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人物作文初中】
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我经历过种种事情,有苦有乐的,也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有好吃懒做,吃喝玩乐的,也有辛勤劳动的。但他们也比不上校园的那位伯伯。
他是在我就读中学的一位老工人,他并不是教书的.,也不是看校门的。他除了教书,看门口外,其他什么活他都干,可算是一位全职的工人啊!
那天上我们刚来学校上学的第一天,我们都对这美丽的校园充满了好奇,心里特兴奋,在校园里到处乱跑,好好参观参观要在这学习三年的地方。我们在校园里到处游走,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同学也看见了老师们,但有一个身影却深深地烙印在人的脑海里。那位伯伯在用剪刀来修剪着那绿茵茵的花坛,还边剪边唱着豪亮的山歌,挥舞着那把陈旧的剪刀,在花坛里来回修剪务必要把枯干残叶一一清除,把花坛修剪得美轮美奂,好让我们能观看到整齐而美丽的花。
忽然他拿起剪刀直到别的地方去,我很好奇好即将要去哪?要做什么呢?我便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他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了,伸展伸展了双肩,意即提着两大桶水艰难地走行着,身体有点摇动,脸上冒出了一滴滴汗,提着两桶水来到了办公室,松了松气,扭了扭脖子,忽然,他发现了我,看了看不知所措的我后,来了一个甜甜的微笑。然后迅速地走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学校里的杂工专门做拿些吃力的活。
是的,在这个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干着那些辛苦而不被看好的工作,只因他们没有文化,但他们并不自甘堕落,做起了一份份吃力的工作养家活儿。这些小人物总被社会所遗忘,但他们所做的东西是造福于我们的,没有他们,我们的房子哪来?桥是谁建的?垃圾是谁清理的?请让我们也给他们一个微笑吧!
【篇二:生活中的小美好】
我们要轻轻走路,用心过活;我们要温和呼吸,柔软关怀;我们要深刻思想,广大慈悲。
这句话出自林清玄的《发慈悲心》。虽然我未必能全部参透,悟不得什么是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但结合自己当下的学习生活,我认为简而言之,就是留意身边一切美好,点滴感动。
朱光潜有言“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于吾本身,单调乏味、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不免令人厌倦。每每筋疲力尽,想要松气的时候,想到一周的两节体育课,自己在篮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免费的阳光,因寄所托,放浪形骸,顿时便不觉得累了,肩头一松,又进入新一轮学习。
然而远不止这些。
看,劳动实践区的树结果了!这美好自然不言而喻。享受着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再幸福不过了。伴随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新绿”,我又埋头开始徜徉在题海里。
这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留心生活,处处都是感动。这感动是同桌在你勾下头拾笔盖时,呵护地挡住桌角为你护头;是你未穿校服有检查人员时同学的耐心提醒;是你考试失意时,同学之间相视一笑,拍拍肩膀道一句“小问题,再来嘛!”它更可以是远处的一片云、隐在云里的阳光、阳光下嬉戏的我们。那么多美好,我说不清。
正如朱光潜《谈静》中关于忙里偷闲的表述,人生来好动,爱蹦蹦跳跳,搬砖弄瓦。而后过一阵子,就没有什么意味在心头了。真正的意趣还在于感受,在于留心生活。我也懂得为什么许多同学一直积极阳光、蒸蒸日上了。是他们没有烦恼吗?答案是否定的,关键在于他们留意了生活中美好积极的一面,所以不至于压抑、郁闷。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潮流里,自然也难免眼看旁人吵嚷,不过忙里偷闲,与彼之身,的确有很大的裨益。闲中觅得生活中的点滴感动,自然身心愉悦。
太多时候,忧愁从自身中来,无处排解,不过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生活中美好和感动那么多,怎么会没有动力呢?所以朋友,放下似是而非的忧愁,别那么暮气抑郁,用心感受,用心过活。一草一木一世界,都是生命中的智慧。
【篇三:有趣的实验】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作文班上叶老师和同学做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乒乓球搬家。
只见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装了水的纸杯和几根粗大的吸管放在讲台上,接着她宣布规则:把乒乓球从一个杯子搬到另一个杯子里,不能用手,只能用吸管。老师宣布完规则,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议论纷纷的,有的说老师开玩笑,有的说那是不可能的,有的说老师喝醉了。我想:既然老师说了,就一定会有办法的。我冥思苦想起来。
叶老师先请苏怡宁上去玩,她把吸管放到嘴里,先用吸管拨乒乓球,想把它拨到另一个杯子,可是乒乓球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一直不想去新家。她又想把乒乓球吹到“新家”,只见球的四周泛起波纹,可是球却始终在原地打转。苏怡宁不放弃,她吹呀吹呀,突然,用力过猛,乒乓球从杯子里掉了出来,她失败了。同学们发出阵阵叹息声。
下一个,叶老师请了我。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拿起吸管,含住吸管平的一头,用尖的那头用力拨乒乓球,可是吸管太软了,乒乓球真狡猾,一次次从我的“手掌心”逃走了,我急得抓耳挠腮。这时,汪亦辰同学喊道:“反了!反了!用吸的!用吸的!”我停下来,冷静地想了想,茅塞顿开。赶紧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我把吸管掉了个朝向,尖头含在嘴里,用平的一头去吸球,只见乒乓球像个乖宝宝牢牢地粘在吸管上,再把球运到另一个杯子里,松气,球稳稳地搬到了“新家”。游戏果然成功了!大家兴奋不已,激动地蹦了起来。叶老师点点头,微笑着说:“吸管能把乒乓球吸起来,是因为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后,外面的空气顶向吸管处,球才不会掉下来。”
通过这个游戏,我明白了,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技巧,只要多动脑勤思考,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