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的旅途】
我是来自大自然的风,从我产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我的归途。我想我此生一定漂零、孤独,因为我停不下我前进的脚步,但是我错了,有四季的陪伴,旅途便不会孤单。
我去了第一站——春,那是一片充满绿意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舒畅的地方。我轻飘的走过去,唤醒了小草、花朵。他们欢快的迎接我的到来,鸟儿为我亮出了它的响亮、清脆的歌喉;树枝上刚冒出的绿芽,也因我的到来,献上了一支优美的舞。
我又来到了第二站——夏,这儿有些炎热,但却充满了开心的味道。我看了那些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玩耍时的金色头发,听见了他们的欢声笑语,触到了他们的快乐、纯真。我参与了他们,和他们一起打闹,并为他们带来了清爽。
接着我去了第三站——秋,智利都是忙碌的身影,一大片一大片金色的麦浪,一批一批金黄的果实,这里有麦香的硕果,我沉醉了。我想,这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刻了吧!我缓缓的向他们飘去,请允许我,为你们的辛勤带去安慰,请让我把我的祝福带给你们。
最后,我来到了最后一站,第四站——冬,这一时刻的我,应该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大家都在家里享受着炭火所带来的温暖,而我只会给他们带来寒冷。然后我在一片白雪皑皑中飘荡。后来,我找到了梅花妹妹与她作伴,并且对她吟诵了古今人为她岁做的诗词,她开心的笑了,我也为她高兴。
我结束了我这一次的旅程,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结束。我想为纯真的人们做点什么。
若有风,请允许我为你们带来快乐。
若有风,请允许我为你们带来祝福。
若有风,请允许我为你们带走烦恼。
若有风,请允许我为你们带走泪水。
若有风,请允许我为你们带去思念给远方。
【篇二:我努力读懂李逵】
他,率直中带着几分可爱;他,残暴中有着无数耿介;他,犹如一百零八颗星辰中最独特的一颗。他的血性和孝顺撼动千万古今人。没错,他就是李逵。
还记得多年前初读《水浒》,我是极其讨厌这个人物的,觉得他像一条嗜血的恶鲨。从此书开始写李逵起,我们便只知他是一个曾杀过人的监狱牢子,却并不知他为何杀人。所以他所定格在书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杀人无数的狂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读懂一些人情世故。因为升入初中的“必读书目”而让我再次翻开《水浒》,也让我开始对李逵有了一次深入解读的机会。
还记得李逵杀小衙内的那一回,朱仝气急败坏,许多读者也像从前的我一般讨厌李逵,但细细想来,便真相大白了。这次命案的主谋者是宋江和吴用,运用“断后路”一计使得朱仝不得不上梁山。朱仝本应怪罪的是宋江和吴用,并非李逵,他却因为要维护宋江的面子,不能将心中的怒气发泄出来,只好将气都撒在了李逵身上。李逵不但替他们背了黑锅,而且也挂上了一辈子都去除不尽的“残忍”“没人性”的罪名。李逵在推诿和忠义之间选择了忠义,这般抉择,又谈何容易?
许多人都认为,李逵是粗鲁而不讲理的,就比如那次他在梁山上说“大家一块去剿了那鸟朝廷,晁盖哥哥做大皇帝,公明哥哥做小皇帝,吴军师去当国师,我们都去做将军!”这段看似出言不逊的话被许多读者唾骂,而这中间所透露出的李逵的情感和难以言说的苦衷,你又读懂了几分?
宋江是押司,晁盖是村长,林冲是教头,鲁达是提辖……唯有李逵出身于农村,母亲两眼失明,哥哥还在为别人家做工,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他自然就会想着飞黄腾达。穷则思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记得李逵去接母亲上梁山时所说“俺铁牛接您去享轻福啦”。由此看出,虽然李逵在外叱咤风云,但内心是时常牵挂着家中的,他的那些话语蕴含着多少孝心和远大的理想啊!
