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月色下的夜】
万籁俱寂,秋月如珪,树枝划破满是星星的夜,在太阳的照耀下,月亮显露了出来。
在鹅卵石道上,黯淡的灯光与皎洁的月光交杂在一起,显得格外明亮。这场景有些似曾相识,仿佛在我小的时候也有过!我想起来了,那时候是妈妈带我去看的,不过,那时没有路灯,只有纯粹的月光,经常会有一些高中生坐在石椅上,拿块画板不停地画,尽管我没见过内容,但我可以猜到是月夜的美景。牵着我的手,反复在鹅卵石道上徘徊的妈妈有时也会把我搂在怀里,让我静静地入睡。
有时会有一道泛着红晕的太阳与若隐若现的月亮同时出现在一片天空,我的视线更会被月亮的朦胧感所吸引。
过了片刻,黄月又跑到假山后面,仿佛在与我嬉戏,不过不必紧张,她还会回来的,并且是以新的姿态。确实,等她从后方的假山升起时,仿佛每一寸土地都被点亮,桥下的人工湖成了一面硕大无比的明镜,颇有杨万里笔下“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感觉。
当时有母亲,现在孤身一人的感觉又不同,她会给我讲何时的月儿最圆,最美,走鹅卵石的好处,独自去领悟像个陌生人到了一个新城市,一切都要重新认识,我恍然间领悟到了,月儿永远不变,变的只是我的感觉,我只是少了一个指引我的引路人,就像是黄山美景,再美的景也需要懂它的人去欣赏。
【篇二:雨中漫步】
“轰隆隆”,一阵巨响过后,干燥而炎热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原本飘着几朵乌云的天空一下子暗了,黑压压的一片。原本在枝头欢唱的鸟儿一下子不见了……
公园里,行人们变得慌乱起来,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掉下来,重重地砸在人们身上。正在悠闲散步的人们,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雨点,不知如何是好,愣了两三秒之后,才吃力地抱着孩子,在鹅卵石道上飞奔,跑到屋檐下去。
带伞的人也不少,他们在一个不容易被淋到得地方站好。不紧不慢地从包里抽出雨伞,慢条斯理地撑开,一手提着背包,一手撑着雨伞,走了。虽然会感到很累,但与那些可怜巴巴地等雨停的人相比,就要舒服许多了。没带伞的人们无奈地等着,手上抱着小孩,还一边抱怨:“这该死的天气……”他们恨不得能马上到家舒舒服服的往沙发一躺,可这雨天偏要和他们作对。
商场里,多少人想出去,却又没带伞,只好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带伞的人撑开伞,留下潇洒的背影。有的焦急的跺着脚,有的在打电话,让人送伞来。有的在无聊地刷着朋友圈,有的在乞求雨停,有的在……
不过,也有一些“雨中大侠”,根本不顾这些雨珠,帽子一戴,衣服一拉就如同离弦的箭似的冲了出去,可结果都变成了“落汤鸡”。
风怒吼着,雨狂飞着,雨中的脚步与雨水溅到地上的声音组成了一曲悲愤的“雨中交响曲”。静下心仔细倾听,似乎没有那么坏。
终于,雨停下了。我收起伞,继续漫步,陪伴我的就是那清新的参杂着泥土的气息和那嫩绿充满活力的小草。树叶上停留着的雨珠,也调皮的从叶面上打个滚,跳了下来。
我,又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