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她会弹钢琴、唱歌、跳舞和画画。她最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有时她像小黄人一样萌,有时她又像老虎一样凶,不管她像小黄人还是像老虎,我都很爱她,像她爱我一样爱她。
生活中妈妈总喜欢把我打扮成小公主,经常给我穿一些可爱的有动物耳朵、尾巴的造型服,我对妈妈说:“我都长大了,能不能让我穿的成熟一点儿?”妈妈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样多可爱。”瞧,妈妈真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但是,每当我犯错时妈妈就没这么可爱了。记得有一学期接连两次数学单元测试我都把排序的题做错了,妈妈看了试卷后狠狠地用笔敲了一下我的头,严厉地说:“错一罚十!”
我含着泪改着错题,心里想:这时的妈妈简直是个十足的恶魔!虽然我心里这样想着,但我知道她的严厉是希望我尽快改掉粗心的毛病,我只好认认真真的改错。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让我又爱又怕的妈妈。
【篇二:迎接期末考试】
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心里面很紧张。
这一周复习,我的状态一直没有在,但是,经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道理以后,我渐渐地找回了态度,在复习的时候,老师让做题,我有的题粗心,本来自己会,但是就因为粗心错了,我在语文复习的时候,老师让做报纸的时候,我会认真审题然后再做,老师让默写过的基础题,我都没有错,数学每次做题的时候我也会认真的看题,数学老师说,考试的卷子都不难,都是靠仔细认真,考得高分,老师也让我们做了做上一年的期末卷,却时都不难,都是一些基础题,所以我在考试的时候只要沉着冷静,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就可以考个好成绩,语文老师说,考试的时候前面是基础题,后面就是阅读题和习作,我的阅读题不能的很多分,但是我要在前面的基础题拿分,不能丢分,阅读题的时候,多读几遍短文再答题,认真地思考,写作文的时候,认真审题,知道作文主要写什么了以后再写,英语考试前面是听力部分,在听力部分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地听,在笔试部分的时候主要就是单词、排序句子和短文阅读,单词和排序句子都是书里面的,所以这两个题不能丢分,在阅读题答题的时候,里面都会有写句子,每个句子老师都讲过,只要认真写就没有问题。
在明天考试的时候,只有一个法宝就是认真,只要认真就可以达到一个满意的成绩。
【篇三:《基因密码》观后感】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BBC记录片《基因密码》,很有趣。
这部记录片介绍的是“DNA”这个神奇的东西。“DNA”学名“脱氧核糖核酸”,它存在于任何生物中,包括植物。当动物、植物还处在胚胎或种子阶段时,DNA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生物的长相、习性、健康状况大部分是DNA决定的。
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在高倍显微镜下看起来像一团乱麻,互相缠绕着,非常混乱。事实上它是一串十分精确的编码。这个编码串只有“G“、”T“、”A“、”C”这4个字母构成,不同的字母代表了不同的碱基,这些字母的排序密码就决定了动物或植物将会长成什么样子。
我们体内的DNA是由谁来决定呢?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的细胞中有一队字母组合,妈妈的细胞中也有一队字母组合,两者一结合,就有了一组新的DNA,也就构成了我们的基因密码。
DNA无处不在,我们看的书、我们用的布,这些以植物加工而成的东西中都能提取出DNA。
随着科学家们对DNA中的密码破解得越来越清晰,我们能利用DNA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比如:可以通过比对人体细胞中DNA排序,判断是否有遗传疾病,这样可以在发病前提前治疗。
目前DNA中大部分遗传密码已经被破译了,但还有不少是人类未知的,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破译基因密码一定特别有意思。
【篇四:《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
什么是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一瑞典人在著书中提出的一种高效专注时间段的工作法。简单来说,是以二十五分钟专注工作,五分钟休息为一个番茄钟周期。分析真正的问题,想达到什么的效果,然后专注于效果的活动,直到完成工作活动后反思其是否重要。与此同时,每个番茄钟顺利结束后,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奖励,以保持一个可持续专注工作的步伐。
一般番茄钟工作法可分为:休息、排序、工作、休息、工作等等循环反复。比如我们在进行番茄钟工作时,就需要以一种充沛清醒的状态为准备,然后花个几分钟对一天当中的活动清单进行轻重缓急排序,最后是以番茄钟的形式开始工作投入其中并有规律地进行间接性休息,以保证劳逸结合。
书中还提到,因为人的短期性记忆一般最大为七个记忆点,这就是为什么银行让我们设置的密码为六个的原因,所以说我们在懂得大脑记忆周期的基础上,利用其特点来合理安排我们记忆内容与时间,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番茄工作法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进行高效分配工作任务,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做大于七项的任务活动时,就可以将它们按性质分类拆分,让它们重新组合成更易操作的记忆点。
另外,导致番茄钟中断的原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包括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自我内心的分神,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将计划外事项或头脑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继续专注于番茄钟工作中。但是如果事项真正紧急,还是得先去处理,然后再来重新开始二十五分钟的番茄钟。
我还学到,如果在番茄钟内提前完成任务,就不应该马上投入另一个番茄钟工作任务中,而是继续在本次番茄钟内重复学习任务内容,总结经验与温故知新,这样才算是让番茄钟工作法发挥它真正的效用。
【篇五:于碎片中寻找到整合】
对于当今生活的便利化和信息化,我们生活节奏和时间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生活虽然会让我们的生活不能够寻得静谧,不能够更好的寻找到生活中的闪烁点与感受生活的意义,总会如一个体现布偶被时间所操控,但其的好处也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其作为时代发展的标志,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生活的便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而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更多的是规划自己的时间,从中寻得属于自己的灵魂住所,来整合自己一天的信息与体会。
罗伯特伦兹说过“想产品和服务一样,计划如果被管理者作为进行战略决策的工具那么他本身也必须被加以管理和塑造。”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对于我们每日的规划。
将碎片细化:
生活是碎片的,那么就将其细化,那么显然一个早晨是最为合适,每天的早晨我们便可以提前十分钟的时间去细化规划,将我们每日的生活变成一个个碎片的单位,将其与你每日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物的每个时间点与留下的空闲时间所对应,而并非是将一切有时间去自行的操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生活的轨迹中真正的去按自己的规划前进,真正的在体验生活。
将碎片排序:
生活是杂乱的,那么我们更应该将剩下空闲时间中我们所想要去追求和体验的东西分类,从而将遗留下来的时间去一一的按着所规划的类别前进,这样才会在碎片中寻找到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从而更为有效的提高自己对于其的体验和见解,而并非一切杂乱无序,寻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线路去完整的做完自己要想做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质量。
将碎片整合:
生活是丰富的,一个人都会有许多新鲜事物的产生,而自己也会有许多的体会与感悟,或许你觉得在睡前对于你一天的回忆与整理是多余的,但我认为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一个人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一天的所为所感,才能将你碎片化的信息得到一个系统的整合,从而更为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才能更为实在的调整自己,迎接更美好的明天。这样我们的人生在就能迸发更多的生活活力。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用信息所碎片化的时代,那么我们所应该做的并不是去强调其的负面,取而代之的是去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去有效的利用好这些碎片将其细化、排序、整合。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有效率,更显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