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相关作文

【篇一:捉田鱼】

这天,秋高气爽。妈妈将我唤到她的房间,对我宣布:“今天我们要去榕江捉田鱼!”听到妈妈的话后我立马回复:“那我们赶快出发吧!”于是,我们开车出发!

鱼不是都生活在水中吗?田里怎么还会有鱼呢?等到了榕江,我才真的看见田里都是大大小小的鲤鱼,就在我迫不及待准备挽裤脚的时候,妈妈说:“我们一会儿要先爬山,才能烤鱼。”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一点也不难,还是赶快拿起东西向山上出发吧。来到山脚,那山就像房子一样高,我和妈妈都愣住了。我想赶紧调头回去,可是我还没吃过田鱼,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不能错过。于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走了上去,历经辛苦终于到了山顶。那么下一步,就是捉田鱼了!

到了稻田里,那鱼太机灵,又太滑,我一条都没抓到,非常沮丧。妈妈说:“你可以的,坚持一下,有点耐心。”听了妈妈的话,我重新振作起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我终于抓到了一条鱼,而且还很大呢!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越抓越起劲,越抓越娴熟,最后我们抓了很多田鱼,拌上特制的作料,终于吃上了美味的烤鱼,可真香呀!

榕江的侗族在初秋时节,稻谷成熟,也是稻田里的鱼最肥的时候,会开田放水,捉鱼,烤鱼,庆祝鱼粮丰收,这就是烧鱼节!这次榕江之行不仅让我体验到这个传统习俗,还让我知道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真是一次开心的经历。

【篇二:雨中游砲台】

昨晚大雨,早上起来见有阳光,心中暗喜,那是因今天我们要去砲台海滨文化广场采风的缘故。谁知乘车来到目的地,却是“西边日出东边雨”,我不禁皱了皱眉。既来之,则安之,无法!

走进大门没多久,雨开始淅淅沥沥,我们只好到舞台上躲雨。雨水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远处凤凰树上,几点鲜红在风中摇曳,开得正盛的龙船花朦胧在雨里。

我耐不住躲雨的无聊,与好友一起撑伞观景。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石雕建筑,是一艘扬帆的船,船帆鼓鼓的。在帆船的下方,写着“竞渡”两字,我脑子里一下冒出了“百舸竞渡”、“激流勇进”、“力争上游”这些词语来,这座雕塑一定也是象征着拼搏进取。风雨渐大,积水上涨,眼前的帆船仿佛乘风破浪,奔向远方。

一会,雨竟撒野似地倾泻,成了落汤鸡的我不得不回到舞台上。远处的榕江大桥雄伟地横跨在榕江上,浓浓的雨雾中,桥面上各种各样的车辆如鱼儿在游弋。

雨渐渐小了,停了,我们迈向“长城”。城墙上五座砲台,卧着五门大炮,炮身上铸有“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大清乾隆十三年造”的字样。铜色的大炮,威武又霸气。清顺治十三年,清兵筑此炮台以抵御海寇的侵扰,使海寇的船只进不了内河。顺治十七年,郑成功与清兵在此周旋三个月之久。闭目间,似有巨舰千余艘,隆隆炮声在耳边回旋。

向东不远,便是京北渡。潮剧《苏六娘》中脍炙人口的唱段——桃花过渡,过的就是这个渡。正前方,便是榕江,雨雾轻纱般笼罩着江面,江水粼粼,远处的景色如梦似幻,好一幅“江南烟雨图”。

太阳又出来了,淡金色的阳光缠绕着我们,树木被镀上一层明艳的色彩。雨水从叶尖滴落,滴在我们的头上,凉丝丝的。经过大雨的洗礼,一切都焕然一新,绿叶更青翠,红花更艳丽,心情更美好。

怀着美好的心情,踏着一地的雨水,我们走出这个富有特色的广场。

【篇三:湿地公园写景作文】

今天,我随着“圆梦工坊”的队伍来到了久闻其名的塘埔村采风。塘埔村濒临榕江北河,位于渔湖东部。这里江河交汇、沃野广阔,昔有“鱼米之乡”美誉,是榕江岸边一颗耀眼明珠。

塘埔湿地公园

我们笑着跳着,向东边跑去,拐了个弯,来到了塘埔湿地公园。眼前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臭烂的垃圾场了。“哟,什么时候焕然一新啦?”我带着问题走进了这个美丽的花园。

一阵花香扑鼻,仿佛穿越了我的全身,“哗哗”的流水声贯耳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水车,它竖立在人造湖里。我坐在湖边的一块木墩上,观察着,思考着,它是怎么运转的。这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这座巨型水车,是用电池使它转动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转过身去,原来,说话的是我们的导游,老师让我们称呼他“校长”,他穿着一身西服,一双油光滑亮的皮鞋,看上去就是个知识分子。“这个湿地公园,始建于2017年,……”校长的讲解让我们对公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几只鸟儿飞了过来,阳光普照,微波粼粼,青草茵茵,百花争妍。让人犹如邂逅了“小桥流水人家”,置身于仙境之中。

塘埔村落

我们离开湿地公园,进入塘埔村。改革开放之后,这里的工业快速发展,农田面积由3000亩减到了700多亩,而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却越来越好。因此它有了另一个名字:塘埔工业村。

站在旧村落前,映入眼帘的是八个大字:“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校长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说道:“1945年12月,日本鬼子伙同驻西寨伪军七十多人再次入侵塘埔,塘埔壮士英勇还击,由于敌强我弱,我乡不幸沦陷。随后,日寇杀人放火,在一夜之间烧毁了十八处房屋……”我屏气而听,“原来这里还有这段悲壮的历史!”

绕过篮球场,踏着石铺的小路,沿路我们又参观了文化广场,路边的七块大石碑上雕刻着:忠、仁、义、礼、智、信、孝。首尾两块石碑是“忠”与“孝”,它教导人们:与人忠,居处恭,立忠信,执事敬,不重则不威,不忠则不固;孝,千经万典;孝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塘埔人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文化广场上的“宜彥亭”与“孝悌长廊”便是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的最好诠释。

饱览了塘埔的美景,了解了这里经济、历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里多了一种特别的情感,我坚信:未来的时间里,这颗镶嵌在榕江边上的璀璨明珠一定会更加明亮!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