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事在天,仍倾全力】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有趣的矛盾,人们常说“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却又总能听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这其实是人们对事物发展是否无能为力的看法与表现。
其实,不单单是人,世间万物都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蝴蝶扇动小小的翅膀最终却能引起一场风暴,而人也有着改变世界的能力。之所以会有人感慨“人不胜天”,只在于其自身能力与倾注其中的精力不足,就犹如大多数蝴蝶仅能吹动身边的花瓣一样,相较于偌大的世界,人们的能力往往显得如此渺小。
故为之奈何?我们如何在应对变故时掀起“风暴”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心一意的恒心与势必成功的决心。
生活中有许多变故,来时突然,却并非无力改变。但本该“人定胜天”的喜事往往演变成“生死有命”的悲剧,所以然者何?只因其未能专注,用尽浑身解数。狮子搏兔,尚用全力,因为只要一点疏忽,便会放走兔子,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结局,变故的转化亦是如此。不久前,一位姓姚的客车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着满载乘客的车子时,突然心脏病发作,面对变故,他不慌不乱,专注于驾驶,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使得车子安全停靠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姚师傅拼尽全力的恒心与挽救乘客的决心,保护了在车的所有人,可谓是“人定胜天”的经典诠释了。
其实,生活就像是剧本,许多变故仿佛是既定的,人力似乎无法改变它,但只要有一丝可能,我们便更要拼尽全力,奋力争夺。最近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当地球撞上木星似乎已经不能改变,正是由于世界人们的不放弃与坚持,为了那一丝丝拯救地球的希望奋不顾身,才最终挽救了地球。如果没有人们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最终的结局恐怕是难以相信的吧,而在这其中,一心一意的恒心与势必成功的决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勇于拼搏,有着恒心与决心,就能成为事物发展的主宰者。扇起风暴的蝴蝶,更多的时候,也只是一只普通的蝴蝶,人在生活中面对最多的,往往也是失败。但我们更要有这份恒心与决心。成功了,便笑谈“人定胜天”,失败了,也不必哀叹“人不如天”,而是要有一份豁达与乐观—我拼过了,所以我不后悔。
切记,即使成事在天,也要倾尽全力,方能有所作为。
【篇二:阳光总在风雨后】
那一束明亮、刺眼的阳光透射到我们心房,它是在暴风骤雨之后出现的。那一次难以忘怀的成功的甜蜜流进心中,它是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与困难现的。
这次拔河比赛,我们输了,输得很“幸运”。
也许,有人觉得输是不光彩的,输是倒霉的。但输也是幸运的。输了之后,大家议论纷纷,身边充斥着不满、愤怒的气息。他们都一口咬定对方作弊,可其实是我们实力确定不如别人,为何还要抱怨别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不付出自己的努力,哪能获得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场比赛的成功不是靠侥幸得来的,而是靠实力,靠自己去打拼、去奋斗。当双方对峙,自己失败时,不要去一味地埋怨别人,那只不过是你给了自己一个台阶罢了。幸运女神会关怀每一个人,但做何事情,幸运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辅助,而实力、自信是成功的要素。
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一个人即使再强大、再雄壮,如果你不想经受挫折与风雨,那么,你就变得比蚂蚁还弱小。你输了就是输了,不要在别人身上“开刀”,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每一位名人跟我们都是同样的出发点,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总是难以揣测,变化无穷呢?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慈善家。她作为一个盲、聋、哑,或者说是经历大死大难的人,竟会有如此高的造就,这是为什么?这就在于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她可以正视困难、忍受风雨的侵袭。这样,明丽的阳光就照在了她身上。
风雨过后,天空会出现彩虹;而经历挫折后,成功的脚步便向我们临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的成功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惧怕困难,经受起任何的挫折,他们拥有强大的勇气、须强的意志。他们失败了不会去抱怨,而是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去努力,他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只有我们自己去感受,去战胜。
【篇三:敬畏】
于这漫漫人世中,没有人能做到心中毫无牵挂,毫无畏惧。时间、生命,乃至这整个世界,总有什么让自己担忧或牵挂,因而有了怕,因而有了份敬畏。
喜欢攀岩,喜欢登山,喜欢站在高处俯视脚下的一切,享受着一种“高处,独我最大”的快感,但一个真正的攀岩者讲的一番话使我改变了想法,甚至令我羞愧难当。他说,于一座座山峰间行走着,攀登更像是一个征服的过程。起初像我一样满怀斗志与信念,但每登上一座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总有着更高的山等着我去征服;而身后那些走过的路,那些山,却依然淡定——“你永远都不可能征服一座真正的山,因为对于它,你太渺小,以至于远处别人看向你的方向,看到的只有山。”他讲这番话时,眼眸里闪动着的,是神往,是敬畏。这让我想起了有位作家前往沙漠之地,从原先抱着一份欣赏的心情到看到沙漠那一望无垠的苍旷而被彻底怔住时,他意识到了自然之博大,而人对于它,就如同蜉蝣于我们一样。想想前人讲的“人定胜天”,又是一个多大的笑话。而这,正是因为他们有种放眼生命,敬畏自然的姿态。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那里远离尘嚣,宁静而祥和,可那里埋葬着的,是一代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当一群又一群的人慕名而来,走进它时,任何喧嚣在顷刻间都回归于沉寂。人们走近他,感受他的灵魂,他那死去又活着的心跳。园里园外诚然是两个世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畏,因他的成就,因他的人。想起平时,那些真正喜爱文学与阅读的人,端坐着小心翼翼地翻开捧在手中书的姿态,不正是一份敬畏者的姿态么,书里,字里行间中,渗透的是作者不朽的灵魂,也正因把持着这种姿态,我们才能活到作者的灵魂中去。
我们敬畏着自然,敬畏着强者——很多时候,我们还敬畏着对手。美国曾有这么一份调查报告,当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努力经营逐渐至扩大规模,当小办公室被搭建成了摩天大楼,通常不消多长时间,它们将走向衰败。其实这不难理解,当你的对手比你强时,你得时刻努力,赶上它,打败他——可当一旦超过了对手,骄傲之心也日益显露,当把自己放在第一的位置,目中无人,少了份敬畏之心,毁灭也即将到来。
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是存在并高于我们之上的,放低自己,摆出敬畏者的姿态,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唯有此,才不会在这个繁华喧闹的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才能踏实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