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案相关作文

【篇一:将爱付诸行动】

“母亲节这天,是我的节日,我满怀欣喜地做好准备,希望看到来自儿子的一束花,来自女儿做的一顿饭,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们冷漠地躺在沙发上刷着手机,我的朋友圈里明明多了两份他们随手转发的母亲节祝福,但不知为何,我的心已凉了半截。”

以上来自母亲节时一位母亲的自白,言语之间已透露出当代父母的无奈与不解,文字无声,终不如言语一般能引起两代人的情感共鸣,然而当代青年似乎都耻于将”爱"字说出口,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朋友圈晒祝福,或情真意切,或寥寥数字,只是妄想通过几十字便回馈感恩父母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情,父母未免太吃亏了点。

古有飞鸽传书,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人怀着一份欣喜的心情,期待着远方的家人通过书信等方式表露的一份沉甸甸的感情,正所谓"家书抵万金"背后所反映的正是亲情的珍重,然而如今随着便捷社会的形成,因为近在咫尺,所知感情在某些人心里越淡薄所以只要跟随潮流,在母亲节里发个朋友图,有的甚至连对父母的屏蔽都没有取消。只是用美丽的语言编织一个慌言使自己心安理得。

回归本质,用朋友圈晒祝福的初衷是好的,只是这种县花一现的祝福不能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爱转化为行动,正因为朋友圈晒祝福有“形式主义“之操,因此是否付诸行动便成为

们是否真诚的判断标准。沏一杯茶,洗一次碗,做一次饭,帮母亲洗一次脚,把发明友圈的时间用来做一些小事,发朋友圈是给别人看的,然而对母案的爱不需要人尽皆知,只要我们自己是真心的即可。

朋反圈的本意是用来记录个人生活的,但也仅限于记录,而并非情感的宣泄地,也不是用来攀比谁孝心更大的地方,因此在朋友圈晒祝福,本意是为了记录母亲节,但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记录母亲节,也不是只在朋友图发了祝福就过完了母亲节,我们应该付出行动,以爱之名,付诸行动,除了母亲节,其余的每一天也都应该以母亲节的方式度过。

【篇二:不要做“终结者”】

终结者这系列经典电影,想必有许多人都看过,电影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受命保护女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中,“他”是一个冷血无情,杀人不眨眼的机器人,当年幼的我看到电影中的人就那样被他毫无感觉的杀掉,我当即就对一同观看的妈妈说:“怎么可能有那么没有同情心的人呢?”

“他是机器人呀,只不过有一副人类的外表罢了。”妈妈回答说,又继续看起了电影。但我的心里却像触了电似的颤抖起来——如果真的有人如终结者那样失去价值观与同情心,怎么办?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为什么人能够被称为人?这是因为人类拥有丰富的情感,高级的思想。在他人哭泣时,我们能够为他人给出一个拥抱,一句激励,此时的我们是拥有同情心的。是为他人着想的,我们并不是电影里的“终结者”。

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全中国都与上海一样繁荣美丽。可后来我发现,一个几岁小女孩的眼界太小了,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曾也以为,但多人都和我的家人一样可爱,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看到“北大弑母案”时,我内心的震撼,甚至超过了当时看到终结者杀人时的感受。也许我不该用“甚至”这一个词——电影与现实是不同的。

但那将亲生母亲杀害的吴谢宇为何却表现的,如电影中的终结者如出一辙?

吴谢宇从小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中考第一。gre全球前五他的母亲以他为荣,却最后为他所害。吴谢宇,亲手终结了自己的人性,终结了自己的未来,终结了两个家庭的美好,他,变成了终结者。

失去了人性与同情的人与的工作机器有何区别?吴谢宇仿佛变成了学习机器人目中只有“题”,而无“情”。

后几部终结者中,他应女主的要求学会了笑,并且再也不杀人了。但如今的新闻却满布各种害人的杀人案。这不是因为计算机变得像人,而是因为人变得更像披着羊皮的狼了。

时代发展迅猛,“终结者”却越来越多。是因为人赶不上这变化了吗?也许,不要做终结者,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篇三:现在的教育】

现在的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闹得沸沸扬扬,它本该是向着成功的彼岸一步步走去,但他却转身,回头,走向了犯罪的不归路。

吴谢宇弑母案只是其中一件,而如今弑母案越来越多。而也有许多学生因不满老师管理而对老师大打出手,甚至发生了一起又一起弑师案。这也许这是学生的道德问题念。但还有一批又一批国家辛辛苦苦品样的人才奔向美国为美国做研究,留在中国的却在少数。为什么?因为教育,因为教育的失败!因为中国式家长逼迫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因为在中国,梦想与现实,还是会选择现实。而美国支持他们的科研,有专门的办公室,可以投身自己喜爱的事业中,而中国,大多数父母只是逼迫你选择另一条人生,而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家长也为此给你报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不关你是否喜欢。只是为了你不在社会上淘汰。但是,他们忘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却不支持你的兴趣。因为你的人生已经被他们计划好了,从你出生那一刻,就像一个牵线木偶。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必须服从权威。也许这有些可怕,但现实就是如此,当然,只是大多数家长。

现在八股式作文越来越多,许多作文空淡无奇,写来写去都是那几件,乏味,空洞。为什么?因为老师就告诉你这样写,因为你没有创造力。教育的权威,不但扼杀了个性,而且扼杀了创造力。一位美国教授对中国教授说:”你们比我们聪明,你们的学业比我们优秀,你们的奥林匹克也是第一,你们也学习能力也是最强,但是,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东西。“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真的很失败 。

也有些家长,太过溺爱。

在中国,一个孩子跌倒,妈妈扶,爷爷奶奶哄,爸爸清理伤口,其实就破了点皮。仿佛一点挫折也不养孩子收,殊不知,挫折才是成长。一次在超市,以为孩子因为妈妈没有给他买心爱的玩具,对妈妈拳打脚踢,妈妈在一旁躲闪,爸爸要出出手教训孩子,却被妈妈拦住,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平日在家中的地位。一次我回家,手里拿着拼图,一个孩子突然指着我的拼图说;”我想要。”他的母亲用祈求的目光看着我,孩子见我不给,竟大声哭了起来,还对我吼你到:“你为什么不给我。”我没理他,走了。这位家长也许没有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有许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我劝家长和老师们醒醒吧,教育不是权威,不是扼杀个性,扼杀创造力,分数并不代表一切,不能太过于看重分数了,也不能过于溺爱,不要走向两边的极端,请给孩子自己的一片天空!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