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晒晒我身边的牛人】
朱唇轻点,黛眉描画,花旦容颜,一丝陈清散满院,满身华翠美人香,水袖飞扬,兰指微翘,提气酝酿一曲《锁麟囊》,震惊四座。她是京剧牛人。过往的六年,戏台上的辉煌不断。我曾一度不以为然,谁料得那次台上她惊艳了多少听众。
学校的艺术节,京剧总是压轴戏。乐声徐徐响起,幕帘微启,花轿入目,赫然一人端坐其中,不见容颜已闻其声。“世上何尝尽富贵,也有饥寒怀抱,也有失意痛苦嚎啕,轿内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声音委婉哀呦,正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却又似一种通莹剔透的灵气,穿透空间,直贯云霄。轿帘微卷,玉手探出,似带嗔怒,“梅香说话好颠倒,蠢才只会乱解嘲”。我们台上台下似能透过珠帘望见她黛眉轻蹙,朱唇微抿,美目流转,似嗔似喜。呈过一只锁麟囊,帘后的美人轻笑却喝道,“囊儿何足道,救她饥渴胜琼瑶”。台下听者不禁将呼吸都放轻了,幕终良久,才恍然回神,掌声不绝。我不禁暗道一声,“真牛啊!”
她常出台诸此戏幕,却少有人知道她惊艳的声音和传神的动作从何而来。作为同班同学,我却知道她背后的付出,甚至看见她将自己代入戏中角色一遍遍排练。她头顶厚重而奢华的彩冠,却轻移三寸金莲,让自己的动作自然而不失戏韵。绯红的胭脂一涂,便整日洗不掉。她的手指时常因持续的紧张状态而微微颤抖。奢华的服饰让别人艳羡不已,然而对她来讲却是每日最沉的负重。她甘之如饴,对京剧的热爱已近痴狂,在负重的同时却感受着不同的快乐。她牛,牛在对京剧的表现力,更牛在对排练之痛苦的忍耐。
国粹,是文化底蕴的体现。脸谱、羽衣,满是韵味的戏词和回味悠长的唱腔彰显着京剧的牛气。而她,驾驭国粹的人,更牛!
【篇二:传承作文】
传承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爷爷是个票友,从小我就受到戏曲的熏陶。惬意的午后,老式收音机咿呀起来,悠扬的戏曲声飘忽而来,此时此刻,我总爱搬个小板凳,坐到收音机前,用手肘撑着发困的脑袋,坚持把戏曲听下去。童年时光,短暂而宝贵,戏韵陪我度过每个午后时光。
戏韵初相遇——
谁说学习戏不难的,单一个字就有很多音的转变!“乱世从全”这个词不准。戏曲老师的话音未落,失落与落寞便一起涌上了心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练习已久的曲目却没有长进,至今还是不够完美。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唱出《踏伞行》中陈时中老师的一丝丝神韵呢?
