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挠相关作文

【篇一: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微风乍起,吹得阳光洒落一地,“哗啦哗啦”,我坐在阳台上,享受着风的清凉,观赏着远方的风景,不经意间,瞥见那本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总想回到你身边》。

封面仍是熟悉的纹路,像许久未见的老友掌中的脉络。

慭慭然翻开书,依然刻着那清晰而有温暖人心的字,我却总爱读书中主人公被困难种种阻挠的执着。

书中主人公男孩王买松跟着油漆工爸爸从遥远的贵州来到苏南沿海城市生活。临近春节,王买松和爸爸都希望回贵州与亲人团聚。然而身边发生的一件件意想不到的事,动摇父子回家的决心,阻挠着父子俩回家的脚步,他们一次次满心欢喜的确定回家的日子,又一次次无奈的将好不容易买到的火车票退掉。后来,父子俩终于放下了所有的牵绊,决定花大价钱乘长途汽车回家,但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文中买买所述,回家的路为什么绕那么多个弯儿?奖金、大雪、意外、干活……

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回家是多么简单而又快的事,但在买买这里,回家却又是多么奢侈、多么漫长的事……远处传来一阵鸟鸣,使我神似一阵抽搐,睁开眼,目光所及已一片模糊。

主人公买买对亲情看得十分厚重,对于亲人,他们甚至不顾一切,一个刚满13岁的孩子只身上路,回距离那么远的家乡。那需要多大的勇气来战胜它呀,真的很为他骄傲!

这一身中,最重要的就是亲人,错过了亲情也就错过了一生……

【篇二:门其实开着】

有时,看似关着的门并不一定真的关上了,只是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去推开那虚掩的门。

——题记

其实,我们眼前那扇被锁满铁链的门是虚掩着的,只是往往我们没有自信和勇气去推开它。成功者和失败者常常只隔了一扇门,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在一开始,不论优生还是差生都在努力学习,但是因为学习的艰辛,不少人将通往成功的门锁上了。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便怀揣着勇气与毅力推开了那扇门。因此,好多没考好的同学,总是抱怨自己是因为时运不济。

其实,他们殊不知叩门与推门之间。隔着天与地,隔着自信与自卑,隔着一颗勇敢之心,与一颗怯弱之心。推门者往往要受到重重阻挠,不进则退,那是比叩门者更多的勇气与自信。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推门者,只要做到勇敢,自信,坚持就可以了。然而,在每个推门者,成功地推开大门之前,都会面对质疑的声音,受到巨大的压力。但当你克服了这些阻挠,当你走近那扇门时,才会发现,门其实是开着的。

门其实是开着的,推门者比叩门者只多了一颗勇敢的心。

【篇三:我心中的翅膀】

“我知道,我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希望……”这一首《隐形的翅膀》从北大校长的口中唱出,礼堂中无数的善男信女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而我凝望着电视荧屏久久不能平静。我,并不擅长于流泪,但是不流泪并不表示没有被感动。说实话,我被感动了,不仅是那婉转的旋律和华美的歌词更是它带给我的思想的震撼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扉。

凡成大事者,必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飞,只有这样的一股冲劲才能成就大事。

司马迁是有着一双强大翅膀的人。洁白的羽翼完美无瑕,为了一个国家的利益,他敢于和皇帝叫板,给自己招致了重刑。但这不大不小的挫折并没有将他击垮,至少他还能写字,于是愤然著史书。洁白的羽毛经过风霜的洗礼,更如白璧般熠熠生辉。

明相张居正,长着一双带着黑色羽翼的翅膀,黑色的庄严肃穆更加显示了他强有力的政治手腕。为了国家,他不顾阻挠,依然推行了万历新政,实行了“一条鞭”法,亲自带人丈量土地。因为促动了很多贪官污吏的利益,而使自己危机四伏,多次遭受小人的陷害、不断遭受各种力量的阻挠,然而这一切如同浮云般被他强有力的翅膀一一撕碎。他以“如入火聚,得清凉门”勉励自己,此时的他虽在人间身居首辅,却已把自己当作烈士看待了。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飞得更高更远。

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母亲的面前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以后我要做科学家,给奶奶治好糖尿病。”那坚毅的小脸、坚定的眼神,估计能把上帝感动哭。时间如刀,当初的梦想在它锋利的刃下慢慢消逝。而现在想想,当时真是特幼稚——科学家有那么好当吗?

我渐渐长大,翅膀下的负担觉得越来越多,但我的翅膀也渐渐宽大。我依然膜拜司马迁、张居正这些伟大的能抛开牵挂的人。

有时,在梦中,我展开轻盈的双翼,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

耳边依然是歌声一遍又一遍,看着窗外淋漓的小雨,我的眼角似乎有些湿润。

【篇四:《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的一篇中篇小说,文章讲述了一位老人圣地亚哥,在捕获一只大马林鱼时,与其搏斗,战胜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终于将其捕杀。但在归来的路途中,老人经历了更大的阻挠:闻着血腥味而来的一群群鲨鱼。鲨鱼贪婪的夺取着老人的劳动成果,圣地亚哥为捍卫自己的猎物,与其进行了更为残酷的斗争。一路上杀死了众多的掠夺者,但大马林鱼也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老人却虽败犹荣——获得了精神上的最终胜利。

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崇高的人物。他在捕猎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阻挠,有疲倦的折磨,有海风深入骨髓的寒冷,也有海面上不见人烟的孤寂……但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保持着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如在黑暗中的火炬,散发着坚定的意志——不屈服于自然,与天抗争的一股勇气,这种勇气烙印在字里行间,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正因如此圣地亚哥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与大马林鱼和抢食的鲨鱼进行了奋勇的抗争。每战胜一条鲨鱼老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马林鱼的肉愈来愈少,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那副骨架象征着老人的不屈,坚强,勇敢,毅力和智慧这些都是极为难得的人格品质。老人不但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这种矛盾集合在他的身上,在文学上他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文章总与历史相关联。在文中老人看来,大马林鱼是四十八天里钓到的第一条鱼,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是坏运气的结束,是新的开始。所以他搏斗,所以他不放弃。但是鲨鱼的存在象征着一切阻挠和破坏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拦路虎,是各种邪恶势力的代表。这部小说正是写于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1951年。那时,海明威居住古巴,亲眼目睹了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运动。所以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打鱼人,而是古巴社会阶级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人类“硬汉精神”的真正来源。

《老人与海》赞扬了具有顽强意志力,不屈服于失败的人类。同样也提示我: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