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书相关作文

【篇一:我喜欢吟诵】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又不由得在家里吟诵,在家里总能听到我的吟诵声。

吟诵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人喜欢吟诵,我也很喜欢,它不光好听、内容广大还有传统风格。我的语文老师——刘老师是让我接触到吟诵的人。当刘老师给我们发下来第一本吟诵书《吟诵之美》时就吸引了我,使我对吟诵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学习的第一首诗就是《忆江南》了。老师首先让我们阅读了《忆江南》这首诗的意思和写作背景,让我们在吟的时候表达出作者当时思念家乡的情怀。在这时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老师说:“忆江南起!”我们齐声吟到:“江——南——好,”咦?我们好像跑调了,和老师吟的完全不一样,连老师都因为我们的吟诵大笑了起来。一阵笑声过后,我又开始了吟诵学习。老师教我们在吟诵中有一个常见的规律,那就是平长仄短,在拼音中一声和二声的字称为平声,要吟的较长一些,我们又一次按着这个规律吟诵了一篇,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和上一次的相比,我们进步了不少。

在学习吟诵时,我们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情景,现在我都历历在目。转眼间,我们学习吟诵已经有一年多了,我们不光学会了许多古诗,还学会了许多的诗经。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诗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我们吟诵那优美的诗词,意境相随,使人得到了心灵的熏陶。

我喜欢吟诵,我喜欢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篇二:织帘诵书于生,燃薪夜读至终】

书香蔓蔓,踯躅不散。浅舐轻嚼,余味不觉。

不曾历经过艰畏苦恨,却仿若已尝过了苦辣酸甜。从未翘首遥望过日出星落,却如同看遍了斗转星移。不曾见过农田里的渺渺炊烟、海底下的斑斓大陆、山谷里的高枝枞树,也不曾领略过天地间的龙跃凤鸣、历史中的社礼习俗,却恍然间已成竹在胸。是阅读,它带领我们徜徉过海,划破天际。它翩若蛟虹、宛如游龙,是文化传承最神秘与绮丽的瑰宝。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阅书万千,感悟出每本书中赋予的理想与观念,人便也像干涸的鱼似的落入水中,粼波游荡,品性也随之得到了升华。然而,书要读,也要读的在理,读书,由“读”和“书”相辅相成。读,即是去品味。寥寥几眼,那是看。看书入眼,而读书则需要入心。而对书籍的选择则至关重要。“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之书的人”。

读书于我来说是一个寻找理想世界的过程,只因精神天生用以补给物质的不足。风轻云淡时,读一本山间清流激湍,柳树哗哗的风景秀文,对这个世界便充满希望;云迷雾锁时,读一本悬念满盈,曲折生动的励志故事,学会适应生活的浓墨淡雪。雨僝云僽时,读一本探求真理的人物传记,跟着不同的人和事物行走在各自不同的奇幻世界,自由领略大千世界的百花齐放和雷声轰鸣。读书又使人快乐,因读书能真正使人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为好书使人感动,使人智慧明达。读书是加速人成长的催化剂。读书使人纯粹剔透、简单而留有韵味。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寻找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直是我最真切朴实的期盼。

我们在阅读之前,像扎根在荒土里的怏怏枯苗,视野里只融得进一块贫瘠的天地,心胸窄小得像活在黑暗的井底之地里,明明已被愚昧戕害地体无完肤,却还自得其乐,无所顾忌。待到书籍悄然流入人生之时,便恍然彻悟,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颗星芒,万事万物都遥不可及,触不到,也参不透。只因枯涸的心会被泥沼呛住。所谓泥淖,即是一种叫做“鄙陋”和“愚笨”的东西,它把无知的心拖入泥潭,溺死其中,而又留有一丝余地,那便是读书。用读书,使自己提早萌发成芽,是对漫漫人生长路的负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的过程并不孤苦,只因未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书籍。读书,能吸收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能引发人对生命路途的思考和抉择,它教化人诚信、勇敢和快乐;它改变人们的生命曲线,明确短暂路途的正确方向,只因好书是年少的我们最真诚的良师益友。

书香袅袅,横亘至老。

诵书于生,夜读至终。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