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相关作文

【篇一:追星究竟追的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追星也是如此。

追星,现在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尤其在青少年中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一个粉丝都在为自己的偶像而不懈“奋斗”着,好像粉丝天生就是为自己的偶像做贡献一般,大力支持偶像的事业:去买专辑、买官方周边、买官方书籍;去看演唱会、去参加见面会、去接机等等等等。不惜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去疯狂追星。

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人,那么剩下的粉丝呢?可能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实现上述的梦想,便只能隔着屏幕追星。有时更是“谈星色变”:和别人一提到自己的偶像就两眼放光,嘴角上扬,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偶像,唯恐别人不了解自己的偶像。如此,倒不会浪费金钱,但却与第一类人一样,浪费着时间、精力,而且还有口舌。

而追星现象,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几乎没有几个人说自己没有喜欢的偶像、明星。无论追的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喜欢作家、各界学士,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那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但无论追谁也好,不追谁也好,这本并没有错。那么我们究竟应怎样去追星?追星又究竟追的是什么?

其实,在我看来,每一个明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他们能进入公共视线,且能博得众人的眼球,必定都是具有自己的魅力与价值的。可以说,没有哪个明星是能靠一夜爆红的。他们所付出的多了,就像量变引起质变那样,在时间中将自己不断的积累,才有了舞台上独属于他们的一束灯光。

换个角度看,明星也不过是一群职业、工作特殊的普通人罢了。在没有镜头捕捉的时候,他们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生活。在没有目光聚焦的时候,他们也在自己努力着,他们也一定在做着与常人一样,甚至超越常人的努力。追星,追的不单是他们的外表、他们的歌声、他们的作品。作为粉丝,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他们获得荣誉背后的付出。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去了解他的内心,了解他不为人所知的一面,而不是单单的加入所谓的“外貌协会”,不是吗?

我相信,每一个了解偶像的粉丝都知道偶像为自己的事业所做出的努力。这也许就是许多粉丝多年来一直支持、喜欢偶像的原因。他们得到这么多的鲜花与掌声后仍是在马不停蹄地向前赶,那么作为把他们标榜为“偶像”的粉丝呢?尚没有得到这么多的鲜花与掌声,尚没有和偶像一样成功,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呢?

偶像之所以被称为“偶像”,被无数人认可,被授予了这个名号,甚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经典,不可被超越。那么“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真正攀得高峰的人,必是先前做足了准备的。有了一定的付出,才有了今日的回报。我们追星,就是要追随他们的这种精神。

追星并不是一件坏事,站在理智的那一面,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目标,立志成为和自己的偶像一样成功的人,这不是也挺好的吗?

都说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你们的偶像尚且如此优秀,那么优秀的他们必然也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那么你何不也努力一把,何不把这种疯狂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做出更好的自己。起码在以后想疯狂的时候,也能给自己一个疯狂的资本。

【篇二:茶道】

中国茶的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可谓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河山分外妖娆。就是因为在如此的环境中才衍生出茶道。

茶的历史悠久,据传上古神农氏尝百草就是以茶做毒之用,此后被儒家、道家和佛家所推崇,皆以其有破睡之功,多倡导以茶代酒,由此造成了“僧不可一日无茶”的现象,中国历来都会评茶,亦有官方,亦非官方,官方评十大名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非官方十大名茶有:“太平猴魁、冻顶乌龙茶、云南普洱茶……

我不懂茶道,只是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些皮毛。茶道亦是道家的化身,更有“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的说法,因道家于巴蜀之地起源,因此在巴蜀中还流传着“七碗清茗,羽化登仙”的说法。

“茗者人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那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品茶活动是表现一定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

品茶可以陶怡情操、修身养性,可以静心,参悟。沏茶一般是先说茶后注汤、闻香、观色、品味,倘若配以精心配置的茶具,在一个清悠静谧的竹园中,与几个朋友畅谈品茶,听着茶润入肚子中的声音,听着涓涓流水之音,那该是如何的景象呢?应该是可以消去尘世纷扰,静心平气的乐园吧!

注水浇灌,去以头汤,提壶让沸水急冲,水至七分,加盖少顷,三分过后,露之一隙,茗香自溢,观其色绿,形美,尝之小口,流转齿间,才始慢品之,感之味醇,香郁,叹曰:“此茶甚好!”

我们冲茶时,往往用的都是不透明砂壶或瓷壶,倘若用一透明的壶,你往往可见茶叶的情况,先是在沸水的润泡下,先是漂起,其间有升有落,最后皆沉于壶底,叶片舒平,茶色也就出来了。这不正像是浮沉之道吗?或许人们觉得茶能静心的原因正是因为它最终都沉下了吧!或许茶道的道也正是因此发出的吧!

“自沏清茗来一杯,暂凭清香抚尘心”。茶中之道,不是我所能参透的,但亦不舍琢磨和参悟。

【篇三:“小倩”其人】

初识小倩是在高一文理分班后,确切的说那时的倩还有一个很man的名字:程超!晃晃悠悠的度过高一又跌跌撞撞的混进实验班实属万幸,我想那也许应该得益于我高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英语破天荒的考到了高中入校以来最高的66分,而不是先前的四十多分。天晓得倩那厮是怎么混进去的,总之,倩的排名仅次于我!

