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探秘一本书的诞生】
我们小学生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书本,书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可是你知道书本是怎么来的吗?这个暑假,我和我的好朋友付艺涵一起参加了新华书店的“书香研学·小编辑”活动,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坐大巴车开始了这次旅程,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一位漂亮的老师就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带领我们先参观了图书展览室,房间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儿童书籍,有《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铁丝网上的小花》……看得我们目不暇接。
接着,老师又带我们去参观了编辑部的办公室,只见小小的房间里摆满了绿色植物,老实说这是因为工作累了可以让眼睛休息片刻。小小的房间里最多的还是书本,堆满了办公室的各个角落,桌上还有几本厚厚的大字典和各种稿件,可见编辑的工作是多么繁忙啊!
老师还告诉我们,一本书的诞生要分这样几个步骤:作者发来的原稿,文字编辑的责任是要保证“三校一读”,校对3次,通读1遍;美术编辑则要负责插图、封面封底以及排版;接着是装帧设计,设计师要把书本设计得让人耳目一新;当所有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准备印刷。
我们跟随老师的步伐,一起参观了印刷厂。伴随着一台台大机器的轰鸣声,一张张白纸都被印上了美丽的图案,再用胶封好,经过剪裁装订,一本书就完成了。最后一箱箱书会从印刷厂被运送到书店,书就这样被摆到货架上了流到了我们小读者的手中。
这次的出版社之行让我们收获颇丰,明白了书的诞生过程,让我们更加喜爱读书了,希望以后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小作家!
【篇二:书桌】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张落满灰尘的普通书桌。它被压在两大箱书的底下,可怜地露出一个桌角。
那书桌曾经是我的好伙伴。一二年级的时候,书包里多了一本厚厚的口算题卡。有时好长时间算不出来,想放弃又不愿意轻易放弃,于是在痛苦的挣扎中不自觉地敲桌子,清脆的咚咚声每回都能使幼小的我重新燃起斗志,又能够继续奋斗下去了。
有时候作业写累了,就会把桌上的作业一推,趴在桌子上,愣愣地望着窗外的鸟儿,我热衷于这件事,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飞来一只不同的鸟儿。假使忽然飞来一只,可是因为写作业错过了,岂不是遗憾。于是我就等啊等,却忽然又怕妈妈突然进来,就只好再把作业拿出来了。
那书桌不光是为写作业而生的,更是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的好地方。在一个天气不是很好的下午,叫上几个好朋友,拿上几个玩具,就能尽情地玩一下午。有时候跟谁闹点小矛盾,我就用力在桌子上刻下几行歪歪扭扭的字:“我再也不跟谁谁谁玩了。”可是再遇到他时,又赶忙打招呼。桌子上的字也就被我们选择性的忽略了。哎,谁叫我们记性这么差呢。
有时候也在那书桌上画画。我从来不管桌子上纸的大小,就只是拿着手中的油画棒画。一幅画可以画一整张桌子,有的能够轻松擦掉,有的却很固执地待在桌上,于是就只好让他们永远地留在那里了。各色的笔道和先前刻的歪歪扭扭的字,也抱在一起,肆无忌惮的嘲笑我了。
后来,我渐渐大了,也长高了,那个矮小的书桌也不再适合我了,于是只能沦落为角落里放书的存在。
我同情它啊,因为再也不会有位小朋友在它上面写字、画画,甚至是刻字,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