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相关作文

【篇一:走进清代读后感】

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是什么?这是三年级小朋友都会回答的问题,那就是清朝,一个曾经十分兴盛的朝代。

我十分喜欢历史,经常去买有关于历史的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等书籍放满了我的书架。即使这样,我仍然感到不满足。历史的小故事令我着迷,宫廷里的规矩令我惊奇,而我最喜欢看清朝的故事。因为清朝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而且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令我觉得亲切。家里有关于清朝故事的书籍已经看完了,我正想去买。正巧,学校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在密密麻麻的书单里,我找到了曙光:《走进清代》。

《走进清代》讲述了清朝从满族起义到发展、兴盛最后走向腐败。书里字体清晰,颜色鲜明,还很细心的注上拼音,不会读的字就看看拼音。语言现代化,让我们看得明白。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努尔哈赤建清朝、康乾盛世、大贪官和珅。而在康乾盛世的三个小故事里,令我最着迷的则是“康熙智除鳌拜”。

“康熙智除鳌拜”这个小故事写了:我们的“千古一帝”康熙帝被传位时还很小,朝中的事物就由朝廷的四个大臣打理。其中,鳌拜属野心最大,为人最霸道。经常杀害朝中的忠臣,还贪污了不少钱。在康熙帝面前,也是大摇大摆的,从不把皇帝放入眼内。康熙帝长大了,懂得处理朝中事物了,但鳌拜还是不交出权势。而且越来越放肆,杀害了越来越多的大忠臣,其中包括四个大臣之一。康熙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装作一副不知道的样子。后来,康熙帝招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少年,表面上是在和他们玩耍,实际上是让他们练习摔跤,来制服鳌拜。康熙帝把鳌拜召进宫,趁他不注意的时候让青年们把鳌拜抓住,然后读了他的许多罪名,打入天牢。

康熙帝年纪虽小,但他的勇气和智谋实在令我们佩服。而且他很会把握时机,懂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正是他这种勇气和胆识,才令得后来的清朝兴盛,所以后人称之他为“千古一帝”。这个雅号他完全担当得起,康熙帝还是“千古明君”,帮人民除到贪官污吏,伸张正义。

除了康熙,还有努尔哈赤、乾隆帝等等的人物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正义感、责任感,还有勇气和机智。

【篇二:介绍圆明园的作文】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圓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每当我想起祖国还有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总感到十分“骄傲”。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又“万园之园”之称,因此也称之为“夏宫”。

圆明园时康熙帝创造的,经过了雍正、乾隆帝。在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愿撤了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山庄与本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造和装饰。因此,我知道了帝王们都对圆明园喜爱有加。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大殿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圓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造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托。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选址造园。

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成一片废墟。

每当我看到这儿时,心里总是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强大了,这样的事才不会重演。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