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空山】
外婆家的山空了,听不到孩子们的嬉闹声,看不到袅袅炊烟在屋角升腾,也触不到谷中柔软的涓涓细流。
这几年,每次回到外婆家都感觉很凄冷。偌大的地方,只剩下两三个老人留守空山,就像忠诚的守墓人日夜看护着满山的坟茔。放眼望去,昔日的大路上杂草丛生,小路已经消失的不留痕迹,就连本该生机勃勃的麦田如今也荒芜一片。小时候爬过的那棵柿子树秃了,外婆家的果园野草肆虐。
张大伯家羊圈里的粪便早就被雨水冲洗得一干二净,王婶家的屋顶不知道和哪一夜的狂风私奔了,只留下赵奶奶家的大黄狗在山路间游荡。也许有一天,大黄也会跟着过往的车辆离开这座大山吧。
小时候,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记得当初那里可热闹了。每天早晨,对面英子家的公鸡就叫个不停,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到草坪里捉蚂蚱,然后用狗尾巴草穿起来,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喂给外婆家的母鸡吃。我还记得,张大伯家有一群像白云一般的小羊,狗蛋儿妈妈做的饭最好吃,李姨家总是吵架,对了,还有一个像仙女一样的漂亮姐姐。
听外婆说,那个漂亮姐姐不久考上了大学,但是,王叔家当时没有钱,村里的人就自愿地给王叔家凑钱。王叔的脾气很倔,不想麻烦大家,说什么也不肯收钱,村里的人也没有办法了,就在晚上偷偷地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后来,女娃娃上了大学,好像嫁给了一个上海人,王叔王婶也跟着她过去了吧,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慢慢的,能走的人都离开了。
外婆说,她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在山里守着。
如今,空荡荡的山里已经不剩什么了。人们以不同的姿态存活着,不管在哪儿,只要认真的生活着都值得被尊重。愿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愿依旧留守空山的爷爷奶奶们能安享晚年。
如果将来有能力,我要在山上种满果树,守护者曾经的欢乐。
【篇二:以变为话题作文】
我住在一个老小区里,出去不远,便是一条街,街上的店常是开了又关,关了再开,生意并不都很景气。
唯独王叔家的那个店不一样。
每天早晨,远远地看向那早餐店,只见雾气弥漫,将小房子填得满满当当,朦胧中,也分不清哪些是人,哪些是桌,只依稀感到人在来回走动,变幻着位置。
我最爱吃王叔家的豆花。
走进店面,坐在一旁等着,只见王叔将那边缘平中间薄的小勺儿伸进锅内,轻轻一摇,将豆腐盛到小瓷碗中,鲜嫩光滑的豆腐便安稳地卧在小碗中了,再浇点油,便是一碗香喷喷的豆花了。它在阳光下变着样儿,真像朵花。
“老王,来碗花子!”进来的人往往这样喊着,也不管老的小的都像这样打招呼似的叫上一句,谁也没变过。
王叔过了一会儿,便把豆花端到我面前,笑着说:“孩子,小心烫,慢点吃。”又去忙活了。
不一会儿,又进来一个人,是孙大爷。他一边坐下来,一边好奇地望着桌上的图标,问道:“小王,这桌上怎么弄个绿牌子贴上头了。”
“孙叔,这是微信支付,有了它呀,都不用带现钱了。”王叔答道。
“这就是那个手机上很火的叫什么……”“支付宝和微信。”我嘴快答道。
“这世界变得可真快呀,你们年轻人的东西,我们都不会用了。”孙大爷叹了一口气。
王叔笑着把刚做好的豆花端了上来,对着孙大爷说:“没事,随他怎么变,我这里的花子味道都不变。孙大爷,听说你最近胃不好,喝碗豆花暖胃。”
孙大爷点点头,旁边的饭友们也笑道:“老王啊,还是一点不变,还是这么会关心人。”我们都笑了。
突然不知道谁来了电话,手机一直在响,只听“一三八……”一段音乐响起,扭头一看,是孙大爷手里的老年机在响。响声震天,大家都笑了。孙大爷似乎也有点尴尬,接完电话说:“我这个手机得换了,不然都跟不上时代了。”
王叔笑着说:“孙大爷,您要换了手机啊,我帮你也弄个手机支付。你去哪个店吃饭,手机扫一扫,就把钱给了。”
孙大爷乐呵呵地笑着:“我就是换了手机啊,这吃早饭的地儿也不变,去哪也没你的豆花味道好。”
“好嘞。”王叔笑成了一朵花。在暖暖的豆花香中,小店更热闹了。
时代也许在变,真情永远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