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包子】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大早,妈妈把我送到葫芦丝教室上课,便去菜市场买牛肉,说中午我们包牛肉包子吃。
下课了,我和妈妈急匆匆地往回赶。一到家,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是和粉,和粉是最重要的程序。妈妈先是在面粉里加入适量的酵母粉和泡打粉,然后一边加水一边揉,一直揉到面团发软为止。我用手轻轻一按,面团就凹下去了,但马上又弹了起来。妈妈说这样了面粉才算揉好了,但这样还不可以做包子,还要等面粉发酵了才能开始做。接着,妈妈就开始拌牛肉馅,加入辣椒、大蒜、生姜。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馅就拌好了。
等待的时间好漫长啊!过了一个多小时,面团开始发酵,比原来的面团大了近两倍,像一个充气娃娃。妈妈把大面团揉成长条形,再把它均匀地切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把小面团擀成圆形,这样就可以做包子了。
妈妈教我先把包子皮放在左手上,再放入适量的牛肉馅,一边转一边用右手把四周捏成一道道褶皱。因为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做包子,老是捏不好,蒸出来的包子,一个个都裂开大嘴,望着我们笑呢!后来,我们越做越熟练,包子也越做越漂亮。我把包子做成心形、元宝形、宝塔形,妈妈直夸我心灵手巧。
香喷喷的包子蒸好了,我一口气吃了四个。吃着自己做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篇二:我微笑着走近你】
开水,酵母粉,高粱浓缩液……奶奶正娴熟地酿酒,闻着一点点溢出坛子的酒香,看着爷爷小酌一口后如痴如醉的神情,我疑惑:就有那么好喝?
我也曾偷尝过,小口酒下肚,只觉得涩嘴而又辛辣,四肢与肚里都感觉火辣辣的,全然没有放在坛中那般香醇迷人,这算什么好酒?父亲带来的酒哪个不比它名贵,不比它可口?这只不过是粗糙的农家酒罢了。
爷爷爱在饭后饮一小杯酒,经常,吃完饭,奶奶在厨房收拾碗筷,爷爷躺在那枯青藤椅上,半眯着眼,摇摇头,一副享受的模样。
爷爷好酒却不嗜酒,偶尔叫来三两个好友,就这一盘油亮亮的花生米,谈天论地的说上几个钟头,小院下午,被老人们的撞杯声调和得异常愉快。我想,酒不过是个排忧消遣的东西罢了。
日子如坛中酒般慢慢减少,老人们也在不断变得更老,好友们不再来小院喝酒了,但爷爷仍保留着饭后一杯雷打不动的习惯,我有心制止,却被爷爷拒绝,他颤巍巍地端起酒杯,说:“孩子,你不懂,酒是生活,笑着接受它……”
酒是生活?微笑面对?
直到有一天,爸爸走过来,对爷爷说:“爸,张老走了,要不我扶您去看看?”“不了,那里闹得慌,还是一个人在家喝酒舒服……”接着爷爷盖上毯子,不愿再说话了。话虽这么说,可我分明看见爷爷眼中有悲伤淌过。
后来,所有人都离开了,只剩下藤椅在小院里孤单地摇,老猫无力地趴在稻草窝里,院子里很静,就像某一个阳光步走近中,我明白了:农家酒虽然粗糙,但却满含了人们的生活与汗水啊!酒,正好的下午。奶奶在厨房里忙碌,几位老人谈着“你家收成怎样?”“村头老李听说可能下棋哩!”“你家啥时抱孙子……”我笑着在小院里捉蝶拔草……再回神,却已泪眼朦胧,枯青椅上,仿佛爷爷还在对我说:“酒是生活……微笑面对……”爷爷,我记住了。
我微笑着走向桌前,端起永远预留在桌上的酒,抿一口,还是从前的味道,但似乎又多了些说不出的感觉。再一步确是生活!我,也学会了微笑着走近你,微笑着面对。酒啊,你的魔力!
开水,酵母粉,高粱浓缩液……妈妈也开始学着酿酒,闻着一点点溢出坛子的酒香,我不禁笑着说:“好酒!”
【篇三:做彩色馒头】
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吃馒头,但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今天,妈妈说我们要自己试着做做玫瑰花馒头和小猪包,我听了也跃跃欲试。
我们先把要用的紫薯、南瓜蒸熟捣成泥,酵母粉温水化开,与糖水、紫薯泥、南瓜泥一起倒在面粉里,在盆里揉成光滑的面团,静置四十几分钟发酵成原来的两倍大后,就开始做馒头了。
先做玫瑰花馒头,我们先用擀面杖把紫薯面擀成五片又大又圆的,圆片,这可难倒我了,我不会擀面皮,怎么办?我只好请教妈妈,妈妈说,擀面皮的时候,要一手推一手拉,这样面皮才会转动起来,就可以擀的又薄又圆了,我一试,果然方便了很好,面皮擀好了,并排叠在一起,中间用筷子压紧,卷起来,再从中间切开,两朵漂亮的紫色玫瑰花就成形了。
接着做小猪包子,把黄色南瓜面擀成大圆片,把事先准备好的红豆馅包进去,团成圆圆的包,再用紫薯面做出猪的耳朵,鼻子,还有尾巴,分别按在相应的位置,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猪就出现了……放进蒸笼里蒸一会儿,香气就冒出来了,拿出笼,吃一口,真香!没想到第一次做馒头会如此成功,自己做的吃起来果然“风味不同”啊!
