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游学的作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最美不过二中来。泉港二中,应该有很多人听闻过她的名字与故事。如果你未曾听闻过,那么没关系,今天,我替你去瞧瞧她!
刚刚步入这所校园,我便被这崭新的风貌所吸引了。我与二中也算是老相识了。五六年前,我借住在我二姨家。我二哥是二中的学生,他喜欢打球。每天晚自习结束,他都在操场打一会儿球,我闲着无聊便会陪他打球,趁机多多了解一下二中。
那时的二中,大门的栅栏上,锈迹斑斑,像是多年未洗澡的穷光蛋;两幢教学楼也是旧不堪言,不知是我不懂欣赏添添补补的时尚,还是它真的很旧了;操场上,跑道已成了沙道,一个篮球架还弯下了腰,其它的篮球架,没有一个完好无损。再看看现在的二中,大门口已换上了电子升降栅,大门旁还有几个金色大字“泉港第二中学”;那两栋教学楼也一改风貌,像两位规规矩矩的英伦绅士;操场上,人工草坪,塑胶跑道、篮球架等样样俱备。
看着这全新的二中,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没有她做不得,只有你想不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让人眼花缭乱,这时,我们进入“玉法大教堂”聆听庄学培先生的介绍。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旅星”“旅马”名字的由来了。“旅马?”应该是校长希望二中的学生像在学习中旅游的黑马吧,对学习乐此不疲。那“旅星”呢?莫非是校长希望二中的学生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我是这样想的,但我不敢举手表明自己的理解。庄校长见没人举手,他便公布答案:“‘旅星’就是去新家坡旅行的人,‘旅马’就是去马来西来旅行的人。”“哈!真是出乎意料啊!”想起自己之前的理解,我笑得合不拢嘴。
随后,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宿舍楼,每间房间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好来屋”、“6A级风景区”、“壹屋”、“养心殿”、“魔仙堡”……真有意思啊!
二中,我真想拥你于怀!
【篇二:我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夜深人静,独坐窗前,且听风吟。随手翻开一本书,桌角的台灯映着我静默的身影。透明的水杯中浮着几朵茉莉,回旋升起的白雾伴着纯净的香气,氤氲在周围。白日的喧嚣已抛开,心神宁静后,徜徉于文字间,胸腔里立刻填满了厚厚的充实和满足。
热爱生活的人必定喜欢音乐,我还想加一句,他们也喜欢书。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是无可取代的。我爱童话,因为它纯真的想像和真挚的感情伴随着我的童年;我爱小说,因为它精致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使我沉醉;我也爱读史,因为它壮阔的背景和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和兴衰荣辱使我深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读书的内容在不断改变、扩大。若问我最喜欢哪一本,还真有些为难。细细一想,应该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吧。
最早接触这本书是在七年级,在看了《行者无疆》和《山居笔记》之后。九年级,我再读一次,与七年级的感受相比有了更多的理解。这本书是作者在讲学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由于余秋雨的特殊身份——中国文化史学者,本书毫无疑问地带上了浓厚的历史色彩,更注重人文山水。我是一个喜欢旅途又喜欢历史的人,《文化苦旅》正合我意。于是,静夜孤灯下,我和作者一起踏上远行之路。
走过道士塔,我悲叹辉煌的敦煌文化被愚昧的王道士拱手送到了国外;倾听急流浩荡的都江堰,我赞叹着仁慈智慧的李冰那穿越千年的指令伴和着江涛轰鸣;登上风雨天一阁,我把目光投向苍老的屋宇和主人范钦以冷峻的理性提炼出的文化良知;穿过密层层的柳林和蕉丛,我在新家坡的小岛上审视这块漂泊者的土地,凝望着心系家乡的游子挥手的身影……
在读《文化苦旅》时,思绪渐渐飘远,看着景物,追溯历史,心情沉重起来。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影响我年少的心绪,只知道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其深刻的内涵值得我去感知,去品味,去融合。
书,为我打开一扇奇异的窗口,让我与大师对话,为人生奠基。爱读书,使我享受了文字之美,体验了语言之乐。在灯下为生命阅读,永远是一个人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