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鲈相关作文

【篇一:鲥不再来】

鄱湖有鱼,其名曰鲥。初夏入江产卵,深秋回归大海,来去有时,故得其名。

鲥之鲜美,鱼中鲜有能比者,且与河豚,刀鱼齐名,人称“长江三鲜”,“水中珍品”。其肉质鲜香甘美全赖水质优良,鲥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富氧而无污浊之物。其所在的水域如玉界琼田,表里俱澄澈。

鲥鱼体长头扁,口大眼高,鳃密鳞薄,腹窄棱鳞。身量苗条,典雅清高,天生娇贵,万分灵敏。人言捕鱼时,虽一丝之触而不动。故苏子又称其“惜鳞鱼”。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鲥不再来,终成一恨。

已是暮春,初夏已近。前人有鲥,我唯追忆。野生鲥鱼之绝迹,一则怨其味之绝美,难逃人类口腹之欲;二则怨其天生娇贵无比,难逃水质污染之厄运。

苏轼自称老饕,对美食极有研究,他曾在吃鲥鱼时作诗一首“芽姜紫醋灸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鲥鱼之味美竟然超越了莼羹和鲈鱼!

《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蓸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莼鲈之美已能成为辞官缘由,味胜一筹的鲥鱼又会引发何等效应呢?

张爱玲女士曾言她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鲥鱼之味堪比红楼之韵,奇绝妙绝哉!我愿人人爱环保,身处盛世必逢鲥!

【篇二:自话秋日】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不知怎么就忆起这两句诗了,大概是这几日秋雨连绵,景色萧瑟吧!刚过了中秋,余思未褪,不禁有了莼鲈之思。

细密的雨丝蒙蒙地笼着斑驳的大街小巷,一柄柄雨伞似乎遮着伞下人无尽的愁一般,却偏偏默默地移行着。“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雨下一趟,天气就凉一分。如今的秋却仍不见萧萧落木,想必如今的秋是含蓄内敛的,还未想好换上红于二月花的盛装。

儿时的故乡安安静静地躺在记忆里,不温不躁的秋天总是让人想到一位稳重的老人。他的慈爱安详蕴藏在天边红彤彤的晚霞中,联翩的云海一直被吹拂着往东,如同一只宽厚的手掌抚弄我的发梢。那一圈圈的叆叇又犹如老爷爷吐出的烟圈,编成一条条的玉带,还犹似贝蚌明暗的波纹。倏地起风了,敏感的桐叶从树梢脱落下来,仿佛飘荡的扁舟,好像起伏的秋千,最后总为一地尘。人谓一叶落知天下秋,然而往往一夜大风,翌日,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叶的纤维很软,厚厚地铺落在道径上,踩上去很松。因为秋风扫落叶,所以桐叶到处纷舞,我往往会把它们聚在树根下,生怕风和雨打在叶子上的声音惹来凄凉,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也好待来年化作春泥,完成生命的轮回。

河面的冷雾,蒹葭的白露,乡村的炊烟,天际的晨曦,刚醒来的小村比月落乌啼更有希望。菜畦、稻田已经一空,只剩下孤零零的两棵银杏驻在原野之中,留得空山秋气清。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不知心的气力还在否?值此瓜果丰硕之际,虽留得枯荷听雨声,却也得一年好景君须记。特别是奶奶想尽一切方法给大家贴秋膘,今天饺子,明天包子,就连鸡也常常喂以稻谷。还有梨、枣、苹果、柿子等,让秋天都过得甜甜蜜蜜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和煦的日头下,仍有长风盈满袖,父母总免不了贴心地嘘寒问暖。那几岁的春秋让人最难将息!

大概是江南的秋天更暖和,杀伐的肃秋不能刑其自然,而一反常态,绿柳与黄英同芳,若不是三秋桂子,我仍浑噩在踌躇的夏中。早就分开的祖父母只存在零星的记忆中了,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不在中秋,不起相思啊!每当云开月出,便忧愁不能寐,记忆中的一草一木早已物是人非,我早已不会为他人忧愁、流泪。是不是我的本心如此,还是环境改变了我?

洛阳城里见秋风,张翰思起故乡的莼鲈,我却只能活在记忆中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