【篇四:妈妈的味道】
我喜欢的美食有许多:香甜美味的蛋糕点心派,劲道柔滑的面条……可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包子,因为包子非常的美味可口。
雪白而又透亮的皮儿,小巧玲珑,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凑近一看,皮光滑油亮。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使人垂涎三尺。轻轻地咬上一口,软软的,肉馅的味道非常的浓郁。
我的妈妈也曾做过几次包子。
第一次,妈妈发好了面粉,可是忘了放酵母粉,做出来的包子特别的大,又黄又硬,不是不好吃,而是有点难吃。
第二次,妈妈照着说明书,并且放好了酵母粉,可是因为大小和力度掌握得不够好,导致包子有的非常大,有的又特别的小。不过吃起来味道还真是不错!
第三次,妈妈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发好面,擀成长条,一段段掐下,做到大小一致,包好馅儿,放到蒸锅里蒸了起来。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次,包子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白白嫩嫩的,像一个个胖小子,又好似一个小巧可爱的小灯笼,白雾如烟似的向上冒。我和妈妈从紧张到期待,又从期待到喜悦。
我马上迫不及待地尝了起来,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胸。虽然味道没有外面买的那么鲜美,但是有妈妈的味道。
【篇五:做馒头】
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吃馒头,但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今天,妈妈说我们要自己试着做做玫瑰花馒头和小猪包,我听了也跃跃欲试。
我们先把要用的紫薯、南瓜蒸熟捣成泥,酵母粉温水化开,与糖水、紫薯泥、南瓜泥一起倒在面粉里,在盆里揉成光滑的面团,静置四十几分钟发酵成原来的两倍大后,就开始做馒头了。
先做玫瑰花馒头,我们先用擀面杖把紫薯面擀成五片又大又圆的,圆片,这可难倒我了,我不会擀面皮,怎么办?我只好请教妈妈,妈妈说,擀面皮的时候,要一手推一手拉,这样面皮才会转动起来,就可以擀的又薄又圆了,我一试,果然方便了很好,面皮擀好了,并排叠在一起,中间用筷子压紧,卷起来,再从中间切开,两朵漂亮的紫色玫瑰花就成形了。
接着做小猪包子,把黄色南瓜面擀成大圆片,把事先准备好的红豆馅包进去,团成圆圆的包,再用紫薯面做出猪的耳朵,鼻子,还有尾巴,分别按在相应的位置,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猪就出现了……放进蒸笼里蒸一会儿,香气就冒出来了,拿出笼,吃一口,真香!没想到第一次做馒头会如此成功,自己做的吃起来果然“风味不同”啊!
【篇六:包饺子】
星期六,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阳光射进屋里。天气格外好,空气格外清新,我的心情也格外舒服。
我早早起床,兴致勃勃地问妈妈:“妈妈,我能帮你干点什么吗?”妈妈面带微笑地问我:“你今天想吃饺子吗?”“想吃,怎么能不想呢?”我立刻回答。“那你就来帮我包饺子吧!”妈妈对我说。我兴奋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来到厨房,我看妈妈早已准备好了面粉、水。我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也学着妈妈样子把面粉倒进盆子里,加水进去和面粉搅拌。妈妈突然说:“水加太多了,倒点面粉进去。”我照妈妈说的做了,又继续搅拌。妈妈又说:“加一些酵母粉让它发酵。”我倒进去了发酵粉,又搅拌了一下,然后把搅拌好的面粉放在面盆里让面粉发酵
过了好久,我见它发酵成功了,便兴冲冲地拿起面团,用擀面杖在小面团上滚了几下,可面团变得调皮起来,竟粘在了擀面杖上。我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只好请教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小傻瓜,你没加面粉呢!当然会粘在擀面杖上!”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明白了。”我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果然,能把饺子皮完好无损地擀好了。
接下来到了最重要的一步——包饺子了。可饺子皮在我手中却像个调皮的小孩:我捏住这头,那一头又打开了,包住那一头,另一角又露馅了,我把两头捏住,一不小心,中间又露了出来。没办法,又要请教“师傅”了。妈妈告诉我:“别小看包饺子这事,其实这里面的学问也大着呢,你看这里面肉馅不能太多了,多像你的学习不能骄傲,一旦骄傲了不但不能取得好成绩,还会把你自己原来的成绩都给挤出来了,要想做好自己必须要虚心,包饺子你看必须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像你的学习一样,也要先打好自己的基础,才能取得成绩,急于求成什么也做不了。第一个不成可以继续学,慢慢学,你肯定会成功的。”我把多余馅夹出来些,看着妈妈的样子,包了很多之后才包好一个像样的饺子。看着自己包成功的饺子我会心的笑了。
经过包饺子我悟出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碰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要灰心,要虛心问别人,还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样,也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