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谈从容】
盛夏逝去,而秋又至。天高云淡,叶落归根,一些花谢了,秋菊又开了,万物更替,悄然无声,映入眼帘的只是明净的秋波和如画的秋景。还记得罗兰的《秋颂》里有这样一句话“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正是秋的精神。而秋的精神就是从容。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是那处变不惊的神态,是那洞察世事的微笑,是那羽毛扇不疾不徐的摇动,是那真正超然的气度。透过从容,是淡然的大智慧。
为何要从容,因为只有一个从容的人,才能在任何境地里都保持一颗冷静的心。遇到困难的境地,不断抱怨,气急败坏都无济于事,唯有从容是解决至道。仔细地梳理事情的前后经过,发现问题,再一样样地解决它。从容是种良好的处事习惯,让生活井井有条,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从容还体现了一个人心灵的强大,从容的人更自信,也更容易被别人信服,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
从容是智慧,而这种智慧是由生活的经历造就的,每一个从容的人都是从不从容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当你第一次见到台风袭来时,可能会有些畏惧。可常年生活在海边的人,可只是关好了门窗,若无其事地吃饭闲聊而已。多经历,多感受,见过大世面,也就自然从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变成一个丰富的人,自信从从容的气质就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了。
做一个从容的人吧!从容地面对生命与死亡,欢乐与悲伤。从容地面对它们,你会感谢上天赐予的一切事物,它们都将是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你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朋友们,今天起带上从容的微笑吧!从容带给我们每个人平静与喜悦。从容的人生,是最为美好的人生,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从容的人。
【篇二:以秋的姿态存在】
秋风过境,不带丝毫修饰地掠过挺拔的白杨,那泛着似黄似绿光彩的树叶便在空中打了个旋儿萧萧而下。它们带着秋特有的洒脱,没有眷顾地下落着——何必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不必惋惜无需参预,这就是生命必经的路途。
向来是喜爱秋天的,不似朝春的满目繁华;不似夏夜的热闹非凡;也不似暮冬的凌冽刺骨,它似乎只不过是静静地伫立着,带着清澈的凉意和洒脱的秀逸,却足以入画。细细品读,迎面扑来的自在感甚是明显。
是,秋是自在的。这份自在源于它内心的成熟。它饱经了春的蓬勃和夏的繁盛,变得愈加充实明朗,不再像春夏以受赞美和宠爱为荣,它将一切赞美都隔绝在澹澹的秋光外,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自在的,秋。
我想成为拥有这份秋之美的人,这样的人,拥有一切却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一种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透澈与洒脱。
马德说:“没有大欲望,就没有大惊扰。活得战战兢兢的人,大都是欲望强烈的人,生怕哪一天会失权失宠失势失色。”在世俗的竞技场上,我们被金钱驱使、被时间追赶、被这个声色犬马的世界拉入无边深渊。这样的人,表面多风光,精神就有多空虚;样子多暴戾,心底就有多虚弱。所以会开始理解当年陶渊明归园田居,“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的悠然自得以及屈原被世间所不容,投入汨罗江时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品德了——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内心的宁静罢了。
繁华易逝,热闹易散,人到苍凉,易被冷眼看。人生尚长,浮华不得,喧嚣不得,张狂不得。做一个秋一样的人吧。淡泊又洒脱,不依仗什么也就不必害怕失去什么。清冷又坚韧,明媚又温和。
当热闹转瞬为云烟散去,记得秋的信念。记得找到内心的那份宁静感。名利不忧,尘世不扰,己心不扰,自自在在,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