李逵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不像宋江的忠义两全,也不如武松那般豪放洒脱,他的魅力是浑然天成的。如果他们最后没有被朝廷招安,也许天下局势会因此而变。李逵也不会陪葬于宋江,而是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上苍赋予他如此般性格,就是让他去创造更多……
坐在窗边,翻开《水浒》,看着李逵那精致的人物图画,品味着他的忠义、孝顺、淳朴、爽朗,仿佛我已读懂他的一切,与他一同看风云,率性人生。
【篇三:合影作文】
那是一张合影,一张喜鹊与笼子与蓝天与白云的合影……
——题记
我坐在房间的阳台上,看手中的书。我虽然是在看书,但目光始终瞥向窗外。我希望出去走走玩玩,可妈妈说的“要读好书”的话像紧箍咒一般囚禁着我。因此,我感觉到窗户也隐隐约约变成了一个牢笼。
好巧不巧,我瞟到了我新买的一本书,我想起了在书店拿着书的我。我拿着书笑盈盈的,拆了一半的包装纸也证明了我当时的兴奋,手里抓着撕下来的一条包装纸。是呀!这本书是《肖申克的救赎》。天啊,我只看过它的电影版,很火,我还真想看看他的文字版呢!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的情景,那时我在小视频上看到了他的电影解说,我对妈妈说:“妈妈,你给我放下这部电影……”没想到,真没想到今天能看到文字版。”(作文WWW.zuoWenBa.neT)
是啊!我怪不得那么高兴。我准备往下看时,恰巧看到书本上的图片,这是一张喜鹊与笼子与蓝天与白云的合影:一只喜鹊咬着已经啄开的锁,站在一个打开门的笼子里,前面是蓝天白云。下面写着一句话:“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多么美妙、立志的句子。我想,自由总是有的,我并不应该这么丧气。何况我相信妈妈说的“要读好书”的话确实能为我们的人生奠基呢?何况我相信我们读书确实能知古今人、晓天下事、懂世间理呢?何况我相信我们如果能博古通今就能更好的自由行走,走得更稳,更远呢?
这时,妈妈走进来对我说:“看书时间已经结束了,可以出去玩玩了。”我一听到能出去玩,紧锁的眉毛舒展开来,就像雨后天晴一般。但此刻,我却不由自主的坐下来继续读书写字了。
【篇四:思齐与自省同在】
中国古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现代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由此可见,古今人的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如果思齐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自省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思齐与自省应该同在,帮助我们提升,帮助我们成长。
思齐是攀登理想之峰的阶梯,自省是保障安全的扶手。
“仁“是他终其一生推崇的学说,学习是他不断奋斗的动力,教人是他从不厌倦的目标。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为什么能够走向学术的巅峰?是因为他善于学习,他以郯子、老聃等人为师,学习他们的长处;是因为他以辩日的两小儿为镜,发现自身学识的狭隘。正是因为他学而不厌的态度与反省自身不足的勇气成就了他的辉煌。
思齐是到达成功之岸的船只,自省是提供动力的引擎。
当大多数人还自诩“中央帝国”时,徐光启已经意识到西洋科学的进步,他虚心向外国传教士学习,潜心研究,最终翻译了西洋的数学书《几何原本》。因为他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因为他能意识到向西洋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最终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用西洋的进步弥补了中国的不足,因为他善于学习,能够反省,所以为人民留下了一座光辉的科技文化丰碑。
思齐是飞跃荆棘之丛的翅膀,自省是支撑飞翔的风力。
浩瀚的宇宙留下了人类的足迹,渺茫的空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神州”系列、“嫦娥一号”……这些高科技的构造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努力能完成的,也绝不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能实现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正是从国外吸收精华,用其完善了自身的不足,因为他们能够自省、思齐,所以中国才能在宇宙中跨出一小步,在国际上跨出一大步。
无论是个人的奋斗史,还是民族的奋斗史,都告诉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去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更要在自己的世界里竖一面镜子,随时反省自己的不足,思齐与反省应该同在。
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曾让中国人吃了亏,这些印迹永远镌刻在了中国人奋斗的历史上,促使今人以谦虚的姿态、思齐和自省的精神态度走出了一条逐渐完善自身的路。它也将是后人永远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