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见识少林武功】
“少林寺”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春假,我和爸爸妈妈就去了少林寺。
在走向少林寺之前,我满怀憧憬,那是因为我在电影、小说里都见过少林学徒,我是那么梦想亲眼目睹他们的绝活。
车行了l两个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武术之乡——少林寺。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优美。虽然是炎炎夏季,这里却非常清凉,让我们立马精神百倍。
在少林寺之游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针扎玻璃表演,少林学徒用绣花针扎穿玻璃,简直不敢想象。只见,身穿黄袍的少林武僧左手做兰花指,右手托左手,嘴里默默念着什么。正当我们盯紧好一阵,正准备叹口气的时候,他突然一吸气,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他单手握针,双眼凝视玻璃的中心点,轻轻一提一扎,玻璃果然被轻松地扎穿了。我揉揉自己的眼睛,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台下的观众啧啧称赞,拼命欢呼。
沿途中,我看到了很多少林武术学校的学生在广场上练功,只要功夫深,他们也一定会学到绝活。我肃然起敬,真是“天下武功出少林”!
【篇二:最忆是河南】
安静地躺在返程的大巴上,汽车的轰鸣声也未曾吵醒我。昏沉间,嘴角却悄然咧开,似是梦忆着那几日的美好光景……
登封,骄阳似火。“古刹名山眼底收,还寒时候少林游。最怜小子武姿美,步步高机影永留。”千古名刹,嵩山少林便是我们河南三日研学游的第一站。初入少林,只觉得人头攒动。渐入寺院内,浮华的喧嚣才悄然褪去,渗出丝丝庄严肃穆。每间禅房,每座香炉,都是青烟袅袅,香火不衰。这是来自中外,来自世界对于少林的顶礼膜拜。中国武术的集大成者,便在少林发扬光大。这里的武僧有着龙虎的胆,有着赤忠的心。国泰民安的时候,他们潜心习武;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保家卫国。最令我震撼的是那间练功房,漆黑的小屋子空空如也,唯独在那水泥地上有着数十个清晰可见的大洞,导游说那是武僧扎日日马扎出来的。经年累月,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力,可敬,可佩。
洛阳,惠风和畅。洛阳的龙门石窟闻名遐迩。“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两旁高耸的山石间,或大或小的石佛栩栩如生。神态,表情甚至着装上的每一条纹路都那样传神,令人叹为观止。那顶天立地、高耸入云的卢舍那大佛自然最令人震撼。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高400厘米,仅一只耳朵就有190厘米。它端坐在那里,仿佛这天地之间就以它为尊。它也安详的卧于山间,守着一方水土。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眸向下俯视,默默地传导着它的安详和慈爱。那衣着上的雕刻,只是随衣拉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却洗炼流畅。这是怎样智慧的人才能将其雕刻而出?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开封,天高云淡。正应了开封府尹包拯的青天之名,两袖清风,光耀清明。参观了开封府,赏了《铡美案》,道一声嫉恶如仇;闻了《打龙袍》,赞一声刚正不阿。正气凛然,荡气回肠。黄河养育着河南这座城。这里不仅许多天造地设的奇观,更生长着知书达理,热情好客的河南人。有时候,我们一边游览一边与当地的河南朋友交谈着,自然、亲切,也舒适。
最忆是河南,忆那青烟袅袅的少林,忆那巍峨耸立的卢舍那,忆那浩然正气的开封府……忆那景,忆那人。夕阳映衬,步入归途,沉溺于几日的美好之中,有留恋,也有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