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真不简单】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他们特别地不简单,十分的厉害。他们是书法家,科学家,文学家,甚至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人。
钱学森为我国导弹制造行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在美国深造,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生活上也有丰厚的待遇。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抛开了丰厚的待遇,辉煌的成就,直奔那当时还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然而,美国可不甘心就这么放一个天才回国,他们想方设法阻止钱学森回到祖国,可钱学森那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却一点也没有动摇。终于,在五年后,饱经折磨的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意志和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去追求。不只是中国,在国外也有许多不简单的人物。
夏洛蒂·勃朗特就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被称为“逆境中成长的典范”。她的文学之路可谓是艰难险阻不断。他曾经出版了一本诗集,但只卖出了十本不到。她曾写信给当时著名的诗人,希望得到指点,但那时重男亲女的恶俗世风却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回信上说:“一棵小草还妄想成为一棵大树,别再枉费自己的精力了!”这封回信彻底激怒了夏洛蒂,她把信钉在床头,每天警醒着自己。她在文学道路上披荆斩棘,终于开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简·爱》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当时的整个学坛。夏洛蒂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世界上有无数不简单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好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篇二:好书推荐】
曾经我们都读过很多书,回想起来,我最喜欢、最希望推荐给大家的是《简。爱》。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书中塑造出了一个出生低微,命运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自由、主张平等、永不低头的女孩形象。其中,我最深刻的是简爱对罗切斯特先生说的那段话——“我现在不是通过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通过凡人的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而是我的心灵和你的心灵在对话,就如同我们离开了尘世间,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我们彼此平等——就如同我们的本质一样。”“我不是只鸟,也没被关在笼中。我是自由的,我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我决心离开。”从中可以读出简。爱不甘忍受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品质。
读完《简·爱》,都会发现,自己其实太过渺小。简,是一个敢于对一切说不的人,更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她虽然没有倾世的容貌,却拥有着一颗岁月之封尘都无没淹没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读完《简·爱》你也一定会感慨万千,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路不会一路平坦,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篇三:挫折,让生活更美好】
人生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会有的,失败也会有的,有的人百折不挠,最终迈向成功,有的人却一蹶不振,一生碌碌无为。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也是经过各种挫折与失败,最终才迈向了成功的大门。
震惊世界文坛的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写这部名著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出身贫寒、默默无闻的小姑娘。她一直坚持学习,并总是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但她的写作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反而充满了坎坷与挫折。夏洛蒂在经过骚塞的羞辱与出版诗集的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越挫越勇,以失败来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地努力,最终才成为了一位影响世界的大作家。
由此可见,挫折乃通往成功的大门,战胜了挫折,也就获得了成功。
在生活中我也经历过挫折,但也正因为挫折,让我学会了挑战自我,品尝到了那风雨后别样的快乐。
记得刚入小学时我学习很差,三门主科竟有两门不及格,在班里成绩是倒数后几名。但我并没有为此而懊恼,而是静下心来,努力拼搏,发愤图强。我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我的成绩在一步一步的提升,已经属于中上游了,但我并没有被这短暂的成功冲昏头脑,而是更加用功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六年级期中测试的时候,我一鸣惊人,成绩位列全班第一。也许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但这足以让我欣慰。
正如歌中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不断地磨砺自己,越挫越勇,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成为总统之前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折,正如他所说:“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只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也许正是因为林肯的这种百折不挠,才使他成为总统;也许正是这种不屈的信念,才使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流芳百世,被后人所赞扬。
【篇四:战胜困难的感觉真好】
