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肠相关作文

【篇一:走进名著】

捧一本好书,沏一杯香茗,点一瓣心香,读一地阳光。——题记

正值春日,百花绽放,阳光透过嫩绿的树叶洒下,泛黄的树叶上出现斑驳的光影,用双手拂去灰尘,又打开了记忆的匣子——那年,一本《红楼梦》将我们三个结在一起。

每个周日都会去那片草地,围在一起,津津有味的读着书,一人一段,大家乐此不疲。也许,年少的我们不曾理解宝玉的情肠,也不曾理解黛玉的多愁善感,更不曾理解贾府背后人性的复杂,三个未涉世的女孩只知与宝玉一起生气,学宝钗扑蝶,伴黛玉伤心。

黛玉燓稿时,我们只知为黛玉惋惜,为宝玉伤心,却不知那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铁了心的一刻。

光阴流转,一切那么的悄然无息,12岁时,再翻开新书,那本又黄又旧的书被遗弃在角落,三个人,一本书,从白话文到文言文;从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从只知说笑到哭的梨花带雨。我们都变了。

再次读到黛玉焚稿时,我们没有哭,只是因为理解了黛玉。

但,读到宝玉为黛玉送葬时我们都哭了,那是一种钻心的痛,刻苦铭心的痛,只是因为理解了黛玉。

三个人靠在一起,看繁花凋零;看云卷云舒;看夕阳渐落,任泪水流下浸湿书页。那晶莹的泪啊!为一本《红楼梦》镌刻了属于我们的印记,我们抬头望天空,看到的不是蓝天,不是白云,也不是雁群,而是黛玉葬花的愁容;宝钗扑蝶的笑容;是宝玉……

合上书,擦干眼泪,三个人相视一笑,我们不甘红楼之旅到此结束,我们想继续向前,冲破风雨,看见斑斓彩虹。

一年,我们拼凑零碎时间,合作完成了名为《黛玉葬花》的一幅彩铅画。虽然我们笔触生疏,画技也并不算高超,但我想,我们成功了。

三年,我们携手向前,一起走过一次精美绝伦的红楼旅程。合上书,心中早已繁花竟放。

不妨趁春日正媚,趁阳光正灿,趁鲜花正繁。捧一本好书,沏一杯香茗,点一瓣心香,读一地阳光,藏一匣记忆。

【篇二:今夜月无眠】

我穿越千年的时空,只为在今夜见你一面。

犹记那年惊鸿照影,你我泛舟西湖之上,那日的月亮也如今夜般彻夜无眠。犹记那年对镜梳妆,你我互诉百般情肠,那日的月亮也如今夜般皎洁透彻。奈何缘浅,那年的宁静。那年的幸福,早在时空的洪流中变成了水中花,镜中月。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是你走了,我还在。想要再见你一面,哪怕只是一次擦肩而过,对我而言也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自你离去之后,我们的时空就已经相隔了千年。

我在千年之前,而你在千年之后。你的记忆中再也没有了我。而你却深深的存在于我的脑海中。你我就宛如彼岸花,应了花叶永不相见的箴言,不论是今生今世,亦或是来生来世,你我都不能相见。

命里浮沉几多,盛颓之音又敲起了几次,我想了你又几次。多少次在梦中惊醒,却不见你熟悉的睡颜。

我许佛,长伴青灯,只为再见你一面。我满是风尘的登上山顶,在梵音中,踏入时空的隧道……。

你的笑颜依旧,在你身边的他就像是当年的我,满眼都是对你的宠溺,我看到了你那熟悉的笑颜,我向你迎面走去,你牵着身旁的他向我迎面走来,我们在月亮轻轻的笼罩下,有了一次擦肩,你没有停留过,你的眼里只有身旁的他。而我,只能是你前世的爱人,今世的过客。

今夜月无眠,犹如我心未眠。

【篇三:少年立心志,中国铸风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少年立心志,中国铸风华。

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是的,如果人生是一条圣洁的朝圣之路,那么责任就是引领我们向前的圣光。选择沐浴它的人必将信仰着灿若繁星的希望之光,一步步走向生命的辉煌;相反,选择逃避它的人定会在痛苦与怅惘的迷雾中渐渐自失,陷入黑暗的深渊。

纵观历史长河,风起云涌、几度沉浮,总有无数文人志士,将自己的信念融入刻入灵魂的民族图腾,制成刃、磨成剑、炼成戟。一代英豪,霍去病发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怒吼;弊车驽马,陆放翁常陷“位卑未敢忧忘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心结;生于乱世,屈原总有'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草叶而顾盼庙堂'的情肠。那份从未泯灭的责任担当,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穿越历史千年风雨,刺破岁月重重迷雾,在滚滚江河中筑起一座座生命的丰碑,向人民、向国家、向世界宣示着责任的力量,在江山社稷中闪耀着璀璨光华。

责任,不仅是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丰碑,更是横跨在神州上的生命桥梁。庚子鼠年,疫情席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那些凛凛寒风中的逆行者,用单薄瘦弱的躯体为病痛中的人们撑起一片晴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漂亮的脸颊上却被口罩勒出层层疤痕。即便如此她马上还要投入下一轮的抢救工作……这些值得被历史铭记永远的白衣天使,就这样踏上了前路漫漫的孤旅,纵使明日是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他们用不朽的信念与使命搭起名为责任的桥梁,帮助华夏儿女一步步地走向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北宋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学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代奔涌的后浪,我辈应以明智为帆,以责任为舵,直至平定风浪,闪耀光芒,最终铸起中国永恒的傲人风华!

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四:走进杜甫草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唐诗三百首》是我每晚必看的书,走进《唐诗三百首》犹如走进大唐。走进李白的黄鹤楼,走进王维的终南山,走进杜甫的草堂……

漫步在唐诗中,我与黄鹤楼不期而遇。在那里,我看到了那消失在碧空中的一叶孤舟,看到不尽长江滚滚东流。李白独自一人站在楼中,眺望载着友人的孤舟远去,我的心也随着他,泛起淡淡的悲伤。但我知道,这悲伤不会持续太久。一壶酒,便可以让这点滴悲伤,随长江东流……离愁,终究不敌李白的狂放。

我的脚步被王维的终南山吸引。一生的顺其自然,终于换来了王维向往的和平生活。在这里,他奉佛参禅,品酒吟诗———多么令人神往啊!诗与画,也都成为他的伴侣。这恬淡而闲适的心境,怎能不令人羡慕?

夜读唐诗三百首,最牵动我的情肠的还是杜甫。杜甫的诗篇永远那样沉郁顿挫。走进杜甫的诗,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出望外,但更多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凄苦。

但为什么杜甫饱受磨难,却仍坚持要为国效力?直至我走进了他的草堂,听到他挂念天下寒士的阵阵呐喊,我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坚持心中的忧国忧民!他的诗,他的精神,如鼓,如钟,回响在神州大地上!

掩卷深思,一部《唐诗三百首》写满了大唐的精魂。走进杜甫,走进草堂,也走进他的诗魂。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