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雕刻】
要想做出一件完美漂亮,充满艺术的紫陶,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今天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中的一道工序,叫做雕刻。
我的妈妈是一名出色的陶器雕刻工,很多人都请她来雕刻。我看妈妈刻得很有意思,就让她教我。妈妈先教我像拿毛笔一样学会拿针,接着又告诉我雕刻时深浅度的重要性。不能刻得太深,否则容易把壶刻破,太浅也不行,填上泥以后,修坯师傅一修,花纹就不在了。在划的时候要先顺着边划,划好边再划成小块小块的,用针尖轻轻挑出来。挑时底板要平,不能坑坑洼洼的。妈妈还教我转针,像竖弯钩弯着要把针口转朝内,直线时针口朝外。妈妈说再细的线也有边,划时要顺着边划,划歪了字画就不像原本的了。周佳刻也分为阴刻和阳刻,阴刻是刻字,阳刻是刻底。还有一种叫残贴,就是由几块不同的块面组成。刻好填不同的颜色成为一种美丽的图案,做好后很漂亮,很有特色。我还知道做出不同开关的紫陶有不同的名字,有龙胆壶、茶饼盒、美女瓶、风水缸、茶缸……
【篇二:弓的自述】
我是一张弓,能作为一张弓我很荣幸。我的身体由黑檀木制成的,非常的好看,我的实力也很强,凡我发出去的箭通常都很远、很准,所以,我因此倍感荣幸,主人也十分珍惜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经常给我擦拭身上的灰尘。
有一天晚饭后,主人又拿出我,替我擦拭身上的灰尘,看着、看着,主人眉头就皱起来了。我不明所以,接着听到他喃喃自语道:“你很优秀,虽然样子笨重,但这不影响你的真实水平。只是,一张好的弓,就应该十全十美,不仅要有超凡的水平,还要有华丽的外表包装,这样才更能体现你的价值。”我听着听着,越听越听不懂,感觉主人要对我做什么。果然,不出我所料,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主人翻阅了许多的图画,并请了许多雕刻工来共同商讨在我身上画什么,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主人拍案定成了行猎图,因为弓箭本身就是行猎的。
从此以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那个工匠整天在我身上写写画画,弄得我直痒痒,过了几天,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然,那人竟拿了刻刀要在我身上刻画,我很害怕,但害怕也躲不过,那刀割在身上,真不是滋味,痛死我了,我觉得我快要死了。我心想:虽然我没有华丽的外表,可我有超凡的水平,外表好并不一定实力就强。工匠每天折磨我,疼得我死去活来。主人也每天来看我,可他似乎对我的痛苦熟视无睹,仍然笑呵呵地看着那雕刻工对我“施暴”
终于在半个月后,那人停止了对我“施行”。我看着自己的身体伤痕累累,没有一片完整的肌肤,我就好难过,我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因为我长得不好看,满足不了他的虚荣心?可是光有外表,实力不行的弓根本是没有用的。主人现在将我画的坑坑洼洼,我感觉我的身体快要透支了。但主人对我却倍加喜爱,爱不释手,每天将我擦得干干净净,可我的心好疼。
终于,主人的几个朋友來与主人试箭,主人满心欢喜地拿着我去炫耀,他的朋友们都夸我好看,主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口,我苦笑一声,有什么用呢,外表光好看,我身体已经严重透支了。当主人信心百倍地拉开弓射箭时,“咔嚓”一声,我的腰断了。
在这一瞬间,我在心理埋怨主人:你为什么只追求表面,不看重内在呢?我虽然没有漂亮的外表,但我有我的资本,我射的远、快、准,这就是实力。你怎么没看到我的优势呢?最终使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人,总是刻意去追去那些虚幻的表面功夫,来抬高自己的价值、地位。孰不知没有真正的能耐,怎么也行不通。而有些人,虽然没有那光鲜的外表,可他们有深藏不露的实力,这就够了。
【篇三:遇见碎片化的生活——家的故事】
我的家,初见的人不见得喜欢。它小小的,不过就是两间房间,不过我待久了,就习惯她了,感受她的好。
我做作业有时会弯着腰驮着背,翘着二郎腿,趴在桌子上,用妈妈的话说,就好像要把作业给啃了。“啪”的一声,妈妈就会用她那刻着论语的小木棒轻轻敲打我的背。我会趁机滚进她的怀里打闹一阵,只是打闹之后继续做作业时,我的后背就记住了小木棒的叮咛。小木棒是公平的。有时爸爸不愿做家务而蜗居在沙发里,脚跷在床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手中的手机,就好像是一个雕刻工在认真地审视他刚刚完成的作品。小木棒也会轻轻敲打他的脚,以式提醒,我就会在一旁起哄。
爸爸妈妈看到可怜悲催的人,都会推论到“不学习,你就会这样”……一次,妈妈跟我讲她买菜时,一个老太太想“蹭”菜贩的几个土豆。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会说:“这老太太估计第以前上学时没有认真听课,考试的时候被刷下来。于是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没有多少钱。所以你上学要认真听讲,不能长大后和她一样……”我有时不等她说完,就捂住她的嘴,妈妈追着我满屋子地打;有时会歪着脑袋“认认真真”地听完她的教诲,再好好地给她作一个揖:“嗻,儿臣领旨!”
爸爸妈妈在家里一堆的说教,对外就像一只只小太阳,温暖热情。旅游吃团餐拼桌,有的饭店没有转盘。桌子上的菜却是东一个,西一个,夹得到这个菜,你就夹不到另一个,就好像是这道菜故意想气一气你,不让你夹到。爸爸妈妈过一会儿就会帮忙调一下这些菜的位置,好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看到有些人特别钟爱某个菜,就会特地放到他面前,并说:“来来来,你喜欢吃,就多吃一点。”我自己也是这样。
一次外出跟团游,大巴车上,我们的邻座小孩闹情绪,没吃早饭,我们拿着零食给他,他也噘着嘴。下车时,看到有卖黄灿灿的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咬上几口的玉米,顺手买了两根,想着也许能勾起小弟弟的食欲呢。果不其然,小弟弟很赏脸。他妈妈对我们左夸一下,右谢一下……
家里很小,故事很多,一个个故事都是那么地和乐,有趣,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