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和挫折一路伴随着我们,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像霍金和夏洛蒂三姐妹他们那样勇敢的面对呢?我愿把自己战胜困难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记得那一次是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读了一会书,便去看奶奶在干什么,奶奶和妈妈在包饺子。我便说:“妈妈,让我和你一起包饺子吧。”妈妈欣然答应了,妈妈便开始教我如何包饺子,先拿一张饺子皮,给上面加点馅料,然后把它一卷四周都捏平,用大拇指用力压一下,再一弯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心想:包饺子这么简单,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可是馅料十分顽皮,就是不听我的话不往皮里去,最后弄得我满手都是馅料,我气急败坏的把饺子一扔说:“不包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说:“浩浩,怎么了呀?怎么不包了?”我垂头丧气地说:“妈妈,我看你包起来又简单又快,为什么我怎么也包不好呢?”妈妈笑着说:“慢慢来,多包几次就好了,妈妈刚开始也包不好,也是这样练出来的。不要气馁,再多试几次。”
妈妈的话激励着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包饺子。我又回到厨房,重新拿起一张饺子皮,先给里面加点馅料,再将四周捏平,然后用大拇指一压,再一弯,重复了几次之后,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完整的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丑丑的,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多练几次,肯定能够包的越来越好。
在吃饺子的时候,妈妈特地将我包的饺子舀到我的碗里。弟弟看了看我碗里的饺子,嘲笑的对我说:“哥哥,你这是什么呀,这是饺子吗?”我得意的对弟弟说:“你知道个啥,妈妈包的那叫‘瘦士兵’,我包的那叫‘壮将军’。”说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那顿饺子我吃起来格外的香,因为那是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的成果。
这次经历使我终身难忘。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望而却步,我们要迎难而上,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它,克服它。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篇五:我心中的英雄作文600字】
可能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而我心中的英雄不是坚持不懈的夏洛蒂,也不是热爱科学的霍金,更不是勇于探索的鲁滨逊,而是乐于助人的乔依。
乔依是一个生活艰苦的工人。他的命好苦,每天早早的干活,晚上半夜才回得来,他工资虽然很低,可是却生活得十分快乐。为什么呢?原来,他每天都可以帮助别人,虽然要付出汗水甚至是鲜血,可是对乔依来说,他不在乎,也不要钱,就这样快快乐乐的帮助大家,他感到很开心。
大雪纷飞的一个夜晚,他和往常一样半夜才下班。可是在前方,他看到了一位要冻死的老人,乔依满带笑容地说:“老妇人,不要害怕,我不会害你,我来帮你!”老人把经过告诉了乔依,乔依一看,轮子的气没有了,他说:“老妇人,不要害怕,我来帮你。”就这样他帮助了这位老人,又开着汽车走了。
乔依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求回报、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乔依一样,把这一份爱心传递给其他人,我相信世界就会很美。
【篇六:读简爱有感】
夏洛蒂·勃朗特,大家一定不陌生。对,她就是那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追求自由美好的女作家。《简·爱》这本书就是描述的夏洛蒂的真实生活经历。
书的主人公简·爱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牧师家庭,由于父母的早逝,简·爱只能被送到一所“慈善学校”就读。她艰苦地在慈善学校待了六年,后来成为了一名家庭教师,并与男主人相爱了。他们经历了重重困难,最后两人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当简·爱被亲戚送入慈善学校时,她以为自己逃出了困境,会在慈善学校里好好生活。可是她想错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她又踏入了另一个苦难。学校的待遇十分恶劣,早上早早起床,用冰冷的水洗脸。孩子们早就饿了,迎来的早饭却是烧糊的粥。当然,还不仅如此。我真的无法想象,简·爱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接受老师的那些“教导”,真的是度日如年。
简·爱终于受不了了,出去当了家庭教师。这一路,十分坎坷,又十分艰辛。正是这样,让简·爱拥有了幸福,拥有了不屈不挠、坚强的优秀品质。
简·爱从小就渴望人人平等。谁也没有想到,简·爱的叔叔给她留下了巨额的遗产。但她并没有独吞,而是和四个兄弟姐妹平分了遗产。
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做到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困,只有人人平等,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如夏洛蒂说过:“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让人人平等,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篇七:《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我们今天学习了第十课《小草和大树》,我被夏洛蒂那股坚强劲所感动了。夏洛蒂从小家庭情况就不好。母亲又早逝了,沉重的担子一下子降到了夏洛蒂的肩上。又加上后面第几个逆境,可还没有打垮夏洛蒂,她反而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文学巨著《简·爱》。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又对比了一下我自己。我也有爱好啊——跳舞。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跳舞了。刚开始,我觉得舞蹈很有趣,便坚持了下去。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后,冬天来临了,跳舞时穿的衣服很单薄,里面能穿的衣服很少,又加上妈妈的担心——怕我感冒。便不学了。可是后来妈妈看到别人都有一些兴趣爱好,而且每个星期我在家也很无聊。然后又报了舞蹈班。从那以后,我不管严寒酷暑都按时去上课。坚持就是胜利,现在我舞蹈考级已经考完了。
想想我和夏洛蒂,真是差太多了。我应该学习夏洛蒂逆境成才的奋斗精神。
【篇八: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都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花儿朝向太阳,沐浴露水,只为绽放美丽的生命;小草遍地丛生,努力扎根,只为坚持美丽的生命。它们在成长中展现了美丽,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生命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又无声消逝。但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是美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青莲的潇洒人生;“惟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易安的哀愁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适人生……他们都在人生中感知,在感知中成长,使生命因此而美丽。
