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宁静致远】
一把吉他一首歌,赵雷沉静温和地演奏着那质朴的旋律,仿佛是万花丛中突出的那一枝菊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武亦姝以她的沉稳从容和文学重陶的基底,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位观众。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他们都是普通人,却以心中的那一番淳朴创造着不一样的人生。
“门虽设而常关”这就是陶渊明的家。东晋义熙元年十一月陶渊明辞去彭泽令一职选择归隐,看似是那么格格不入,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宁静。”请息交以绝游”是他发自肺腑的期盼。
“我就是不去,不去”是钱钟书的经典语录。当他被邀请去参加高规格的国宴时,他借口自己生病而回绝了主办方,他不愿意众人瞩目,更喜欢默默地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也曾推荐钱钟书为36位文化名人候选人之一,这样钱老不仅能青史留名,更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报酬,但钱老只说了一句话,“我叫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恋钱吗?”我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是钱老人格的写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这描写的不就是沈从文吗?文革以后,沈从文被人们重新拾起重视,社会上涌现大批研究沈从文作品的学者,“那都是些过了时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此话语震惊了当时的人们,这般从容淡泊的沈从文就像那寒冬里的梅花,高洁孤傲。“戒之在得”——这就是沈从文对待名利的一贯态度。他虽然被贴上过“打倒反动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但他却丝毫没有生气,只是从容地笑了一笑,说到:“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这种超然的态度既不会拉自己与世俗中,也不会怀疑自己的言行,是精神上纯粹的宁静。
人间最美好的事物不过是那清新脱俗的一抹纯净。一潭泉水有属于它的清澈、宁静,一朵野花有属于它的休眠期,一抹雾气也有它散去的时候。自然中的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交替变化着,我们同样是。留下背影,去纯粹地追求那一番净土吧。
【篇二:坚守本心】
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帖子:七旬老人昏倒躺在路边,众人,围观却无一人伸手,究竟是上当后的警惕还是日渐薄凉的冷漠?
他们是失去了本心。
何谓本心,就是心底最初的声音。古语言:“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善念又何从而来?在奉守善行的途中,定然会有人被威逼利诱,解甲归田只是时间问题,恰如:“老酸奶”不就是非法利用破旧皮鞋生产,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又如“双面侠”朱少不就因私受贿赂,滥用职权,而落得身陷囹圄的境地?
可即便如此,仍有那么一些人只管正视前方,就像溪流习惯于奔腾,大海习惯于咆哮一样,他们习惯了心志雪浩,正步前行,这,便是本心了,就像拜伦所说:“不管头顶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灾难。”
看见老人摔倒的时候,你一定是想扶的吧;看见垃圾乱拋于地之际,你一定是想拾起的吧;看见他人财物无故遭“顺走”之时,你一定是想大声呼喊的吧。那么,是什么阻止了你呢?犹豫?害怕?麻烦?还是随大流?或许都有吧!可你是否想过扶起老人,让社会多一份温情?拾起脏物,让家园多一分整洁?唬住小偷,让社会多一份正气?
别犹豫,坚守本心!
都说学海如战场,你我是兵,苦难多敌。诚然,这的确是一场残酷的挑战。胜,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败,则一身落魄无穷尽,耗尽青春,徒留悔恨。然今日之学涯,更多的则是随遇而安,自甘堕落。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在浩瀚的学海里被时光冲刷得消失殆尽,哪还有人记得我们学习的初衷?这不是我们求学的本心!心拥梦想,砥砺前行才是我们该有的姿态!
万莫动摇,坚守本心!
陶渊明厌恶社会的黑暗,为留住本心的那份高尚纯洁,依然选择辞官归隐,却留下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追随本心,即使与这世界相违背,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像溪流,即使九曲十折,也要汇入大海;就像星星,即便月凝如华,也要绽放满夜的光芒;就去你我,既手捧百花,岂有观芬嗅芳而不酿之理?
但随我心,坚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