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节叙事作文】
我们这边有一家川菜馆,特点菜是“水煮鱼”非常好吃。
菜一上来就使人束手无策。色色俱全:红的鸭血泛着迷人的油光,黄的芽菜宣传在-周围,青的黄瓜切生长条状,使人垂涎三尺,绿的大葱陪衬着白中带黄,黄中带绿的白菜,大片菜围成一个大圆形,像一朵开得正旺的七彩花。中央裹着最重大的煮菜:鱼。鱼被切成薄薄的鱼片,鱼片上充满了红彤彤的辣椒和紫灿灿的雪菜,别具一番风韵。
水煮鱼的做法很简明,将鱼片、鸭血、芽菜、黄瓜、白菜和雪菜放入锅内,然后淘一锅水,接着把辣油到上去,这时候水已变红了,把切好的菜娃娃一圈一圈上去,然后将大葱、麻花、豆瓣酱、花椒放入。开大火煮,水立刻涌动起来了,全部的菜娃娃跳起了肚皮舞。煮开了,它的滋味也就全融入在汤里了,汤的芬芳也钻到了菜里。气息全都疏散了出来,有辣油、辣椒的火辣,有麻花、大葱的香麻,有雪菜的酸爽,啥滋味都有!
开端吃水煮鱼了,筷子一伸下去,霎时捞到一大把菜和鱼,全部菜都被夹到了,早已垂涎三尺的人们急不可待的一口气塞进嘴里,立刻麻辣、酸爽还有火烫都涌上心头。朋友们吃了就停不住了,辣得吃上了瘾,一口接着一口往嘴里送,上的不得了,直到一锅吃完了才甘愿。水煮鱼最大的特征,即是酸辣过瘾,四川人的模范是:要末就不辣,要辣就要最辣!把吃辣的朋友一吃就会爱上四川,爱上“水煮鱼”!就非常会吃辣!
“水煮鱼”不愧是川菜的特点菜。人们一吃就会击节称赏,它色、香、味俱全,一吃毕生难以忘记那非常的麻辣味儿,一吃就会悠久记取火辣辣的四川,记取火辣辣的四川!
【篇二:半日打工记】
上个星期天,我在舅妈店里做了半日打工妹。
舅妈的店开了半月,我一次也没去过,这次好不容易找了个空,去打工半天。上午十点半,老妈才刚起两个小时呢,店里都有四五桌人了。有些吃的不亦乐乎,甚至摇头晃脑,还要和身边的人讨论讨论哪道菜最好吃;有些桌子上的已经吃完了,还在焦急地等待下一道美食的到来。外面舅舅一改往日吊儿郎当、尖酸刻薄的形象,里里外外地跑着。外公高大的身影也一直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哦,是在上菜呢!
我还以为是我看错了时间,呆呆站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去帮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微风吹来,香樟叶子上的水珠打到了门上。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舅妈一会儿做着雪菜肉丝,一会儿把烧鸡放进锅里,一会儿去看看汤好了没有,一会儿又将水煮牛肉装盘,真是一点都没有息。
我选择了帮忙点菜、算账、上菜,都是简单的活儿,不过有时也会去厨房打个下手,洗洗碗什么的。虽然我的丹阳话不算特别好,但毕竟从小说到大了,和客人们正常交流还是没问题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来了一个安徽人,一上来就说了一大堆我听不懂的,我还以为是丹阳话,便去求助舅舅,结果舅舅也一个字都听不懂。后来他说了一句不标准的普通话:“我是安徽人,听说你们老板是安徽的。”我们这才明白,连忙去请了舅妈的妈妈,果真两人交流十分顺畅,最后还给他打了八五折。
十三时,终于吃上了午饭,舅妈特地为我做的猪肝,来补血。下午在店里打扫了卫生,舅舅去打游戏,我又顶替他帮舅妈去买菜。那时的雨下的大了些,我们也没带伞,就在雨中“漫步”起来。舅妈左手提一带肉食,右手和我共提一袋大米我的右手提两袋蔬菜。她额间的发湿了,只用手轻轻擦拭了一下,右手大拇指上的老茧与一圈红印,书写了她嫁给我舅舅三年来的所有辛劳。雨滴似小银针般落笔,不过针尖是软的,也许是不忍心再给她的额头标记了。
疼,心尖上,隐隐的有些疼。若问为什么,也许她的那本菜单会给我答案。
【篇三:快乐的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人都早早地到了老家诸暨,想早一点儿过上个快乐的春节。
