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又是一年分别时】
想当年还在幼儿园时,我就已经认识了那个人了。那时的我们经常联合在一起干“坏事”,搞到吃的,见面一半;犯错被批评,有错一起担。当然,我是俩人中“官阶”最高的,一切他得听我的!
幼儿园毕业后,我们整个假期都呆在一起,直到不得不天各一方。我来到南京上小学,他却不知所踪。
也许是缘分吧,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他竟奇迹般地转到我所在的学校,还和我是一个班级!
老天有眼,我们又成为了同桌。不过他似乎变了,变得有主见了。和我玩起来,有时目无“领导”,竟敢在我坐下的一瞬间把我身底下的椅子拖走;有时还会借他人的名字给女生写一些类似表白之类的话……
哦,他还特别爱画画,当然那不是正宗的画,也就是画画小人什么的,在老师上课时,趁老师转身时,他抽出了“画册”,那上面几乎什么都有:大炮、火箭、枪……各种各样的兵种武器一应俱全,甚至连张飞、关羽、吕布等古代人物的画像也出现了,我暗示他听课,他不理我。天呐!这是什么?他竟敢在课堂上画老师上课时的白描速写。
稀里哗啦,一本画册瞬间变成碎屑从老师的指间洒落下来,下课时,老师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这一次,上课时犯的错,我才不有难同当呢,活该!
时光飞逝,转眼小学毕业,他要跟父母回原籍所在地上学了,尽管在拍毕业照的时候我们都笑的很灿烂,但心里却是十分的留恋和不舍;一对好朋友又要分开了,怎能不伤感?那一刻,我心如刀绞,为什么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要分开?以后我们还会见面吗?那时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还能认出对方吗?
毕业之后,人虽然不在一起了,但心都在思念着对方,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篇二:游王家大院】
从小就喜欢旅游的我早就知道我们山西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名城、名山、名院”是我省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名城,当然是指我们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名山指介休绵山,名院自然就是指王家大院。听多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广告语,我决定动员爸爸妈妈带我去王家大院看一看,看看这个院子到底有什么特别。
我们的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灵石,直接停在王家大院前的停车场。慕名前来的游人很多,王家大院因地布局,顺山而建,四周还有城墙守护,远观象一座城堡,出入城堡的大门上悬挂着红灯笼。
听导游介绍,王家大院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我们全家主要观看了东大院。一进堡门,看到的就是东大院,俗称高家崖,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青石板道路纵横,房屋依山势而起,颇有气势。我发现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导游带着我们由下往上,鱼贯而入,如果不是依靠导游,根本就不辨东西南北,有一种进入迷宫的恍惚。
导游介绍,东大院的两座三进四合院其实就是王氏两弟兄的住宅,哥居东,弟居西,大小有序。王氏两弟兄走的是典型的由农及商、由商及仕的发展道路,官及五品、四品。两座大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因主人官阶高低不同,两院在许多地方也呈现出差别。例如王家老大官及四品,拴马桩头都是雕的狮子。整个东大院房屋建筑设计巧妙,起居、教育、祭祀、防火、逃生……功能齐备;建筑装饰精美,无数的砖雕、石雕、木雕宣扬着礼智仁义孝的伦理、福禄寿喜的吉祥、竹菊梅兰的高雅。祖宗牌位、土地神龛、楹联题辞、翰墨书香……;官阶、谥号、私塾、账房,小姐绣楼、古玩摆设……
爸爸说这座宏大的建筑群内洋溢着封建社会尊卑有序的人文气息,充斥着官僚地主等级森严的统治氛围,这就是王家大院的特别的地方。可惜我不太懂,看来得以后好好学习王家大院承载的古老历史了。
【篇三:被忽视的滋味】
从小到大,被忽视了,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我,存在。我想说,不想被忽视。
我们那群普通学生,很少受过关注。直到现在。
坦白地说,小时侯最大的官阶也只是个小队长,或者美术组长之类的。想一下,在老师同学的眼中可能只被定格在这个极为勉强的位置上,没有突破,是多么的难受。也许很多人没当过小队长呢。我总是在安慰自己,一遍又一遍。
我要低调,老师说的。没错,靠着一张油嘴滑舌的巧嘴去赢得想要的,是我所不想看到的。
无论小学,还是初中,班级里总有这么几个风头很旺的家伙。让大家笑口常开大概是他们的职责。但这种所谓的为课堂添加一点欢乐气氛的行为,只不过是哗众取宠。我曾经不明白这些道理,也跟风般的想几个即兴创作。也是后来才发现的,一切是曾经,是从前的无知。
那些课堂上沉没的人,被关注的常常不会是他们,哪怕他们学习再好之类的,也不怎么会被一群人团团围住,或者听到别人对他的客套话,除非你是班干部。被忽视,就是如此。
班里评选本学期先进个人的奖项,好同学的名字在投票纸上鱼贯而出,班长啊,学习委员啊,几乎是全票。上榜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为什么。当然用不着问,他们不光学习优异,不光是班级的核心,最主要的,他们还擅长交际。那学习中等或者中下的呢。连中上的都没几个被提名,还有别人的份么。
一个班40多个人,就只有10个人是被受瞩目的,那么剩下的30来人呢,只是他们的配角。配角再好,最终还是配角。
被忽视是什么感觉?我现在明白了。
下课时,你身边没有一个人围着你。再看看别人,成群结队的玩着闹着。好不容易有人过来和你说句话,哦,原来是向你借东西。大方点的,就借吧。但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去向他借,他总会说,没有,忘带了;或者干脆说,不借。
就这样,受关注的人和被忽视的人的间隔开始远起来。时间久了,那些被忽视的,肯定少了信心,少了微笑。然后,往往迷失方向。
引用土豆网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没错,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只要让自信的心灵,去完美地导演出精彩,身边就不再有被忽视而寂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