生命因成长而美丽,成长,则分为几个阶段:遭遇,感知,超越,最后真正成长。
人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总会有许多磕磕碰碰,遭遇挫折也许就是成长的机会,这也是普遍成长中的过程。但如若能够通过挫折的考验,也就打开了成长的大门。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她5岁,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她又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那里条件极差,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还要受到体罚。她20岁时,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女人的事情,你们没有写诗的天赋。”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后来她的处女作《简爱》轰动世界,夏洛蒂勃朗特终于从小草长成大树!遭遇使人成长,成长使生命美丽。
对一切充满好奇,感知人生是成长的必然条件。感知是对生活的一种透彻。司马迁从小饱读诗书,阅历丰富,为完成父亲的遗愿,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感知使人成长,成长使生命美丽。
超越是成长中的最高境界,自我超越,便是成长。霍金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后来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在大脑中想象,论证,计算,探索了无数宇宙奥秘,跻身了卢卡逊数学讲座,成为了教授。他超越了自我,展示出了美丽的生命。
成长中需要我们努力,才能使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篇九:为尊严高歌——读《简·爱》有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这样一句话,是《简·爱》中最激动人心的对白,很难想象它出自一位女士之口。她就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姐,幼年的灰暗生活给她的一生产生了的影响,因此夏洛蒂在《简·爱》这本书中浇灌了许多作者的切身经历,让《简·爱》成为了一本颇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这本书里非常成功地刻画了简·爱这个小姑娘,可以说《简·爱》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很大一部分是简·爱这个小姑娘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感,极大地触动了每位读者的心。简·爱的蔑视金钱,不轻贱自己,誓死捍卫尊严的性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为简·爱这类型的伟大女性对于当今社会乃至过往都是十分罕见的。不得不说,夏洛蒂不仅在向书中的简·爱致敬,同时也是向同样拥有简·爱一般的高尚灵魂的自己致敬。而透过人物的背后,也分明能领略到那个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社会风貌,是多么不平等的,是多么灰暗的,而这种社会风貌不仅仅给各种人物提供了人生舞台,而且也是促成简·爱拥有这样一种独特性格的原因。
有压迫必定有反抗,而简·爱在这种背景下所进行的不是武力上的斗争,而是精神行为上的斗争。她可以牺牲她的一切去保护她的尊严,她的灵魂,她可以无视“不平等”去追求她该得的幸福,这应是所有人内心中的最基础的“道德底线”,但它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首先力量。
夏洛蒂借着这部书唱出了一首对于尊严的赞歌,诠释了人的美好生活是尊严加爱,而爱也是建立在尊严之上的,书的中简·爱便只接受平等的,富有尊严的爱情,如此有气魄的女性如何不令人动容!
【篇十: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虽然我是一个孩子,但是我不愿当做空页随手翻过”
简。爱是一个孤女,出生在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被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被舅母虐待了十年。一次她被关在红房子里,弱小的简爱害怕的叫喊“可怜可怜我,饶了我吧!”却只换来舅母的一顿殴打。之后她被送到了劳渥德当教女。
《简爱》一书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文中的描写片段。阴森恐怖的红房子,却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北京,一个可怜无助的小女孩撕扯着嗓子直到晕倒在地上。读过之后仿佛身处其中。
“至少赐予我一种新的苦役吧”
当了教师的简爱却不愿意维持这种平稳的生活,她在报纸上登了求职信,之后去到了桑菲尔德当一名家庭教师。
1847年的那个年代,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但是简爱拒绝被放置在从属这一传统妇女地位上,她敢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敢对妇女的社会作用以及她们收到的限制进行评论。夏洛蒂。勃朗特借简爱传递了自己的心声:在那个男人代表着权利、力量和真理的时代,女性应该去摆脱男权极端统治的阴影,自己主宰命运。
这部《简爱》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书中对平等权利的追求都值得我们歌颂!
“我会带着不倦的温柔、体贴,在你身边走动,尽管你不会对我报之以微笑;我会永不厌腻的盯着你的眼睛,尽管那双眼睛已不再射出一缕确认我的光芒。”
在桑菲尔德,简爱与自己的主人罗切斯特相爱了。他们不可控的想要了解彼此,走近彼此。爱情会迟到,却不会缺席,两人在教堂举行婚礼,但是简爱却得知疯子伯莎竟是心爱人的妻子!她心灰意冷,那个寒冷的晚上,她避开了所有人,拿着属于自己的干瘪的包袱离开了庄园。历尽波折后她与圣约翰相认,并继承了叔叔的遗产,但她却极其思念罗切斯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后,她再次回到了庄园,但却发现罗切斯特已经残废并失明,庄园也已烧毁,看到这一切,她反而放下了尊严,坚定的走向了罗切斯特。
书中的那个年代,女性追求的只是嫁到富贵人家。但简爱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财富而放弃尊严,相反在她与罗切斯特站在同一个高度上时,她也没有因罗切斯特的残疾而退缩,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以及简爱的勇敢、豪气、韧性是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习俗不等于道德,伪善不等于宗教,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应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浮生若梦梦如人生。艰难的人生,繁杂的人世,不管怎样,终是自己的命运。
到那时,堕落与罪过将会随同累赘的肉体离开我们,只剩下精神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