一到老家,爷爷奶奶就把热气腾腾的手工汤圆端给我们吃。这美味的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吃完鲜美的汤圆,我们便一起去做老家最有特色的团圆粿,做团圆馃时一定要要把米粉剂子捏成碗形,再放上雪菜豆腐肉馅,如果做团圆粿时,皮子是很容易粘手的,这时候要涂上一点猪油才行。我走的是像小笼包一样的粿,里面包的是肉,还有一种青绿色的粿,外面有一层珍珠大米,里面包的是豆沙。最有特色的是一种金元宝形状的粿,里面包的是豆腐和萝卜丝,这种粿象征着财源滚滚。
我和妈妈做完了粿,爷爷就带着我、妹妹和姐姐一起挂灯笼、贴福字。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晚上。爷爷打开电视机,我们边看春晚边吃年夜饭。放烟花了,现在正是十二点整,我和妹妹急忙跑出家门,去院子里欣赏五彩缤纷的烟花,彩色的“丝带”直入天空,忽然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啊!真美,有的像瀑布,有的像满天星,有的还像鲜花盛开……”我迫不及待地拿相机把这美好的情景记录下来。
一会功夫大年三十就过完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快乐、美好的2018春节。
【篇四:学农感受】
当听到学农活动时,就像从远处飘来一个悦耳的音符,瞬间使我们紧张的学习氛围得到舒缓,让人心情激动又有些好奇。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课本里学到的“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投身其中时,那又该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车子一路颠簸,我和同学一路欢声笑语,也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良渚农场。
老师宣布今天学农内容和注意事项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奔向各自的那片土地。
我们先从挖地瓜开始,每个组都有两把铲子,五个人聚在两个土坑上,两个挖,三个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开始后不久,就有人挖出了地瓜来,随后,又有断断续续的欢呼声传来……不过,每个地瓜都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挖到了大的,就有一群人围过来看;挖到小的,根本不好意思说出去。
接着就是掰玉米和摘毛豆了,可是我们来到我们班的那片玉米地里根本没有玉米,似乎说是被之前的学生洗劫一空了,但我还是以我独有的、犀利的眼光发现了两个,我视这两个玉米为珍宝,悄悄地放进了自己衣服口袋。至于摘毛豆,还是很有意思的,放眼望去,毛豆杠子挤挤挨挨,似乎不容我们“侵犯”,一开始,我们在毛豆丛里艰难地行走,伴随着“沙沙”声,突然,有人想到:“可以把整颗毛豆杆拔起来呀!”于是,有人带上手套,有人拿着袋子,就开工了。挂在豆杠上的毛豆,个个饱满,像极了挺着个“大肚子”,表面带着一层细细的软毛,不小心还会扎到手。我摘下一个豆荚,剥开一看,这不是妈妈烧的“雪菜肉丝毛豆”里面的毛豆吗?
我正想的入神,不知谁拔的太过用力,磕了我一下,我一看同学们到过的一片田地里寸草不生(虽然老师给我们的任务并没有说要拔,但是他们都说自己帮助了农民收割)……在农场里,我们还品尝到了同学们合作烧出来的美味年糕,我们吃的津津有味,整个农场里充满着和谐一家人的氛围,果然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最开心。
这次学农,我深深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生活,我想,做好这些耕作和播种就更难了吧,劳动生活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我敬爱他们,也会更珍惜我们平日里一日三餐的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