熟悉乐谱前——
“佶屈聱牙”的音阶在昏暗的灯光下让人心生倦意。“为什么每天都要练习呢?”无奈地合上乐谱。当时我多么想把乐谱狠狠地摔在地上啊,犹如放下很重很重的包袱……”“爱戏就要吃得了苦,这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一份传承!”老师的话回响在耳边。是啊,年轻人都觉得戏曲老土,那还有多少人还原意为戏曲传承出一份力呢?我收起烦躁的心,再次翻开架上那本发黄的戏谱……
晴朗的午后——
来咪来哆,哆啦嗦……配乐再次响起,老师在我身旁,细心地指导我的每一句唱词,纠正我每一个发音,“转音还是缺乏几分自然,能够再高亢一些就很不错了。”我沉下心,把每一句唱词的节奏都记在心里,把每一个起伏的音律都反复练习,阳光洒进小窗,也洒在了乐谱上。在练习室我似乎找到了那个曾经丢失的自己,在那里我似乎重新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澎湃力量。
戏韵伴我行——
每日清晨,我用婉转的戏曲迎接新的一天,每日傍晚水我用优美的音韵送走夕阳、反复听着经典唱段,求反复研究着戏中人物的一颦一笑。”龙儿切勿说痴语,将心比心娘解儿心情。一段《状元与乞丐》有悲有喜”;“三美朝遵礼出兰房,待晓堂前拜佛娘”,一段《团圆之后》有情有义。渐渐地,萧仙戏成了我青春最亮的风景。
慕然发觉,爱上戏不是因为它的声音婉转,也不是因为它的扮相唯美,而是在学戏的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传承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那一份对戏的执着,那一份文化的传承才是使我终身受益的瑰宝。
【篇三:戏韵的陪伴】
蝴蝶穿花,惊起一帘暗香浮动;烟雨半场,打湿几几缕记忆微凉。
你一袭素衣飘落人间,似那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浑身沾满了飘香的花粉,不知在哪个安谧的夜,飞进了我的梦里。
你华丽的舞姿将我引诱进这茶蘼的花开。你戏服上的燕儿呢喃,冠饰中的翡翠点睛,一颦一笑间,彰显灵动的神韵。
无法忘却你的陪伴,让我魂牵梦萦。
儿时,住在祖父家,在暖阳中浅笑安然。爷爷是个票友,从小我就受到戏曲的熏陶。惬意的午后,黄鹂婉转,知了鸣声,青蛙高唱,汇成一曲自然交响乐。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老式收音机咿呀起来,悠扬的戏曲声飘忽而来,在明亮的阳光中流动,欢笑。爷爷躺在长椅上休憩,手指随着旋律在打着节拍,偶尔情到深处,头脑还会轻晃。
暖风和煦,阳光轻巧,唱腔似鸟声婉转悦耳,似春雨如梦如幻,似清泉欢畅流淌。此时此刻,我总爱搬张小板凳,坐到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前,用白嫩的手肘撑着发困的脑袋,坚持把戏曲听下去。
童年时光,短暂而宝贵,戏韵陪我度过每个午后时光。与戏韵的初次邂逅,青涩朦胧。
年岁渐长,曾在书中读到戏曲之经典,兴味犹浓;有时,竟一个下午都泡在戏词的浓厚文风中。戏曲有诸多类别。但无论是哪种戏剧,戏词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是七言,有的是五言,还有的是九字。戏词精炼而不繁杂,意尽就止,绝不多言。暖阳倾洒,被疏离的花影筛下的光斑,落到我的书桌上,光辉映着光辉。
午后炎热,我总喜欢窝在家里,细细品味戏词中饱含的独特韵味,远忆那含蓄而又好似一触即发的情感。
青春期的我难免有诸多烦恼,哭、闹后听戏,仿佛那绵延的戏音可以治愈人心,抚平心灵的创伤。因有戏韵相伴,我的性情变得温和,不再乱发脾气。戏音如梦,带我走进一个芬芳四溢的世界,在那儿萌生所有的美好。
与戏韵的相知相通,心向往之。
后来,我有幸去观赏一场大戏《白蛇传·情》。灯光聚散,泡沫幻灭。只见演员端步出场,摇扇、挑眉、拂袖;一开口,便惊艳了岁月。花腔细嗓,兰指轻点,那步伐轻盈如燕尾掠过湖面,倚靠之间如垂柳般惹人爱怜。
眼神闪烁光芒,微托面,一闻声,诧变。场景不断变换着,人物的情感也逐渐高昂,台下的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人儿。戏音绵长,似竞相绽放的百花呈现出一派亮丽的风景线。清茶怡人,我沉醉其中……
童年,在牵动心灵的戏音中成长;渐长,在蓬勃简洁的戏词中发展;少年,在动人心弦的戏剧中展现。戏韵,伴我成长,给我无穷的启发。两袖清风的官老爷,满面春风的小书生,满腹诗书的温婉佳人,每个经典人物的塑造,都是戏曲文化的结晶,都浸润着文化的滋养。
时光清浅,记忆微凉;戏韵留香,相伴我心。
江边,淅沥的小雨渲染着岭南的墨色;绿波荡漾,垂柳低枝,古老的戏曲声忽远忽近陪伴在我身边。那青衣,花旦,似又浮现眼前,正拨开云烟,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