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因为触景,所以煽情】
见多了青春记忆的电影,一下子感觉真的回到那个时候,青春年少,花溪正浓,我们是一群迎着阳光奔跑的学生,脸上洋溢幸福的满足感。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也是从那个时候热爱文字,执着文学。语文,记得语文老师给我奖励了一个本子,上面是这样批写着:“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很谢谢当年老师的器重。数学,在那断时间一直是我的最爱,老师总是会叫人上黑板写题目,我总是主动的举起我的右手,写完题目后,还要给全班同学说我的分析思路,那段时间我很爱学习。哲学,我想真的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学着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还要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把哲学学好,那时候考哲学得了个第一名,政治老师叫人回答不出来问题,总是叫我来回答,下课后,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一站起来就能回答如流呢?其实,我是一边看题目一边分析材料,脑海里就有了那样的答案。
现在,随着时间的流走,回不去自己最好的状态,总是那么随遇而安,实习点是那样,现在还是那样,我要找回自己去迎接我的人生,要拿出拼高考的劲,这样才会在将来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前进的路,总有些为难,但是,痛,并不单单只为你所准备。我到现在都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我知道只有文字才是记忆里那株绽放嗯蔷薇花。
那年,我知道他所有的事情,他说,我怎么可能会喜欢他,我也不知道,只是一种难以而语的感觉,正好我的青春他和我度过,我的生命里出现他――阳子,还有她――花子。她,是个十足不计较得失的好朋友,那时的她真的是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整个青春年少,相识你和他对于我来说是一段很珍贵的情谊。
我知道,很多的事情都是身不由己,但我一定会坚持到底,不管以后遇到什么问题,我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
谢谢身边的人和事,不然我也就不会成长了,青春不相信眼泪,未来才是我们的选择。用坚持赢得别人的肯定,用实力证明自己,在你足够优秀之前,你所做的努力就是碌碌无为。
【篇二:感性生活,理性生存】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人工智能同人类的关系是被创造与创造者的关系,渐而延伸为一种支配和受支配的关系,当人的依赖性升级为寄生性时,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人工智能的运应而生是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然趋势。不可否认,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如果我们把便利高效理解为智慧,那我们自身就失去了灵性,成为一个个机械生存的机器。
人贵在思想性,人工智能智在机械性。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意在告诉我们,人区别于万物在于灵动的思想,有不断延伸的深度和广度。当我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时,我们的思想就会有限定的局限,在复杂程序的操控下,复制出千篇一律的思想。看似缜密,实则空洞。
人是感温动物。而机器毕竟是冰冷的机械。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交往,靠的是人情味的维持。在丰富的情感的滋润下,我们才能理解生活,贡献出我们对社会建设性的真诚。倘若我们如同计算机一般生活。那么人性的弱点便会托盘而出,自私冷漠将成为时代的旋律,我们不再体味人情冷暖,而是机械的交流,机械的索取,并将之视为理所当然。那么这对整个人类世界来说可能是场灾难。机械取代理智,人性干瘪而又丑陋。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应当允许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创造人工智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世界,让机器在人的指导下,达到实践的目的,贡献“比较级”的智慧,而人就是“最高级”的智慧。
辩证与思辨仍在,我们应当跳出感性的圈限。让认识上升至理性,从而更好的实践。人对人工智能有决定作用,同样人工智能对人也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我们要不失时机的促进正向量的积累,防止负向量的侵蚀,从而达到人机适度地契合。
倘若有人说:“既然这么难以把握,不如放弃人工智能好了。”那我要说:“这样的观点是形而上存的,即片面的,静止的。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化解矛盾,解决矛盾。那该如何解决人机矛盾呢?那我们就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人工智能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不断提升人自身的自觉性,预见性,不过分依赖也不过分拘谨。在人与人工范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指导机器,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世界贡献智慧的力量!
希望我们的价值观稳妥而又有尚未圆满的余地,也期待人与人工智能的最佳契合,让我们能够感性生活,理性生存,凸显人类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