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留得残荷听雨声】
自幼便是偏爱雨的,倾慕的是它的婉转轻灵,是它藏蕴着的浪漫的诗情,最为出名的虽是江南的雨,是墨色水乡的烟雨,然而,在这里,在这个被誉为避暑圣地的贵州,另一种雨亦使我沉醉痴迷。
这里是贵阳,八月的贵阳。
“快跟上,别掉队了。”在指导老师的叫喊声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景点,一想到昨日黄果树瀑布还只是书中生涩的概念如今却近在咫尺,不由加快了脚步。就这般,近了,更近了,白色的绸缎在藤蔓的掩映下逐渐展露出眉眼。然而,人山人海中的你往往只能窥得一角而不见全貌,你迫切地渴望走出熙攘的人群探寻瀑布的奥秘,你拨开面前的枝叶,却发现眼前的景色远比想象中的磅礴宏大,方才还如羞怯得不肯示人的小姑娘,现在却恍若张飞云长一般的长须大汉。而越细观,则越震撼,清流不掺杂质,于百米高空倾泻而下,仿佛是一匹匹龙马肆无忌惮地奔驰撒欢,腾飞着,呼啸着,继而冲撞着路旁的巨石,石头在夜以继日的冲刷下变得圆润光滑,激起的尺尺浪花温温地落在旅人的额上,颈间,轻轻地拂去旅途的疲累,仿佛便是这瀑布懂人,情愿化作雾水为贵州降温。
闭上眼轻轻享受水雾化在脸上的清凉,如一团水彩晕开,和着微风竟也升起丝丝醉意。忽的,雾沉了,周围响起阵阵惊呼:看,下雨了。再偏头,河面果然泛起阵阵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撑起比江南烟雨更为绚丽的梦。撑起伞,亦步亦趋地跟在人群之后,我们走入了一幢木屋,为的是躲过这场水与人的追逐。
倚着门口的柱子——我也不知为何,就想这般倚着,也不是为的赏雨,雨丝飘荡卷起一番朦胧的画面固然美好,但终不能引人长久驻足,在看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这是泥沙河,”老师的声音适时从身后响起,“是当初西游记取经的地方。”
难怪,这河边站着这么多人,脸上带着一抹怀旧与温暖。
留得残荷听雨声——莫名的,我想起了这一句诗,在每一个游人都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慨之时,我想,瀑布的规模终会减小直至消失,而有些东西却会随着岁月更替历久弥新,在雨丝的席卷下依旧散发出盎然生机。
在今天,那种东西叫情怀。
【篇二:盼望】
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瞬间染白了世界。老屋外边的枣树批上冬装,外院中盖上一尘不染的棉被。一个人穿着厚厚的棉袄站在村口,左顾右看,不知盼望着什么。
“呼——呼——”寒冷的北风呼啸着,所到之处皆是抖瑟。那棵枣树也微微摇摆,细细的树枝仿佛即将被折断,还做着最后一次挣扎。那人捂紧了脖子上大红色的围巾,双腿微微有些发抖,但却依旧没有离开。是谁要回来,让她如此执着?
一个粉嫩,胖嘟嘟的,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女孩儿在雪地中摇摇晃晃的走着,走向站在村口的她,就像一个可爱的小企鹅。“奶奶!奶奶!”女孩稚嫩的,略显尖锐的声音传入她的耳中。她猛地转头看下那个女孩儿,眼中满是爱意与慈祥。世界的雪似乎在这一刻融了许多,北风也不显凛冽刺骨了。
“奶奶,进去等吧,外头冷。”女孩樱桃似的小嘴说着,把那人说的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诶,好!爸爸妈妈就要回来喽!”说着一手抱起了女孩,亲了亲她的脸颊。抱着她走入了房中……
“妈!我们回来啦!”两个声音一前一后地响起,沙发上的两人愣着转过头去。还是记忆中的模样,爸爸妈妈。“回来就好了,带什么礼物啊!”斥责的话尽显爱意,奶奶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眼中却挂上了一席水雾。女孩也是一脸欣喜,从奶奶怀中挣脱出来,一边叫着一边跑向他们。“爸爸!妈妈!”
四人坐在沙发上,烤着火,有说有笑着……
我睁开眼睛,竟回到了五六岁时,了然是一场梦。却发现自己的嘴角依旧挂着一抹笑,我点点自己的酒窝,却如梦中的奶奶般蒙上水雾。不及水雾化为水珠,我便随手擦去。有些场面,熟悉了,便释然了。
又一年冬天,又一个春节,他们今天回家吗?快速起身,追到屋外。果不其然,奶奶依旧在村口,依旧在盼望,依旧穿着棉袄,围着那条大红色的围巾,依旧着急而又期待……可是女孩却不是那个女孩儿了,奶奶也不是那个奶奶了。岁月让她们都变了模样。
奶奶不到最后一刻,仍不放弃。女孩看着她“倔强”的背影,只是微微叹气。爸爸妈妈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今年还不知是否会回来。
“奶奶!奶奶!进去等吧,外头冷。”“诶!”还是那段话,情却更深了。那个盼望的背影也依旧未变,只是微微有些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