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陈太丘与友期扩写】
在南朝时期,有一名叫陈太丘的人,因为搬了家,他要把自己七岁的儿子陈元方转到新的学堂读书,他想先去看看学堂的情况。正好朋友的孩子也想转学,他们约好正中午在他们家门口见面,一起去学堂。
那天天气炎热,整个世界好像闷在一个鼓里,快把人憋死了。陈太丘看了看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已经到了正中午,太丘心里寻思道:“我不是与友人约好中午太阳在正当顶上时,一起去看学堂吗?他怎么还没到?不行我只能自己先走,不然会误了时辰。”
陈太丘走后很久,天气不太热时,友人才到了,没看到陈太丘。于是他不慌不忙地把车上的帘子拉开,对草地上玩耍的元方说:“你爸爸呢?”元方跑上前回答道:“他等待您很久,您没到,他就自己先走了。”友人立刻变了脸,大怒,心想:这个陈太丘!明明说好的一起走,真没想到自己先走了。于是冲口而出:“真不是个人啊,说好了中午与我一起走,竟自己先走了!”
元方看着爸爸的朋友,好像不认识一样,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两眼直直地盯着爸爸的朋友。他想:这个人也太差了,我得教训教训他。于是他大声说:”你与我父亲约定好了时间,你不守时,就是无信;现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无礼。你才不是人呢!”
友人愣住了,看见元方盛怒的样子,想反驳他,但又无懈可击,他觉得很丢面子。于是走下车子,脸上装出一丝笑容,上前来拉元方的手。元方却把手一甩,摆脱了他,气哼哼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用尽全身力气,“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头也不回地进了屋里。
门外留下嘴张成O形的友人。
【篇二:陈太丘与友期行续写】
太丘抬头望天:天中蓝如汪洋大海,不时几片游云飘过,太阳的光温柔不刺眼。
这正是一个出去游玩的好日子,于是他快步行入房中,拿出纸与毛笔,写了一封信与好友。信中写到:今天早晨天气甚好,不如相约于中午,出去走走?友人回信:那好,约定中午你家府中见面,不见不散。
离中午还有半个钟头,太丘收拾好,站在铜镜前:真个是仪表堂堂。一头墨发髻于头顶,脸上干干净净,浑然不像一个有儿子的父亲。身着一套米白衣裳,外头穿一件黑色长褂,朴朴素素,毫不张扬。太丘对于自己的衣着,面貌甚是满意,便出了门,于门口等待友人。
已近正午,友人却仍然没有到达。太丘面露疑惑之色,眉头紧紧拧在一起。或许是因为有什么事耽搁了?可我明明在早上便告知他中午相见,他也答应我了,怎么还未到来。太丘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急急赶到。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友人彬彬有礼地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在家呀?”元方瞥了一眼他,冷淡的回答说:“家父在门外等待了您很久,您却迟迟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闻言,一改之前礼貌的神态,眉毛一拧,眼睛一瞪,怒气冲冲地说:“真不是人呐!他与我写信说一起同行,我来了,他却先走了!”元方这次更为平静,说:“您与父亲相约于日中出发。您迟迟未到,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父亲,是没礼貌。”
友人听了元方的这一通话,愣了几秒,低下头来,颇为惭愧。友人本想拉住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了,留友人一人在原地。
傍晚时分,太丘回到家中。他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神色,似是对这次游行的眷恋。忽抬头,见友人还立在家门口,赶忙跑去,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还在这里。友人知是太丘,连声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太丘忙止住他的话,将他引入房中,沏了一杯热茶给友人,说:“不打紧的,只要下次别再这样就行了。”友人忙说:“不会的,不会的。”太丘笑,友人也笑了。
此后,二人经常相约同行,友人再也没迟到过了。
【篇三:论守时】
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街上有一位焦急的男士或女士正在等待着他人的到来,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感同身受,守时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质啊!
在工作上应该守时。如果你在工作时不遵守时间的话—迟到或早退,这个工作单位还会要你吗?你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无法做到,又何谈去做大事呢?所以在工作时守时会让你的老板对你有好的印象。
在学习上也应该守时。想象一下,当一位老师正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的时候,你突然破门而入说一句—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即使这位老师原谅了你,他的好心情也会就此被破坏,导致课堂的质量有所下降,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并且在课堂中迟到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说明你对他的课毫不在意。守时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还会影响其他人,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守时。
守时也是一种态度。与朋友的约定,和老师的约定是否遵守就表明了你的态度。正如我们都学过的一篇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本来与朋友相约一起出行,但他的朋友却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到达,陈太丘便独自上路了,他走后他的朋友才姗姗来迟,但发现陈太丘已经离去。便大骂其‘非人哉’后来听了元芳的话后羞愧地离去了。因为他明白了是因为他对这件事的不重视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你也许会说:“现在的朋友之间偶尔迟到一会儿也没什么。最多抱怨一下吧!”因为现在通讯的发达,所以平常迟到一会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是在职场中,学校中或是在社会上呢?你的不守时就可能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守时应该从现在做起,等以后步入社会时你一定会更清楚他的重要性!
【篇四: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我一直认为课堂是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大战,每个人都该对课文有不同的看法。有一节语文课是我记忆最深,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记得那节课讲的课文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当我大概知道了课文的大意时,我刚开始认为这位“友人”没有诚意,这个朋友不该交。但是我又读到后面,转念一想,“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于是我对陈元方的做法就有些看不惯了。一个大人为了改正错误,弯腰于一个小孩子,但是小孩子不但没原谅,还“甩了友人一巴掌”让友人尴尬无比。
老师问:“陈元方的做法是否失礼”这个是自古以来的套路,只能回答他好的一面。果然同学们说:“我认为做得没有失礼,因为可以看出陈元方的遵守原则的表现”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陈元方的做法我觉得失礼。但是我却心里有些胆怯,害怕被老师同学笑话。我告诉我后面那位同学我的想法,他说:“可是可以,但是你不怕……”那时同学回答完了,老师的表情却是不满足,于是我勇敢的举起了手,后面的同学说:“你不要命了?”我笑笑,于是站了起来,说:“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友人’已经知错了,何况他是长辈,小辈应当以礼侍之。何况陈元方的爸爸陈太丘是那时候的太丘长,那他结交到朋友肯定是乡绅或是官员,在大街广巷上会十分尴尬,可能会使陈太丘带来不利。”说完后,老师竟然露出了微笑,全班同学也向我鼓掌,我很开心。
能有不同的观点,则可以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则这才是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堂。我很喜欢这一堂语文课,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常常有这种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