伴着春光亮堂了我的整个童年。
后来我时常怀想,路边乡野间最寻常最简单的豆荚花,原来蕴含着那么大的魔法,原来孩子们的童年都是伴随着花香的。
虽然后来金玲去远地读书了,像是一只风铃一般。我看着那乡野的豆荚花,只能独剩,“放花无语对斜晖”了。
顺手抓起一只笔在扉页写下,谨以枯谢之花,纪念我们纯真的童年。
目光一转,瞧见了那曾经载本子上涂鸦的笑脸,猛然间昔日的过往与童真,欢声笑,像是豆荚花的香气一样,弥漫而来。
我添下一笔:花谢香犹在。
【篇六:我学会的一件农活】
今天天气晴朗,天空一碧如洗,我扛着锄头跟爸爸到地里种菜。
种菜也是要讲究技术含量的。一眼望去,地里到处是杂草,高低不平的,还随意露出一些石头。我撂起袖子,二话不说蹲在地里拔起草来。俗话说得好,“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我在前面拔草,爸爸跟在后面挖地。不多大功夫,这块地就被我们解决了。
松土之后,爸爸把这块地分好勾栏,就开始种菜了。爸爸挖好浅浅的小坑,让我把辣椒苗放进坑中,扶正了,再轻轻扒周围的土填进去。爸爸说:“再把土压紧一点,让辣椒苗站稳。”我朝根部微微拍了几下,压结实了,就这样,一个小孩童就神气活现的站在我面前了。三棵,四棵,五课——活越干越熟练,速度越来越快了,一行完成,弯腰一瞄,嘿,一个个昂首挺胸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爸爸指导我说,辣椒苗站稳,压实,待会儿浇水,就不会被冲倒,歪斜,根系就容易扎进土壤,成活就打包票了。
种好了辣椒,再均匀地撒一些小青菜籽。左一把,右一把,菜籽就像天女下凡似的,纷纷落在地里。
种完菜撒完菜籽,我又跟爸爸挑水泼菜。跑到井边打上水,满满的一桶水拎在手里,左晃右晃,换左手换右手,最后就只剩半桶了。菜地里都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小径,我小跑着磕磕绊绊,连裤子鞋子都弄湿了,连小路都快被桶里洒出的水浇湿了。一不小心踩了一坨泥,不光一桶水全洒了,人也差点摔个狗啃泥!
经过一上午的折腾,终于全部完工,总算可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