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家的顶梁柱】
每个家都有一根顶梁柱,而我们家的顶梁柱就是我的外公了。
外公今年68岁了,早已是两鬓斑白,慈祥的脸上布满弯弯曲曲的皱纹,已经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朴素的光芒,身体大不如前的外公,依然每天照顾着我们。在我心中,外公永远是家里的顶梁柱。
天气冷了,今天外公要给外婆洗脚,外公还在给外婆烧水,外婆坐在床边等待着,水烧好后倒进盆子里,便拿到了床前。没过多久,“何钰雪,过来一下。”一声洪亮的声音把我唤到床前来。“怎么了,外公?”我问。“儿子,外公弯不下身子,腰有些痛,你给你外婆洗一下脚。”有些嘶哑的声音萦绕在我耳畔。
已坐在凳子上的我,正要把手伸进盆里,但一股热气正攻击着我稚嫩的小手,水太烫了,我正左右为难时,外公若有所思的看了看,竟斩钉截铁的跪在地上,我看着冰凉的地板心臆臆的疼,外婆让我去沙发给外公拿垫子,我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一脸蒙圈的看着他们。拿过垫子后,我与外公小心翼翼的给外婆洗起脚来,外公伏下身子跪在地板上,一只手捧着脚,另一只手给外婆搓脚。洗完后我给外婆擦脚时看到外婆小巧的脚上有些死茧。“哎,你外婆以前十分能干啊,别人在玩,你外婆却在干活,为家里人着想。”外公不无感叹的说道。这时我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对他们。洗完脚,我和外公把外婆扶到沙发上了。
我的外公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他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篇二:传承】
春节将近,外公伏在案上,重复着他每年春节前都要做的事。手边的一沓红纸上,画着牡丹、梅花、喜鹊……
住在老家的那段时间里,每当我闻到浓重的墨香时,就猜到外公在画国画了。晚上,我的目光停留在窗边专注绘画的外公身上。台灯下,他驼着背,左手按在宣纸上,右手执着画笔。我悄悄凑过去,看到的是一幅红梅映雪的画作,红梅的花瓣被用心细画过。翻开旁边一张张薄薄的宣纸,上面承载了多少心血,清晰的墨线,色彩的渲染,提笔的点缀。我不知道是什么使一个老人一直坚持做这样细腻的工作。时间渐渐被凝固,我的目光停驻在外公的画上。
外公最爱画竹。至今家中仍挂着一幅翠竹图。外公把翠竹图送给我,问:“知道我为什么送你这幅画吗?”“因为我的名字里有箬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箬”字就是外公起的。“那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箬吗?”我沉默了,一时答不上来。“竹,坚韧挺拔,外直中空。我希望你像竹一样谦虚而又坚韧,刚正不阿。”我当时在外公的眼中,看到了他对国画的热爱,也明白这么多年来,他为何坚守着国画这方故土。外公不止爱国画的美,也爱国画中的灵魂。
外公带表姐和我一起去写生,画荷塘的景色。眼前的荷塘已在炎热天气的催促下尽数现出花来。午后的阳光斜射进来,国画纸上好像流淌着湖面。画中荷花仿佛随风轻轻舞动,荷叶下的鱼也在水中轻快地游着。外公跟我讲,要等笔上的颜料画完,才能重新蘸颜料,这样画中景物才可有浓有淡,若隐若现。我听后挥笔按外公的话作画。我尽力画出外在与内在同样美的画,心中有所想,才能画得有一番风韵。这时,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从心底蔓延。我发现了国画真正的、渗入灵魂的美。
我犹记得几时,外公手把手教我们画国画,他眼中射出热切的光。我在他的画中,望见了一颗固执而剔透的灵魂。这时,我决定,要把这份热爱,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