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不殆相关作文

【篇一:孔明告诉我】

在我心中,孔明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但他的失败也告诉着我们做人的道理。

有人说,蜀国的灭亡是因为刘禅无能。有人说,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孔明,他们认为“成也孔明,败也孔明”。因为孔明实在是"管的多”,独掌大权,才导致刘禅不学无术。我的观点与后者略有差异,我认为孔明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不懂得审视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没做到“知己”,他输了。

他的事迹诠释了什么叫做“知彼”,他知道曹操多疑的性格,上演了草船借箭一场好戏。他看出了魏延有造反之心,死前留下锦囊给姜维,最后除掉了魏延。这样一个人才却没有审视好自己,没有“知己”。刘备第三次顾茅庐,孔明向刘备道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战略蓝图,刘备自然心服口服,认为孔明是个人才。但读了《隆中对》后发现,在外苦等的关羽和张飞对他并不服气,还是刘备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才停嘴。而孔明在一旁什么也没说,读完《三国演义》后,我竟有一种他们并不服气的感觉。孔明日夜为蜀国操劳,但我认为他并没有切身为蜀国的将来做打算。因为他没有培养出一个称职的君主,没有找到和当年五虎将同样英勇的将军,即使是自己的徒弟也没有得到他的毕生所学。他没审视自己,没有审视自己为蜀国的将来留下了点什么,一心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光复汉室。

孔明的智慧也算得上前无古人了,即使是他,没有审视自己也会失败。那我们呢?没有他的那种智慧,又不懂得审视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成天趾高气昂,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会显得很可笑吗?

还是那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信息社会,“知彼”容易得多,那么“知己”呢?就像写卷子,一个题目读完后没有一点思路,五分钟后还无法下笔,你却盲目自信,相信自己写的出来,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我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初中数学老师给的评语是——一百一十分的能力,一百二十分的心,最后一百都不到,典型的眼高手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会审视自己,才能在今后面对人生挑战时,“百战不殆”。

【篇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鸟师撒网诱鸟,鸟儿凭力齐飞,鸟师追赶而路人却认为鸟师难以赶上,师鸟熟知鸟类行径,日暮之时鸟儿各自回巢,鸟网便会因鸟儿翻飞竞争而落下。果真,鸟师在日暮时把鸟儿一网打尽。由此可见,当我们熟知事物时,即便再大的困难亦能迎刃而解,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是为取胜之要。鲁庄公将要出征,曹刿请见并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三答终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得到曹刿的认可,这是曺刿知己之为,而当应战中“齐人三鼓”而后攻打,“望其旗靡,视其辙乱”而追击,这便是曹刿知彼之为。鲁庄公这一仗的完美胜出,可以说是因为曹刿的“知己知彼”的谋划。倘若没有曹刿的“知己知彼”鲁庄公的成功不会如此顺利,知己知彼是为取胜之要,在曹刿身上便得到了完美的阐释。

知己知彼,是成功者的垫脚石,助其高远。秦将灭晋,晋自知将要灭亡,便派遣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夜缒在出,请见秦王并说明本意,知道自己国家将要灭亡,希望秦王退师,并分析当前形势,秦国灭掉晋国,把它作为边疆,而壮大了邻国势力,却分散自己势力,他日邻国强大必当吞并秦国。秦王忽悟,烛之武言之有理,便与之联盟攻打邻国,而烛之烛也因“知己知彼”成功地劝退了秦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烛之武深知自己国家若受秦击必定灭亡,而秦国也会助长邻国的力量,烛之武正是利用这一点,获得了成功,可见,“知己知彼,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知己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己以使用游击战催毁军备精良的敌人。正因为深知自身落后才走上了正确的抗日之路。赤壁之战极负盛名,以小胜多,古今传颂,赤壁之战的胜利是由于“知己知彼”。敌人军容盛大,船只以铁索相连,只因深知敌患,火烧连环船,使敌人落荒而逃。而战国吕蒙亦是如此,屡立军功却因文化水平低下而遭人戏笑,吕蒙深知自身弱点,努力改变,终在与鲁肃交谈中道出“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的千古绝唱,并成为文武兼备的大将。

活在当下,我们更应以“知己知彼”之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正如鸟师一样,即使鸟儿飞远了也不重要,因为我深知你在暮日之际便会落下,而我们也要如鸟师般,失败并不重要,因为我知道,明天我们会以更加绚烂的姿态站立起来,这便是我对“知己知彼”的诠释。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