初次和倩交锋时差点拳脚相向的,原因极其简单,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众目睽睽之下的军训中倩公然调戏一个血气方刚的男性同胞,最终对方置教官和他人于不顾,报之以暴斥和怒斥,这样的结局让大家都很不满意,但我想中国人寿肯定会因为我们没有拳打脚踢而窃笑不已,深感欣慰的!至此,对倩横眉冷对,深恶痛绝,再后来我又曾一度长期的思考两个很是严谨的问题,一是倩的取向,二是倩的荷尔蒙分泌是否严重超标、后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倩很正常,并成功转型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倩萝卜斯基。

倩很快因为棱角分明,行事拉风而被冠以诸多外号,那个虎背熊腰身材魁梧的契丹人兴冲冲的将倩命名为“小花,花花”,我想堂堂中原大地又岂容一个关外人士指手画脚,信口开河,于是振臂一呼,“小倩”应运而生!大家也很有默契的全票通过!我更放出狂话:从今往后,只有小倩,没有程超。倩曾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一度对我们不理不睬,怒目相向,愤愤不已,无奈久攻不下只好缴械投降。之后倩字一出,倩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欣然应允了!某次模拟考,兴奋过度几近昏厥的倩忘了写名字,出于人道主义援助我大笔一挥很慎重的写了“程小倩”三个字,帮他交了上去,木木的玲儿(历史老师)端详良久,最终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读出了这三个字,全班哑然继而哄堂大笑,自此,倩红遍了大江南北,老幼妇孺,人人皆知。事实上,三年后的今天,知道他叫倩的人远远多于程超。为此,我很有成就感!

我自认为没有倩的战斗力强悍,我曾亲眼目睹倩的打斗场面,然后恨不得当场倒地,拼命抱住倩的大腿没皮没脸的说:师父,收了徒儿吧!倩在愤怒阶段是只青蛙(或者说是癞蛤蟆),满脸胀的通红,气运丹田,胸口连带着并不发达的腹肌有节奏的起伏着。倩在战斗阶段是只公鸭子,此言非虚,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前,值得注意的是,倩当时迈的是鸭肢步,上身以然前倾,无奈下半身重心放的太低,导致整个视觉效果不是很美观。鸣金收兵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战胜是倩是只孔雀,摆个很杀人post摇曳着漂亮的尾巴飘然而去,战败时倩是只黄鼠狼,眼睛提溜一转就夹着尾巴仓皇逃离现场了。总之,倩在战斗后是可以在没有尾巴的情况下用肢体语言演绎出一条尾巴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宿舍查房还是很严的,我总喜欢在熄灯后立起身眉飞色舞,大谈特谈。然而那个很二的楼管拿着手电筒照着我的脑袋不冷不热的一句“爆头”,我就比他更二的应身倒床蒙头大睡了,而倩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但可以躲得过查房,还可以在这样夜黑风高,戒备森严的环境中连续打斗长达三天之久没有被发现并最终以撕毁对方三条内裤的全胜战绩而告终,我因此一度对倩毕恭毕敬,惧怕不已,不敢再有挑衅冒犯之举。

倩应该很算个男人的吧,至少我可以肯定的是倩希望自己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铁血男儿,无奈我以一句“流血流汗不流产,堕皮堕肉不堕胎”彻底粉碎了倩一直所标榜的男人形象和部分口号性的东西。单说喝酒,倩是很猛的,在有一次大家都很没有胃口不带想喝的时候倩已经两瓶下肚,之后,我们就很戏剧的听到一句话:我把你们全喝倒了!大家普遍表示很无语,但为了保持倩的男人形象,纷纷表示自己喝倒了,一滴也喝不下去了……再之后,倩很无辜的被安排到了教室门口没有同桌的“VIP”专座,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倩活泼好动,总影响我学习!对此倩总是抱怨不已,因为他一直都觉得是我影响了他的大好前程,只可惜每次被老师逮个正着的时候倩总是亢奋状态,而我则一脸无辜……自从倩入住“VIP”专座后,每次稍微一喝酒就会被老师抓个蛛丝马迹来,再后来不久,官方又给出通告:倩荣获最喜欢喝酒但酒量最不济的男子之首。为此,倩深感苦恼,几度抓狂。我不得不承认的是倩抽烟的时候很有魅力,勾魂而又深沉,妩媚而不失高贵,妖艳而不失典雅,可遗憾的是倩在猛抽几口烟后突然意识到一个很没面子的问题,他还没有学会磕烟灰,于是很笨拙的把烟从嘴里拿出来用两只手猛抖,我很镇静的跑过去说,倩,错了,不是这样子的,这样子会很不好看,也很破坏你现在你这种深沉的气氛,然后拿过来微微做了个示范,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学会,然后传递给我一个眼神,表示我可以适当退场不要破坏气氛,于是我很配合的撤了。于是,倩接着又开始深沉下去……

那些花儿,曾经与我在阳光下一同微笑,也曾一同凋零,勾勒出满地的残伤,而今,终究一个个散落在天涯,所有的一切,我都记得,如切肤般感同身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