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相关作文

【篇一:学会宽容】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晋书》

宽容,很多人对他的理解是不完全的,有人说:“宽容就是对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怀有一个慈悲之心。”有人说:“宽容是对一些犯了一些小错的人的宽恕。”但是,我却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完全正确,我认为的宽恕是可以给自己多一条出路的。

有一次,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一天,有一个女人去公司参加面试,但是考官因为这次面试的人太多了,就不想再面试了,而这位女人就很倒霉,正好到她时就停止了面试。所以,她失去了这次面试的机会,正当这位女人准备打道回府,在下楼时,她看见一位老人打扫卫生,手上拿着一瓶水,刚刚准备喝水时,不知被谁推了一下,那水正好洒在那个来参加面试的女人身上。当时那个女人因为没有面试到,心中有些火气,于是转头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但是,当她看到老人低着头,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嘴里一直还说着:“对不起!”女人把刚到嘴边带有火气的话咽了下去,而是说:“没关系的,衣服脏了可以洗的。”老人感激的看了女人一眼。几日之后,那个女人突然间收到了她几天前面试公司的电话,说她可以去上班了。女人顿时惊讶不已,她不由得猜想,她那天并没有参加面试,但为什么会让我去上班呢?后来她才明白,原来那个老人就是那天公司的考题,这个女人的品行征服了所有的考官。可见,她用自已的宽容,赢得得了上班的机会。

实事证明,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宽容,缤纷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艳丽。

天地如此宽广,但还有比他跟宽广的东西——人心。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篇二: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作文】

曾经近乎迷惘地仰望过那一轮明月,想像着是否在很多很多年前,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也曾独自凭栏望婵娟,那向来淡定的眉宇间也会流露出一丝一毫的迷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依稀是那一轮明月,而时空流转,岁月变迁,一个个叱咤风云,引领时代的英雄在滚滚东逝的江水浪花中淹没,封尘在史官的波澜不惊的春秋判笔之下。

千年之后的我也仅仅只能透过那一卷卷暗旧地发黄蒙尘的古朴书籍、那一个个曾令得天下也为之变色的名讳中,寻得那一抹翩然出尘、和风朗月的身影。

岁月掩盖了过往,历史湮没了惊涛骇浪,可不论经过多少时代的转换,历史永远会铭记这样一位惊才艳艳的人。

他是从晋书中缓步走来的其颀硕人,曲水流觞的兰亭有他泼墨挥毫、锦绣文章,亦有他的肆意欢笑、畅饮杜康;隐世时他是东山的洛下书生咏,琴歌长啸写意人生,直引名士皆效尤;入仕时他是一朝名相,笑谈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樯橹灰飞烟灭。后世之人不论是不羁如李太白者,自傲如苏子瞻,清高如王安石,高志如稼轩者皆以他作为偶像。他领导的世家代代才人辈出,堪称历史上真正的贵族;后人们都只能以仰望的姿势瞻仰他淡然笑容后的百世流芳。他引领的是整一个时代的潮流,他,便是那整一个混乱时代的朗朗清风——谢安。

说来也见笑,我曾经为了他,无比向往东山这一个地方。然而殊不知,东山再起的神话,并非因了东山的山清水秀,仅仅是因为太傅谢安这样一个人,自他隐居于此,东山便不再是东山而是谢安的舞台、谢安的背景,谢安这样一位盛年隐居又在位极人臣时激流勇退的名士选择的传奇地方。

也曾欲往金陵寻找乌衣巷的踪迹,然而最后停步秦淮河边,终是没有入内。乌衣巷的传奇,在王谢时,在唐诗中,却终究不在今朝。新建的石墙上不会有岁月斑驳的痕迹,不会有一朝名相谢安的味道,听筝堂不再会有向来自若的他哀曲感怀的一行清泪。门口也许有几个游客在不停张望,在徘徊,可当问起此处时,却都摇头表示不知何处,不知何人曾住。如今的'人们渐渐忘却了历史,忘却了经典,少有人再会注意到从细雨中归来的王谢堂前的一双燕子。传统渐渐被抛弃,人们纷纷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于是在外国文化充斥的当下,悲哀地发现,我们骨子里浸没的、血液中流淌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竟层层淡去褪去隐去。

上虞东山不再,建康乌衣巷消逝,虽然很多东西为历史长河所湮没,但是,穿越了一千六百年的文化、思想、精神却是永存的。正如他的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他的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他“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的风骨,白衣卿相的孤傲洒脱运筹帏幄,他的处世他的为人,皆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们也不应、不能忘却东晋的时空中,有这样一个人,谈笑风雅、拂袖风流,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流,仅是风流。从《晋书谢安传》中给出的“君子哉,斯人也!”便也可见得一斑。千古以来,当真将风流二字演绎到极致的,便只有太傅谢安,一人而已。

真名士者自风流。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