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讨厌”的一本书】
我去年读过一本书,书名是《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是写她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书中写了儿时的“我”和祖父在一起生活的一些趣事,祖父对“我”很好,“我”也喜欢个祖父在一起,比如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从中可以看出,“我”和祖父形影不离,“我”很爱祖父。
但是,这本书还有一个关于女孩子被迫害致死的故事。
一个不到10岁女孩儿嫁到呼兰河,大家叫她团圆媳妇。她刚来的时候很快乐,也很健康。但是她的婆婆总是虐待她,她就很想家,她一说要回家,她的婆婆就打她更厉害。后来她病了,她的婆婆不给她治病,而是用迷信的办法用热水给她洗澡,水特别烫,她挣扎着想从木桶里跳出来,可以几次三番地被人按进木桶。她洗完澡后,身体不但没好,反而更加虚弱,后来就死了。
我同情那个女孩,讨厌这个故事,因此,这是我“讨厌”的一本书。
【篇二:爷爷的微笑】
微笑,一个平凡的表情,却给人带回无限的温暖。爷爷的微笑照亮了我绚烂的生活,为我的世界撑起了一方晴朗的天空。
小时候,我不懂事,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爸爸妈妈就经常对我念“紧箍咒”。只有爷爷,他总是笑着说:“我的乖孙女爱学习,我去给买小黑板和粉笔。”买回小黑板和粉笔,他就耐心地教我画小动物,教我写字,我在爷爷的微笑里,尝到了爱的味道。
长大了,我不在那样调皮,也不再和爷爷一起画画,写字了。爷爷他总是笑着,快乐着,只要一看到我和村上的小朋友玩耍,他就会去凑热闹,他和我们一起玩儿陀螺,一起当解放军打鬼子,一起捉昆虫,有时笑得像个孩子,我从爷爷的微笑里看到了童真。
有时,我会和爷爷一起去自家的菜地里种菜,他扛着锄头,我拿着菜种跟着他后面,他挖土壤,我撒种子,再把土窝溜平。爷爷接着浇水,我也想去帮忙浇水,可是总是帮倒忙,因为水壶太重了,我拿不稳,经常泼到爷爷鞋子上,有时还会把水壶打翻。爷爷并不指责我,他还是乐呵呵地看我的笑话,爷爷的微笑里写满了宽容。
微笑,让爷爷的皱纹变得更加明显;微笑,让爷爷的生活充满色彩,洒满阳光,每当看到爷爷的微笑,我心中总是流动着一丝暖意。
【篇三:回乡下】
夏风乍起,暑气渐盛,乡下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刚放暑假,妈妈就带我回老家乡下外婆家了。
外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大早就在小院里忙活开了。我也跟着在小院里帮忙,外婆带一个大草帽,我带一个小草帽,外婆栽花,我就栽花,外婆拔草我就拔草。当外婆在院子里的菜地下种种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的溜平,哪里会溜的准,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的白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踢飞了。
外婆非常和蔼可亲,只要我回乡下看望她,一见到我就会笑容满面。我这一干活,外婆更是一个劲地夸我:“浩家很懂事,这样的好孩子打着灯笼都没处找。”我听了心里那个美呀,无法形容!
中午,为了慰劳我这“小能干”,外婆给我做了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饺子的皮薄薄的,滑滑的,轻轻咬上一口,汤汁就会从里面溜出来,味道鲜美极了。尤其是吃到里面的虾仁,嚼起来弹力十足,吃过后,嘴里满是虾仁的鲜香味。
傍晚,我和外婆漫步在乡下的田野。最耀眼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的玉米苗,这时乡下的七月,玉米苗的美丽达到了顶峰。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这样把整个田野抹绿了,即使在月光朦胧的夜晚,玉米苗的色泽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不是碧绿,比碧绿更鲜艳,它不是翠绿,比翠绿更明亮。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乡下有的,是在城市感受不到的,见不到的。